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古詩詞曲,豐富多彩,成為中國文學重要的組成部分,成為華夏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中國古詩詞曲取得輝煌的文學藝術成就,關鍵在于其內(nèi)容具有深刻的社會現(xiàn)實性和思想性,如中國古詩詞曲中蘊含的愛民思想。本文從古代具有代表性的詩詞曲作品來剖析古詩詞曲作家們的愛民思想。
關鍵詞:剖析;古詩詞曲;蘊含;愛民思想
作者簡介:楊金祥(1969-),男,土家族、湖南張家界市慈利縣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36-0-03
愛民思想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從古至今已經(jīng)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愛民思想的根源,當從堯舜開始。堯舜愛國愛民思想被中國歷代統(tǒng)治者所推崇。杜甫“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詩句就表達出了對于堯舜賢治的充分肯定,南宋詩人陸游也有詩句“未為堯舜用,且向煙霞托”,表達了對堯舜愛國愛民思想的高度贊揚。堯舜的愛民思想,體現(xiàn)在他們自身的生活,歷法的制定以及政治制度的運行中。
在浩瀚的古詩詞曲中,愛民情懷構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極為亮麗的風景線。
元稹的《新題樂府》十二首,多方面反映了人民痛苦的生活,對人民表達了深深地同情?!犊棆D詞》為深受剝削的織女抒發(fā)了內(nèi)心的積怨,而《田家詞》詞中全是農(nóng)民憤激的話,反映廣大農(nóng)民在長期戰(zhàn)爭、繁重租稅盤剝下的不幸。元結的《舂陵行》中“朝餐是草根,暮食扔木皮。出言氣欲絕,意速行步遲”,寫出老百姓在統(tǒng)治者的盤剝壓榨下呈現(xiàn)出孱弱羸老的形態(tài)。用“追乎尚不忍,況乃鞭撲之,”表明了心中的感慨和同情。劉禹錫的《浪淘沙》寫出了同情和體恤淘金女的艱難生活。張養(yǎng)浩的名曲《山坡羊·潼關懷古》,寫無論國家是興盛還是衰亡,處在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始終擺脫不了受剝削壓迫的命運,表達了作者對老百姓深切的同情,為受苦受難的老百姓吶喊。
一、《詩經(jīng)》昭示的愛民思想
《詩經(jīng)》中反映農(nóng)民對于壓迫、剝削的不滿和反抗的作品很多。
《豳風·七月》全詩集中筆力描繪了春秋時代的農(nóng)民一年每月的辛勤勞動的情況?!捌咴铝骰稹本褪橇骰鸬钠咴?,農(nóng)歷七月份天氣是一年中第二熱月份,流火的七月依然是酷熱難耐的。農(nóng)民在烈日如火的酷熱下,臉朝黃土背朝天地勞動,表現(xiàn)了農(nóng)民所受的剝削和壓迫以及他們的悲慘生活。
《魏風-伐檀》這首民歌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對剝削統(tǒng)治者的強烈憤恨和反抗情緒?!翱部卜ヌ促猓弥又少?,河水清且漣漪?!?這是一幅勞動者伐檀運木的場景。古時候因勞動條件有限,工具簡陋,沒有電動的鋸子,沒有運木頭的汽車,伐木運木是非常繁重的勞動,但奴隸們并沒有抱怨勞動的乏累?!安患诓环w,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獾兮”,這是勞動人民對吸血鬼大膽地提出了正義的責問。勞動是理所應當?shù)?,甚至是最幸福的事情。他們看不慣的是那些不勞而食的人。他們怒罵統(tǒng)治階級是吸血鬼,是寄生蟲。這首詩不僅強烈地反映出當時勞動人民對統(tǒng)治者的怨恨,更感悟了被剝削者階級意識的覺醒。
《魏風-碩鼠》。《毛詩序》云“《碩鼠》,刺重斂也。國人刺其君重斂,蠶食于民,不修其政,貪而畏人,若大鼠也。”詩人把統(tǒng)治者比做貪婪兇殘、人人厭憎的大老鼠。這首怨刺詩表達了人民對統(tǒng)治者貪得無厭的蔑視和重斂盤剝的怨恨情緒,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憫農(nóng)》里蘊含著熱愛農(nóng)民的真摯之情
唐代李紳的《憫農(nóng)二首》。
其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p>
其二“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p>
宋代楊萬里的《憫農(nóng)》。
稻云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已分忍饑度殘歲,不堪歲里閏添長。
三首《憫農(nóng)》有相同之處。不妨望文生義,標題意思是憐憫農(nóng)民,思想意義都是表達農(nóng)民終年辛勤勞動和勞動收獲的來之不易,卻依然過著相當窮苦的生活。詩人入木三分地道出中國封建時代農(nóng)民的生活出路的問題,字里行間滿含著詩人對農(nóng)民真摯的同情。
三首《憫農(nóng)》有不同之處。李紳的《憫農(nóng)二首》其一描繪了農(nóng)民在正午烈日下汗流浹背地勞動情景,揭示了一個真理:有勞動才有收獲。獲得教育啟示是正因為勞動艱辛,更要珍惜勞動成果。其二描寫了農(nóng)民辛勤勞動了,得到的結果是豐收了卻“豐收成災”,農(nóng)民還是逃脫不了慘遭餓死的命運。楊萬里的《憫農(nóng)》有深刻內(nèi)涵的是后兩句詩,可以說是代災農(nóng)立言,讓人們感受到詩人那顆關切民生的拳拳之心。通過當時自然災害帶給農(nóng)民們的悲慘遭遇,影射了封建社會的社會本質(zhì)。農(nóng)民勞動的艱辛和收獲的不易,凸顯這三首詩巨大的現(xiàn)實價值。
三、李白詩里的愛民情懷
李白反映下層人民生活,關心人民疾苦的詩篇數(shù)量不多,但對人民的感情是相當誠摯純樸的?!抖《甲o歌》中“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薄熬词⒋X,掩淚悲千古?!倍济枥L了勞動人民在炎熱的季節(jié)里拖船的勞苦情景,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窮奢極欲、不顧人民死活的罪行,表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苦難命運的深切同情;《秋浦歌》“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意思是爐火隔徹天地,柴煙中紅星亂閃。煉銅工人在明月之夜,一邊唱歌一邊勞動,他們的歌聲響徹了寒峭的山谷。這寫冶煉工人的勞動,是我國最早的描繪工人的詩篇。《宿五松山下荀媼家》表達了詩人對盛情招待自己的農(nóng)婦的感激之情。李白還有反映婦女題材的詩歌,反映許多婦女的別離之苦,《子夜吳歌》、《長干行》、《江夏行》、《烏夜啼》等詩里反映了婦女倍受離別丈夫的相思之痛。
四、杜甫詩滲透著愛民憂民思想
從杜甫的核心思想上,杜甫接受了儒家“民為邦本”的思想。“窮年有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是他的思想寫照。因此杜甫對人民充滿了熱愛和關心。
從杜甫自身人生經(jīng)歷上看,杜甫科舉屢試不第,仕途不得意,安史之亂使其顛沛流離,晚年貧病交加,可以說杜甫的一生是窮困潦倒的一生,他飽嘗了生活的艱難,由此推及到天下受苦受難的勞動人民?!侗囆小?、《前出塞》、《后出塞》中,詩人譴責了皇帝窮兵黷武,致使人民流血犧牲,嚴重破壞了社會生產(chǎn),使國家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杜甫眼見自己破敗的草堂處在風雨飄搖之中,由自身的疾苦聯(lián)想到“天下寒士”的疾苦,感觸至深,寫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發(fā)出最為真摯的希望強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種對人民的關心,達到了動人肺腑的程度。
杜甫反映統(tǒng)治者橫征暴斂下黎民百姓悲慘的生活的詩作。在《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中,“萬方哀嗷嗷,十載供軍食”說明在唐王朝連年的戰(zhàn)事使百姓背負著沉重的軍餉負擔;在《遣遇》中,“貴人豈不仁,視汝如莠蒿。索錢多門戶,喪亂紛嗷嗷”和在《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中“庶官務割剝,不暇憂反側(cè)”,暗示人民先前的賦稅未繳清, 庶吏又來盤剝;在《枯棕》中,杜甫把久處于重斂盤剝下的人民比喻作枯棕,喻意是那些在戰(zhàn)亂之年忍受官吏重重盤削的黎民就正像是這些屢遭斧斤割剝而早凋蔽的棕櫚,黎民如枯棕一樣直至被統(tǒng)治者敲骨吸髓到榨干吸盡。在《客從》中,杜甫活用鮫人泣珠的典故?!翱蛷哪箱閬?, 遺我泉客珠。珠中有隱字, 欲辨不成書。緘之篋笥久,以俟公家須。開視化為血, 就今征斂無?!斌w現(xiàn)了杜甫愛民憂民的情懷。
杜甫對離亂中苦難人民的同情的作品?!侗囆小?、“三吏”“三別”、《悲陳陶》、《悲青坂》、《歲晏行》等,一篇篇詩就是一幕幕悲劇?!啊比嗣癖粍兿?,被壓迫,被搜刮,被屠殺的慘狀歷歷在目。如“一物官盡取”說明了人民一無所有。又如 “亂世誅求急,黎民糠粸窄”;“高官達馬厭酒肉,此輩杼軸茅茨空”,從詩句中可以窺見人民的苦難慘狀?!皼r聞處處鬻男女,割慈忍愛還租庸!”為了還清賦稅到了賣兒賣女的地步,這是何等的凄慘!
杜甫殷切希望改善人民境遇的作品。在《洗兵馬》中祈禱“安得壯士挽天河,驚洗甲兵長不用!”希望“安得務農(nóng)息戰(zhàn)斗,普天無吏橫索錢!”他同情人民的負擔,說到:“誰能扣君門,下令減征賦?!边@些都喊出了人民的呼聲,滲透著人民的思想感情。
從杜甫對社會現(xiàn)實的深刻認識上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是杜甫對于當時社會的有力批判,諷刺階級對立尖銳,貧富懸殊極大的社會現(xiàn)實。在“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里,他憤怒地指出封建王公大臣奢侈腐化的生活是建立在殘酷地剝削人民的基礎上的。
五、白居易詩里深刻的愛民思想
白居易的詩作淺顯易懂,貼近勞動人民的現(xiàn)實生活,深受勞動人民的喜愛,所以產(chǎn)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賣炭翁》?!百u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描寫的是飽受煙火熏烤且滿身塵土的賣炭翁形象,交代的是在荒無人煙的地方燒炭賣炭者繁重的勞動景象?!百u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這一問一答,顯示了老漢燒炭賣炭是為了求得生存的目的?!翱蓱z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這兩句揭示了賣炭翁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即賣炭翁雖然身上衣著單薄,但希望天氣更冷一些,這樣炭賣的價錢高一些。
從他的詩歌主張上看,白居易提倡歌詩為民而作。白居易旗幟鮮明地提出“為民”的口號。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諷喻詩,就是為了“惟歌生民病,但愿天子知。”這是為民請命的心聲。在《竹枝詞》中,“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靜山空歇又聞。蠻兒巴女齊聲唱,愁殺江樓病使君?!痹娙艘归g聽到飄蕩在山城的上空悲涼、凄苦的歌聲,觸動了詩人的心弦,想到治下人民的種種苦難,自己心中立即充滿了愁緒,體現(xiàn)了“為民”情懷。
從他的詩歌內(nèi)容上看,白居易的諷喻詩多方面地反映勞動人民的苦難,揭露統(tǒng)治階級橫征暴斂的罪行。首先表現(xiàn)在他關切農(nóng)民的痛苦生活。他提出:“嗷嗷萬族中,惟農(nóng)最苦辛”?!拔┺r(nóng)最苦辛”最直白地聲明農(nóng)民是最辛苦的。在《觀刈麥》中,“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描寫了農(nóng)民在炎炎烈日下冒著酷熱辛勞割麥的情景。“家田輸稅盡”寫出了官府賦稅之多,導致窮婦到了不得不拾穗充饑的地步,對中唐嚴重的苛捐雜稅帶給人民沉重苦難進行了鞭撻,表現(xiàn)了對農(nóng)民的深切同情。在《杜陵叟》中,“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這是以直率的口吻,代農(nóng)民作了血淚的控訴,發(fā)出憤怒的吶喊。
六、蘇軾詩作體現(xiàn)出的愛民思想
蘇軾本著“論事以諷,庶幾有補于國”的創(chuàng)作思想,寫出了一些反映民間疾苦、譴責官場黑暗、關心國家命運的詩篇。在《荔枝嘆》中,借“至今欲食林甫肉”托古諷今,憤怒地抨擊了以人民血汗“爭新買寵”的當朝權貴。在《山村五絕》和《吳中田婦嘆》中也滲透著民眾苦難的意義。蘇軾在徐州知州任上,有一年因嚴重的春旱百姓受災,他心急如焚,便到一個叫石潭的地方為百姓求雨救災。成功了,在去石潭謝雨的途中,欣喜之余,作《浣溪沙》五首。其中一首寫道:“麻葉層層苘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絲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麩軟饑腸,問言豆葉幾時黃?”這體現(xiàn)了蘇軾不忘百姓疾苦、關心農(nóng)民生計的愛民之情。蘇軾善于記錄下了在農(nóng)村的所見所聞,捕捉并描繪了農(nóng)民生產(chǎn)生活中的細節(jié)片斷。如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碧K軾看到農(nóng)民過著平淡而恬靜的生活感到由衷的高興。
參考文獻:
[1]杜甫.《杜甫詩集》[M].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5-1,第一版.
[2]《唐詩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2.
[3]《宋詞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2.
[4]中華文集.《蘇詩文集》[M].北京:中華文集編輯部,2000-1-1.
[5]郭錫良.《古代漢語》(下)[M].北京:商務印刷館,1999-1.
[6]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