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牛
2018年10月,涉及三類不同女性婚姻的電影《找到你》一經(jīng)上映,便引起熱烈討論。全職媽媽朱敏、高知律師李捷,以及遭受前夫家暴的保姆孫芳,三個擁有不同價值觀的女性在婚內(nèi)遭遇了同樣的不幸——價值得不到承認,權(quán)益得不到保障。同處困境之下的她們,應當怎樣突圍呢?
畢業(yè)于重點大學的朱敏,原本可以有很好的職業(yè)發(fā)展,但是為了照顧孩子,她成為一名全職媽媽??蓮乃龖言袝r,她的丈夫就逃避在家庭中應負的責任,還一度出軌,致使朱敏出現(xiàn)精神問題。在朱敏的婚姻中,她全心付出,卻受盡傷害。當婚姻散場,大家分行李時,她卻被告知:“你沒有工作,孩子不能給你?!?/p>
對全職媽媽付出的忽視,不是電影中才有。事實上,假如你有一點閱歷,多一點見聞,會發(fā)現(xiàn)這是我們這個社會中的常態(tài)。全職媽媽卑微弱勢、沒有話語權(quán),甚至得不到理解。所以,當朱敏向丈夫的女律師李捷苦苦哀求時,李捷說:“我個人很同情你,但我是個律師。另外,我努力工作,就是為了避免有一天像你這樣被動?!?/p>
李捷說的不是沒有道理,她有事業(yè)、有金錢,當她離婚時,就具備更強的“議價”能力。但是,作為一名女性,她同樣忍受著不公。當她與丈夫爭奪女兒的撫養(yǎng)權(quán)時,丈夫那邊的“主攻手”是婆婆;當女兒失蹤時,是婆婆與她大打出手。顯然,孩子到底該歸誰,在婆婆這里有不同的想法。李捷沒有那么“好欺負”,她對婆婆說:“你是孩子的奶奶,而我是孩子的媽媽?!?/p>
事實上,李捷應該算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她關(guān)愛女兒,為女兒提供好的物質(zhì)條件。由于工作忙,她請保姆照看孩子,并且盡自己所能地抽時間陪伴女兒。對于一個職業(yè)女性而言,這顯然足夠。但是,很多人可能不這么認為。
社會對于女性的要求,是以家庭作為基點的。那些事業(yè)上風生水起的女性,如果沒有幸福的婚姻,或是沒有承擔起大部分照顧孩子的職責,就總會被指摘。這種偏見由來已久,不僅來源于男性,也早已內(nèi)化為很多女性對自身的道德約束。
所以,保姆孫芳會對李捷說:“你不配當媽媽?!睂O芳并不比李捷成功,但她比李捷更多地履行了照顧孩子的職責,成為她指責李捷的底氣。這也是當下很多人眼中,“女強人”的重要“弱點”。
作為李捷雇的保姆,孫芳代表的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女性群體。這一女性群體經(jīng)濟條件更差,觀念也更為落后。她的丈夫在新婚當天,因她不配合鬧新房而對她大打出手。她長期忍受家暴,唯一的指望就是有了孩子之后,丈夫會對她好一點。
所以,當孫芳得知李捷正在鬧離婚時,她問李捷:“為什么要離婚?他打你?”當李捷否認丈夫打她時,孫芳一臉茫然。在這一點上,孫芳與李捷很難產(chǎn)生共情,因為在孫芳看來,只有丈夫打人才是離婚的唯一理由。
以孫芳的標準來看,李捷在孩子身上花的精力太少,天天在外面忙來忙去,早出晚歸,這不是一個好母親該做的事情。囿于她自己的生活閱歷和觀念,她無法理解李捷這種必須要兼顧事業(yè)與家庭的城市白領(lǐng)的無奈。
其實,孫芳的婚姻更加不幸。她的丈夫不但家暴,還是個無賴。當女兒重病時,他直接離開,完全不承擔一個丈夫和父親該承擔的責任。孫芳和丈夫一樣貧困,但貧困的弱者還是要遭受貧困的強者的欺壓。
現(xiàn)在有種論調(diào)——女性一定要經(jīng)濟獨立,否則就無法爭取平等??墒聦嵣希瑢O芳的家庭雖然貧困,但吃苦耐勞的孫芳顯然比她的丈夫經(jīng)濟更加獨立。然而經(jīng)濟獨立又能如何?他倆的家庭地位顯而易見。與孫芳相比,李捷經(jīng)濟更加獨立,可那又如何?
經(jīng)濟獨立自然能強化女性獨立的籌碼,但經(jīng)濟獨立既不是女性爭取平等權(quán)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過于強調(diào)經(jīng)濟獨立的重要性,反而會將社會觀念引向一個歧途——李捷這樣的人,可以理直氣壯地指責朱敏這樣的全職媽媽:“你之所以被動,是因為你經(jīng)濟不獨立?!弊詈螅罱菀庾R到這是錯誤的。因為性別不平等的原因是復雜的,歸因于經(jīng)濟,當然簡單又痛快,但那顯然是錯誤的。
最開始,李捷并不能理解放棄職業(yè)發(fā)展的朱敏和在貧困中掙扎的孫芳。她在事業(yè)上順風順水,并給全職媽媽朱敏以冷酷的忠告。她雖然說“我個人很同情你”,但其實那并不是同情,而只是對不幸者高高在上的憐憫。李捷甚至沒有興趣知道孫芳的過去,盡管孫芳是一個盡職盡責且具有一定天賦的保姆,但李捷仍然頤指氣使。
三位女性都各盡所能為自己拼命,卻未意識到大家都是落后的性別意識的犧牲品。
李捷在面對孫芳和朱敏時,總是掩飾不住自己的優(yōu)越感:“我是職業(yè)女性,我有事業(yè),我跟你們不同……”如果不是孩子丟了,李捷的觀念可能依然故我。
固化的社會觀念,已經(jīng)內(nèi)化為女性對自己的束縛。對于女性的傷害,也常常來源于其他女性。而對于男性,社會往往出奇地寬容。電影更把這種對立集中化:三位女性的家庭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丈夫在家庭生活中的缺失。
朱敏的丈夫是個事業(yè)有成的老總,卻猥瑣到揩自己律師的油。李捷的丈夫是個“媽寶男”,他從沒有盡到照顧孩子的責任,離婚時卻要爭奪孩子的撫養(yǎng)權(quán),理由也只是“我媽離不開孩子”。孫芳的丈夫更是個在婚禮上就能揍妻子的混蛋,只因為孩子是個女兒,孩子生病時他直接放棄挽救,連妻子憤怒之下提出離婚,他還要借此訛一筆錢。
對男性,只要你上班賺錢,就能算作大節(jié)無虧。就算你打老婆,只要打得不太狠,不太頻繁,有些女性也會選擇忍耐。如果不搞外遇,還能再照顧一下孩子,對老婆好一點,就可以穩(wěn)步踏入“好丈夫”的行列。孫芳指責李捷不配當媽媽,卻沒人指責李捷的丈夫不配當爸爸。
電影的結(jié)尾,李捷找回了孩子,了解了孫芳的悲慘遭遇,進而對朱敏產(chǎn)生了共情。在法庭上,她違背了一個律師的職業(yè)準則,拋棄了自己的當事人,而為朱敏說話。她說:“我個人為我的言論和行為承擔全部代價?!痹谀且豢?,她身上散發(fā)著人性的光輝。自殺失敗而毀容的朱敏,聽了這句話,哭得說不出話來。
這時,李捷完成了一次轉(zhuǎn)變。她變成一個能夠自覺扶助其他女性的人。在當下環(huán)境里,女性仍處于弱勢。不論你是全職媽媽,還是事業(yè)有成的女強人,都只是在弱勢座席上占據(jù)了不同等級的座位而已。所以我特別認同一句話:爭取女性的權(quán)益,歸根到底要依靠女性自身,而不是單依靠那些有共情能力的男性。
(編輯/祝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