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百會
在采訪中,我喜歡考問人們做公益的動機,但毫無意外地,他們的答案都差不多地無趣,無非故園幼時耳濡目染,還有信仰情懷大愛無疆之類。
深入接觸公益行業(yè)之前,我相信張維迎的市場主義,他在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過掙錢和社會貢獻成正比的觀點,我深以為然?;诖耍瑢徱暪?,我偶爾戴著有色眼鏡,聽著采訪對象的訴說,思緒中會飄起中國人是如何熱衷于跟神仙做交易的畫面。
上述故事寫多了就膩,像在寫一群雷同且面目模糊的人。我試圖找到一個新鮮的故事,類似于“小惡魔”的這個。
美劇《權(quán)力的游戲》中,“小惡魔”提利昂·蘭尼斯特因被懷疑毒殺國王喬佛里而身陷囹圄,他提出比武審判,但贏的機會渺茫。審判開始之前,哥哥詹姆來看他。兩人回憶起奧森·蘭尼斯特,一個從小腦子壞掉的堂兄弟,喜歡在花園里日復一日地用石頭砸甲蟲。監(jiān)牢昏暗的光線里,“小惡魔”順手抓起一只甲蟲,說他從來就沒搞清楚過奧森為什么樂此不疲地喜歡砸甲蟲,他從中得到了什么?這一切都有什么意義?
奧森砸向甲蟲時喜歡發(fā)出“吭、吭”的聲音,這聲音充斥著“小惡魔”的童年,甚至他在讀《坦格利安征服史》,看到龍翼拍打時,耳邊都充斥著“吭、吭”的聲響,“那些甲蟲就這么被莫名其妙地弄死了,這太可怕了?!?/p>
比起千篇一律的幼年和情懷,這是高維的,甚至是終極的。具體到公益?zhèn)鞑ヮI(lǐng)域來說,這種表達是稀缺的。
認識到這一點,有時不免產(chǎn)生悲涼之感。因為于好故事而言,公益領(lǐng)域似乎是一塊貧瘠的土壤,而現(xiàn)有生產(chǎn)力似乎也被體制化了,帶著濃厚的包漿,我們可能做不出更好的新聞了。你能遇到的那些翻騰內(nèi)心的故事,永遠如螢光一閃,這不僅需要運氣,還需要高超的捕捉技巧。
甲蟲故事的最后,奧森被一頭騾子踢中胸口,死了?!靶耗А狈派四侵患紫x,審判開始的鐘聲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