杜寧 許長山 寧波
摘 要:通過對降水過程氣象要素演變分析,可以對氣象演變有更加準確的認識。在文中主要就針對一次泰山景區(qū)降水過程的氣象要素演變展開分析。
關鍵詞:氣象要素;降水過程;演變
受副高邊緣西南暖濕氣流影響,2018年7月13日01時至15日08時山東省大部地區(qū)出現暴雨、部分縣市大暴雨天氣過程,現就此次過程中泰山地區(qū)的降水系統(tǒng)演變進行分析。
1.天氣形勢分析
這是一次副高邊緣西風槽降水過程。前期副高逐漸北抬,588線北抬到魯西北附近,脊線位于35°N,115°E附近,高空西風槽移來,副高邊緣西南氣流強盛,也建立了西南風水汽通道。我市處于588線邊緣西南氣流控制中。12日20時,魯西北高空處于588線邊緣,700、850hPa在湖北南部低渦,低渦倒槽伸到魯西,倒槽伴隨一條濕舌。
13日08時,西風帶低槽位于山西西北部,副高588線南退到魯中一帶,700hPa低渦北抬到魯西北, 925-700hPa的急流進一步北上,濕舌擴大到河北北部。12日23時-13日05時,與高空切變相對應,地面風場在魯西北有輻合。13日08時降水成帶狀位于588和584之間,6小時最大降水量出71mm,68mm在低渦輻合中心附近,切變右側、急流出口區(qū)左側。13日20時,副高強盛位置變化不大,西風槽移動受阻,原地加深。
14日08時,西風槽北收,槽后部高壓脊發(fā)展,副高南退到魯東南一帶。魯西北降水減弱,降水大值區(qū)位于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20時,低槽移出,副高北抬,588線再次回到魯西北。700h、850Pa切變位于聊城一帶,低空急流已經減弱消失。降水區(qū)只要在山東境內,降水強度明顯減弱,魯西北中雨。
2.物理量分析
13日02時之后,魯西北一帶從低層到300hPa有較強的輻合上升運動,這與我們分析的低渦切變位于魯西北吻合。13日08時垂直速度最大24,中心位于500hPa。同時,700hPa以下特別是925hPa以下散度和水汽通量散度都有強輻合中心,而700hPa以上有輻散中心,形成低層輻合高層輻散的形勢,超低空急流將水汽輸送到魯西北,并在此輻合。
魯西北一帶比濕達到16g/kg(我省850hPa>14 g/kg易出暴雨)。降水帶主要位于急流的右側、588和584之間,6小時最大降水量71mm(吳橋),68mm(德州)在低渦輻合中心附近。K指數40℃,20時上升運動發(fā)展更高,整層大氣都有散度和水汽通量的輻合。14日02時-15日08時,垂直上升運動明顯減弱,整層大氣以下沉、輻散為主。
K指數一直>40℃。大值帶和西南暖濕氣流帶一致。
3、衛(wèi)星云圖
從紅外云圖來看,云系呈鋒面云系特征,表現為一條東北-西南向狹長的云帶。云系位于高空槽前與副高外圍588線之間,基本在588與580之間。云系后邊界與500槽線位置一致,13日08時靠近冷空氣一側云帶邊界光滑整齊。從結構上看,降水云帶主要分成兩部分,東部云頂亮溫較低,云頂較高,形狀為塊狀,對應對流性降水,大部分地區(qū)6h雨量在20mm以上;西部呈細長帶狀,云頂亮溫較高,對應為穩(wěn)定性降水,6h雨量在10mm以下。對流云團出現在584與588之間,形成列車效應。14日隨著高空槽減弱向東北方向北收,鋒面云系特征消失,主要為對流云,沿588邊緣分布。
4、預報檢驗
13日08時的24h降水,只有EC在降水落區(qū)和量級上比較接近實況,其它模式差距較大。
48h,降水基本上都報在冀魯交界帶,但大值區(qū)有所偏差。暴雨到大暴雨預報落區(qū)普遍偏北。魯西北一帶量級預報偏小,預報效果不佳。72h降水各家模式預報落區(qū)普遍偏北,沒有預報出魯中東部的暴雨。
5、總結
1、本次降水是副高邊緣西南暖濕氣流的暖區(qū)大暴雨,降雨效率高,對流特征不明顯,雨量分布相對均勻。副高邊緣西南急流輸送水汽,水汽達到暴雨條件時,要考慮極端短時強降水的可能,以及局地大暴雨的可能。
2、副高強大維持時,西風槽移動慢,會加深,然后沿副高邊緣向東北方向移動,容易出現長時間的降水。預報過程雨量時要考慮到長時間累計的大暴雨。
項目編號:SDYBY2016-09 項目名稱:泰山景區(qū)氣象要素對比分析 山東省氣象局預報員專項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