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應霞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第一課時;閱讀;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22—0054—01
小學語文中高年級的精讀課文一般需要二至三課時的教學時間。公開課、觀摩課,教師們?yōu)榱顺霾薀狒[,都會選擇第二課時來上。這第一課時往往得不到重視。有的教師是教學內(nèi)容和目標都不清晰,草草上完,不管教學效果怎樣,然后只等著后面課時補救,有的則會與第二課時的內(nèi)容合并,內(nèi)容過多,囫圇吞棗,出現(xiàn)欲速則不達的現(xiàn)象。對于第一課時都應學習哪些內(nèi)容,制定什么教學目標?究竟怎么安排比較合理呢?
所有的學習都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學習是由易到難的過程,同樣學習語文也是由易到難的過程。一篇生疏的課文,第一課時學生首先要讀通文本,然后了解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文章的脈絡。如果第一課時就導入課文直奔重點或難點句段,研讀重點句段,深究文本主體,理解課文。學生只會反映平平,總是不能達到教師預設的效果。原因是學生不能對文本進行充分地讀,有的只是讀一兩遍課文,有的只是讀了文章一兩段內(nèi)容,有的甚至一遍不讀就去理解、感悟文本,探究文章內(nèi)涵,品味語言文字,結(jié)果是學生讀不準字詞,讀不通順語句。因此,語文第一課時最主要的任務是要引領(lǐng)學生把文章讀正確、讀流利,初步領(lǐng)悟文章內(nèi)涵。如果學生連這些要求都不能完成,試想:學生究竟拿什么去進一步地學習?至于品析文字,體會情感,升華思想等,那也只能是教師心中的“空中樓閣”。當然,預先已經(jīng)演練過的,第一課時就上第二課時內(nèi)容的就應該另當別論。下面,筆者結(jié)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深入談談第一課時應該具有的教學內(nèi)容或環(huán)節(jié):
一、學前創(chuàng)設情景,喚起學生閱讀期待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課時學生剛剛接觸新的課文,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激活學生的思維,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讓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這至關(guān)重要。為此,課始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建情景,采用多種方法導入新課,作者簡介、寫作背景趣談、激情述說或資料巧現(xiàn),讓學生在教師激情的話語中、在生動的畫面中、在動人的音樂中、在恰當?shù)牟牧现凶哌M文本,拉開課文學習的序幕,在形式上吸引學生,在情感上震憾學生,在心靈上呼喚學生,從而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閱讀期待。如,學習《走進麗江》一課:上課伊始,教師就要運用富有詩情畫意的語言,配合七彩云南的多媒體輔助導入課文,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
二、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現(xiàn)在很多教師不注意對學生進行讀通課文的訓練,以致課文學完了仍有很多學生課文讀得不正確、不流利,更不要說讀得有感情了。所以在第一課時,教師要扎扎實實地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這一教學目標。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放手讓學生試讀,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白x正確、讀流利”應是第一課時教學的重點。在第一課時,教師要舍得拿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識字、學詞、讀句段,讓學生充分地走進文本,親近課文內(nèi)容,從而達到在第一課時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的教學目標。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一課時,教師要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對文本有初步認識。在有效初讀后,對話交流述說讀課文的感受,形成對課文的整體印象。從整體感知入手進行文本的閱讀,符合小學生的閱讀心理特征,也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nèi)容,抓住閱讀重點。整體感知的環(huán)節(jié)安排,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第一,是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nèi)容,為深入理解文本服務;第二,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四、切入課文重點,設置閱讀懸念
語文教學強調(diào)從整體入手。因為人們對事物的認識總是從整體的形式入手,然后再到關(guān)系和結(jié)構(gòu),并逐步逼近事物的本質(zhì)。教師在引領(lǐng)學生理清脈絡之后。再適時切入重點,設置疑問,拋下話題,引導學生讀悟。然后在高潮處、在疑難處、在矛盾處戛然而止,留下懸念,這樣既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又達到課雖下、味還在、趣仍濃,“一曲終了,余音繞梁”的興猶未盡之意。這樣既符合從整體到部分的閱讀教學規(guī)律,又使第一課時有味道、有看點,也為接下去學習第二課時做好了鋪墊。
總之,語文教學第一課時教學效率的低下已經(jīng)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整體效益,應當引起一線教師的高度重視。第一課時有其特定的目標和任務。教學中,只有做到目標明確,預設內(nèi)容適當合理,才能提高第一課時的教學實效,才能把第一課時的責任落實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得。
編輯:張慧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