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仰臣
所謂哲理散文,是指作者通過對社會現(xiàn)象、生活閱歷或具體事物的獨特體察,敏銳地感悟出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并啟迪人生的文章。這類散文不僅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行文也較為對仗、工整,內(nèi)容豐富,語言優(yōu)美,十分有韻味。
那么,如何寫好哲理散文呢?大家可以試試下面的技巧:
一、即事成理
寫哲理散文時,為了避免空洞的說教,我們要狠下一番功夫,敘述一個與“理”密切相關(guān)的動人故事,并在敘述具體事情的過程中,引人入轂,然后一語道破要說的道理,將“事”和“理”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激發(fā)讀者心靈的共鳴。比如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先是敘述了“我”童年時一次爬懸崖在父親的引導(dǎo)下脫險的經(jīng)歷,而后在文末告訴讀者一條重要的人生經(jīng)驗,具有一種哲思之美:“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边@是作者的切身感悟,也是這篇文章所要闡明的道理,思想很有深度。
【精彩示例】
我35歲的時候,考上了一所夜大。每天下班后,要穿越五條街道去讀書。一天傍晚,臺風突然來了,暴雨如注。猶豫片刻后,我穿上雨衣,撐開一把傘,沖出屋門。風雨中,傘立刻被劈開,成了幾塊碎布。雨衣也鼓脹如帆,拼命要裹挾我到云中去。當我連滾帶爬趕到學(xué)校時,看門的老人卻說,從老師到學(xué)生,除了我,沒有一個人來!
那一瞬間,我非常絕望。不單是極端的辛苦化為泡沫,更有無窮的委屈和沮喪。老人見我失魂落魄的樣子,讓我進他的小屋歇口氣,緩緩地說:“你以后會有大出息?!蔽艺f:“我是一個大傻瓜啊?!?/p>
老人又說:“看,暴風雨是一個篩子。膽子小的,思前想后的,都被它篩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膽識和最不怕吃苦的人。”那一瞬,好似空中打了一個閃電,我的心被照得雪亮。
也許我不是所有學(xué)生當中最聰明的,但今晚的暴雨讓我知道了,我是最有膽識和毅力的人。從那以后,我就多了自信,一步步有了今天的成功。
(選自畢淑敏《暴風雨是一個篩子》)
【靈犀一點】
選文詳細地描述了那個令“我”難忘的冒著暴風雨上夜校的往事,細致入微地描寫了“我”的所見所聞所感。文末即事成理,以“也許我不是所有學(xué)生當中最聰明的,但今晚的暴雨讓我知道了,我是最有膽識和毅力的人。從那以后,我就多了自信,一步步有了今天的成功”作結(jié),卒章顯志,尾如撞鐘。深刻的哲理震撼著讀者的心靈,擲地有聲,給人以奮發(fā)向上的力量。
二、即物興感
即借助對某種事物的觀照,以寄寓深刻的人生哲理。比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一文,由于種種緣由,“焦慮和悲痛”一直壓在作者的心頭。一次,作者徘徊于庭院中,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衰到盛,轉(zhuǎn)悲為喜,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寫成此文。作者即物興感,令人可讀可感。
【精彩示例】
有一天,爸爸從朋友那兒帶回一株郁金香,決定種在花盆里??墒羌抑袥]有空余的花盆了,爸爸看到一盆靠墻的菊花,枯瘦的,蔫頭耷腦的,便拔掉了它,然后栽上了郁金香,并時常澆水、松土,悉心照料。而那株瘦菊卻癱軟在地上,忍受著太陽的炙烤,奄奄一息。我有些不忍心,就隨手栽在院子的一角。
轉(zhuǎn)眼到了春季,那株郁金香連花苞都沒有冒一個出來,莖和葉都枯黃了。眼見郁金香日日枯瘦下去,全家人都很焦急,尤其是爸爸。他又是查資料,又是請教朋友,試圖讓郁金香起死回生。但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勞,它還是死了。
金秋十月,涼風習(xí)習(xí)。一天,我放學(xué)回家,穿過院子,一縷縷淡淡的清香襲來,令人陶醉。我向院子的角落掃了一眼,原來是那一株菊花兀自綻放。我走上前去,仔細瞧它,花還沒有開全,但嬌嫩的金黃色煞是可愛。
(選自學(xué)生習(xí)作《角落里的那一抹金黃》)
【靈犀一點】
這篇哲理散文采取“即物興感”的寫法,從兩種植物對比入手,讓人感受到深刻的哲理。菊花被人嫌棄,卻在自然環(huán)境中開出了美麗的花;郁金香被時刻關(guān)懷著,卻在花盆中枯萎死去,這啟迪著讀者——菊花和郁金香戲劇化的生命歷程,不獨為植物所有,人也是這樣,能夠不懼艱難頑強地堅持下去才會有生命的精彩,而養(yǎng)尊處優(yōu)、畏懼風雨的生命將不堪一擊。
三、由淺入深
在闡述道理時,我們可以摘取日常生活情景入文,用身邊鮮活的場景化解深邃的哲理,就是把“大道理”用“小場景”真實演繹出來,為讀者呈現(xiàn)一場啟迪心智的饕餮盛宴。比如朱自清《匆匆》的開篇,描繪了燕子去了來、楊柳枯了青、桃花謝了開的畫面,以自然之物的榮枯、時序的變遷加以渲染,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人生的嚴肅思考,要珍惜時光,要惜時奮進。
【精彩示例】
一抬頭,就看到書桌上座鐘的秒針在一跳一跳地向前走動。它那里一跳,我的心就一跳。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里指的是水。水永遠不停地流逝,讓孔夫子吃驚興嘆。我的心跳,跳的是時間。水是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時間卻看不見,摸不著,它的流逝你感覺不到,然而確實是在流逝?,F(xiàn)在我眼前擺上了座鐘,它的秒針一跳一跳,讓我再清楚不過地看到了時間的流逝,焉能不心跳?焉能不興嘆呢?
……
生與死也屬于時間范疇。隨著座鐘秒針的一跳,我自己就長了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的那么一點點。同時也就是向著死亡走近了那么一點點。不但我是這樣,現(xiàn)在正是初夏,窗外的玉蘭花、垂柳和深埋在清塘里的荷花,也都長了那么一點點。不久前還是冰封的湖水,現(xiàn)在是“風乍起,吹皺一池夏水”,波光瀲滟,水色接天。岸上的垂楊,從光禿禿的枝條上逐漸長出了小葉片,一轉(zhuǎn)瞬間,出現(xiàn)了一片鵝黃;再一轉(zhuǎn)瞬,就是一片嫩綠,現(xiàn)在則是接近濃綠了。小山上原來是一片枯草,“一夜東風送春暖,滿山開遍二月蘭”。今年是二月蘭的大年,山上地下,只要有空隙,二月蘭必然出現(xiàn)在那里,座鐘的秒針再跳上多少萬次,二月蘭即將枯萎,也就是走向暫時的死亡了。所有這些東西,都是方生方死。這是自然的規(guī)律,不可逆轉(zhuǎn)的。endprint
(選自季羨林《時間》)
【靈犀一點】
選段中,作者從眼前情景切入,看到座鐘的秒針在跳動,接著由孔子對流水的吃驚興嘆感悟到時間與水都在不停的流逝,感到人生短暫。在談?wù)摗吧c死也屬于時間范疇”時,作者依然把視角轉(zhuǎn)到眼前景,從窗外景物的細微變化說明生與死不是對立的概念,萬物都是“方生方死”,在生長“一點點”的過程中,也向死亡靠近了一點點。如此說理,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讓人可見可親可感。
四、欲揚先抑
“揚”是指抬高、褒揚;“抑”是指按下、貶低。作者本想褒揚某物,卻不從褒揚處落筆,而是先從相反的貶抑處落筆,先按下一筆,而后才對此物加以褒揚。欲揚先抑能使文章情節(jié)多變,引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最后表達出作者從中領(lǐng)悟到的哲理,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楊朔的《荔枝蜜》一文,開頭說“我”小時候因為被蜜蜂蜇過,所以對蜜蜂總有一種“疙疙瘩瘩”的厭惡之感,但后來在廣東從化參觀了養(yǎng)蜂場,嘗到了荔枝蜜,又聽了養(yǎng)蜂老人的一番介紹,對蜜蜂頓生敬仰之情。由蜜蜂的勤懇、無私聯(lián)想到中國勞動人民的美德,從而闡述了“無私奉獻”的主題,韻味悠長。
【精彩示例】
今年,蟬鳴得早。杜鵑花還沒零落,就聽見斷續(xù)的蟬聲了。近月來,窗外的蟬,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聽了很煩。
一天,在樹下拾得一只病蟬,透明的翅收斂了,身軀微微顫動,沒有聲響。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樹上過日子的小東西。那么小,竟然響徹一個夏天!曾這樣問:何必聒聒?那只不過是夏天罷了!
朋友說:知道嗎?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個夏天。就只有這個夏天,它從泥土中出來,從幼蟲成長過來。等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結(jié)了。
17年埋在泥中,出來就活一個夏天,為什么呢?
朋友說:那本來的生活歷程就是這樣。它為了生命的延續(xù),必須好好的活著。哪管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
哦!那是蟬的生命意義!
斜陽里,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選自小思《蟬》)
【靈犀一點】
作者開始描寫蟬的聒噪聲惹人厭煩,這是“一抑”;其次寫一只病蟬的微弱、細小,這是“二抑”。然而,當聽到朋友說蟬埋在泥下17年,出來只活一個夏天時,作者驚訝起來,由抑到揚,對于蟬的印象已經(jīng)從煩人、病弱高揚到顯示生命意義的高度,演繹了一個哲理——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著。文章意蘊深厚,言有盡而意無窮。
(作者單位:安徽省界首市顧集中心學(xué)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