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土大唐
生男好還是生女好,這是一個問題。
你若是問我,憑著我一向中庸的風格,我會捻須微笑,搖頭晃腦地告訴你,這就像問中餐可口還是西餐美味,無非是因人而異。譬如財大氣粗的富人,若不誕下個帶把兒的男丁繼承家產(chǎn),必然死不瞑目。我家娘子,則天天念叨著要再生個女兒,以便將來母女一起驚艷地招搖過市。
這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嚴肅的命題,是因為絕大多數(shù)人這輩子只有一次合法的造人機會。這就好比明明是自助餐,卻只讓你吃一道菜,勢必會為吃刺身好還是吃冰淇淋好而煩惱。若放開造人的個數(shù)限制,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只要你足夠長壽和足夠精壯,大可以生到你不想生為止。當然為避免悲劇,毅力也相當重要。古書有載,某人只愛男娃,夫人第一胎誕下一女,于是命名為“招弟”。第二胎不爭氣,又是女兒,遂起名為“再招”。第三胎依然如此,憤而起名“又招”。望穿秋水盼來第四胎,胯下仍然不見那條小肉蟲,該男仰天長嘆,悲涼地為之起名為“絕招”。
由此可見,生四個依然有清一色的可能。
二胎政策放開后,夫妻可生育第二胎。不過僅僅多了一次機會,隨機性依然很強。只怕生男生女的問題依然是問題。
我目前膝下也有一子,但是在他尚未誕下之前,我曾經(jīng)頗為猶豫。從私心來講,我略喜歡男孩,不過跟傳宗接代沒有關系。我只是希望他能繼承我一些夢想,譬如打籃球、唱歌、彈鋼琴、讀書寫作……但從生活壓力上來講,我又不希望他是個兒子。因為在這個蒼茫的時代里,想做別人女兒的公公并不容易。兒子出生后,我壓力陡增,天天都在計算將來為他結婚買房買車的成本。最近又讀到一則新聞,說江蘇的結婚成本最高,男方平均花費在百萬以上,驚得我在暗夜里倒吸了一口涼氣。
當然,不論生男生女,都有操不完的心,擔心他們的健康,擔心他們的學習,擔心他們的婚姻與事業(yè)。成長的路上還得擔心他們會不會學壞。從男女之事上來說,女兒學壞讓父母更加操心。因為傳統(tǒng)觀念總是讓人覺得,女的是吃虧的一方?!缎α謴V記》上說:有翁嫁女,新婚之夜,獨自在家踱來踱去,煩躁得很。仆人不解,問其故。老翁憤怒地說,你不知,那小子這會兒正囂張著呢!
所以說到底,擔心兒子買不起房,擔心女兒被人囂張,又有何異呢?還是放寬心,生男生女都一樣。
(摘自《現(xiàn)代快報》 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