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澤,姜永飛,哈雪梅,具春光,賈雨微,劉 健
(長春市人民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51)
腦梗塞作為一種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其具備有非常高的致殘率以及致死率。相關研究表明,采用超早期的治療最大程度的減輕腦梗塞患者肢體運動功能障礙,降低致殘率是臨床治療的重點。本文主要就60例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且就中西醫(yī)結合的治療效果進行了分析研究,具體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就長春市人民醫(yī)院中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60例腦梗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兩組患者進行分析,其中治療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46~88歲,平均年齡(70.15±6.35)歲;對照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44~86歲,平均年齡(70.12±9.57),兩組患者就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常規(guī)治療
給予兩組患者常規(guī)的西醫(yī)規(guī)范化治療,其主要包含有血壓、血糖的控制治療,他汀類藥物服務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療模式。
1.2.2 對照組治療
給予靜點疏血通每日1次,每次3只。
1.2.3 治療組治療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益氣化痰湯,基本方由:黃芪、人參、白術、紅景天、半夏、茯苓、白附子、石菖蒲、桔梗、全蝎、銀杏葉、枳殼加減,病人每次服1袋(150 mL),每日2次,4周為1療程。
本次研究根據“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表”來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了五個等級:痊愈:患者的功能缺損評分減少了90%以上;顯著:患者功能缺損評分減少了46%~90%這一范圍內;有效:患者功能評分得到一定程度的減少,其減少范圍為18%~45%,無效:患者的功能評分得到減少,但是減少范圍在18%以內;惡化:患者病情出現(xiàn)了進一步的惡化。此外本次研究中還借助于運動量表(FMA)、生活能力評價表(ADL)以及改良Barthel(MBI)來對患者的運動功能進行合理評定。
給予患者的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以及安全性指標進行定期檢查,并與第2周和第4周進行復查。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例(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次研究中治療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要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比較
本次研究中,治療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改善情況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改善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的明顯,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改善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改善情況比較(±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2周 治療4周治療組 30 36.91±4.34 16.09±4.36ab 4.31±0.63ab對照組 30 35.82±4.45 23.92±5.97a 10.63±1.99a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其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以及心電圖等安全指標并無明顯變化,也無不良反應發(fā)生。
氣虛影響氣機的升降出入運動,出現(xiàn)面色晄白,氣短乏力,自汗等癥狀,血瘀、經脈痹阻,故生口角歪斜、半身不遂等癥。益氣化痰湯基本方由黃芪、人參、白術、紅景天、半夏、茯苓、白附子、石菖蒲、桔梗、全蝎、銀杏葉、枳殼加減組成,補氣、化痰、活血、通絡功效。在性的血腫,它與動脈相通,常表現(xiàn)為局部搏動性腫塊,伴有雜音和震顫。多因穿刺部位太低和多次穿刺動脈造成。大部分直徑小的假性動脈瘤可自行愈合,無需特殊處理。而直徑較大者可通過壓迫、瘤體內凝血酶注射和外科修復等方法進行根治,前提是停用肝素、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藥物。此情況一旦發(fā)生,立即行局部按壓1~2 h后加壓包扎,使患者制動24 h,待包塊消失后行血管超聲檢查,動脈瘤的觀察上應注意與動-靜脈瘺區(qū)別,前者表現(xiàn)為穿刺局部出現(xiàn)搏動性腫塊和收縮期雜音,后者表現(xiàn)為連續(xù)性雜音。本組發(fā)生3例,通過壓迫的方法痊愈出院。。
(3)造影劑腎病觀察和護理。術前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肝功能、腎功能的情況對患者造影劑腎病發(fā)病做風險評分。術前對患者進行心里輔導,減少患者的焦慮心理,向患者講解水化療法的必要性,增強病人的依從性。術中盡量減少造影劑的輸入量。術后對患者進行嚴密監(jiān)護,記24小時尿量,及時留取血、尿標本,以監(jiān)測腎功能的情況;認真聽取患者的主訴,觀察有無乏力、尿少、水腫,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處理。
(4)急診支架內血栓形成觀察和護理。支架內血栓形成主要與患者病情特點、術中操作有關、手術用藥有關。一般發(fā)生在術后24小時內,特別是行急診冠狀動脈治療的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術后心前區(qū)仍有胸痛癥狀,心電圖有明顯的心肌缺血改變。因此,術后要認真聽取患者的主訴,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及心電圖的變化,急診支架內血栓一旦發(fā)生,應配合做好溶栓、血栓抽吸、做好重新植入支架準備、并按醫(yī)囑應用替羅非班。本組發(fā)生2例,1例加強溶栓治療后,患者胸痛癥狀在6小時后消失,心電圖ST段回落;1例4小時后送介入室行血栓抽吸術;2例均治愈出院。
在基層醫(yī)院,醫(yī)療設備相對短缺,所以要求護士具備有扎實??谱o理知識和熟練的專業(yè)技能,而且要求護士不斷的加強提高自己的溝通交流能力。做好術前準備、術中病情觀察、術后常規(guī)護理和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認為系統(tǒng)有效的圍手術期護理才有利于手術順利進行及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是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康復的基礎關鍵和保障。
[1]王立姿.冠狀動脈腔內支架術后重度股動脈出血的相關因素分析.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16.
[2]馬長生,蓋魯粵.介入心臟病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