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勁松 劉悅斌 王兆勤 彭公璞 左鳳榮
當前,中美經貿摩擦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國內出現(xiàn)了一些疑慮、慌張,甚至有人驚呼“狼來了”。
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我們放寬歷史視野,在更高層次上“睜眼看世界”,總結世界強國興衰的經驗教訓,認清我國所處的歷史方位,正視各種外部挑戰(zhàn),齊心協(xié)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
1、新興國家在發(fā)展進程中普遍經歷了一個關鍵性階段
隨著15世紀地理大發(fā)現(xiàn)和新航路的開辟,各大陸日益聯(lián)為一體,人類歷史進入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500年來,一些國家相繼崛起,你方唱罷我登場。其中,荷蘭、英國和美國先后稱雄世界,法國、德國、日本、蘇聯(lián)等國,也曾不止一次地向更高目標發(fā)起沖擊,但最終沒有成功。其間群雄逐鹿,此起彼伏;風云詭譎,步步驚心,呈現(xiàn)出一幅幅興衰交替的歷史畫卷。
在世界新興國家由大而強的過程中,都經歷了一個關鍵性階段。這個將強未強的特殊歷史階段一般為10年左右,在此期間,相關國家面臨的風險和挑戰(zhàn)較前明顯增大,事關興衰成敗。在這方面,英、美是成功的典型,法、德、日、蘇則提供了歷史教訓。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赝髧d衰歷史,一些國家用30年左右時間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這個時候達到了一個重要歷史節(jié)點,此后10年左右是其興衰成敗的關鍵性階段,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也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在此期間,如果發(fā)展戰(zhàn)略選擇正確,實力將日益增強,最終會成為世界強國,荷、英、美都是如此;如果選擇不正確,出現(xiàn)戰(zhàn)略性失誤,國家將迅速衰落下去,從而失去進一步發(fā)展的歷史機遇,法、德、日、蘇即是如此。
2、遭受打壓是新興國家繞不開的“坎”
新興國家在崛起的關鍵性階段,往往會與守成國家發(fā)生國家利益的激烈碰撞,無一例外地會受到刻意打壓,這是必然遇到的“成長的煩惱”,是發(fā)展歷程中繞不開的“坎”。
英國在崛起過程中先后受到西班牙、荷蘭打壓,法國在發(fā)展的關鍵性階段同樣受到了英國的打壓。英國成為世界霸主后,對于挑戰(zhàn)其地位的國家毫不手軟,典型的是主導反法同盟。針對稱霸歐洲大陸的法國,歐洲君主國先后七次組成反法同盟予以圍剿,最終于1815年徹底打敗法國軍隊。參加反法同盟的國家時有變化,但英國始終是主要成員,其他國家是為了維護君主制度,而英國則是為了維護霸主地位。
美國在崛起過程中也受到了英國的打壓。早在美國南北戰(zhàn)爭期間,英國就趁機圖謀分裂美國,乃至幻想重新將美國變?yōu)樽约旱闹趁竦?,于是口頭上宣稱中立,實際上支持南方,接濟南方軍火,為南方建造多艘軍艦,給北方造成很大困擾和損失。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首先提出包括成立國際聯(lián)盟在內的“十四點原則”,實質是在保障世界和平和國際合作的幌子下,建立由美國掌控的國際組織,試圖主導世界秩序。用時任美國總統(tǒng)顧問豪斯上校的話說,就是要“按照我們的心愿完成對世界地圖的重新繪制”。英國當然洞悉美國圖謀,聯(lián)手法國,百般掣肘,最終迫使美國放棄加入國聯(lián)。
美國成為世界強國后,轉而對威脅其地位的國家進行遏制和打壓。上世紀80年代,美國對軍事強國蘇聯(lián)和經濟強國日本進行打壓。盡管美國視前者為最大的敵人,視后者為親密的盟友,但當他們威脅到美國自身地位時,美國都毫不留情。
對蘇聯(lián),美國的手段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向蘇聯(lián)大力輸出西方價值觀,進行意識形態(tài)滲透,培植“第五縱隊”,誘導蘇聯(lián)進行所謂民主改革;同蘇聯(lián)大搞軍備競賽、金融貨幣戰(zhàn),限制蘇聯(lián)油氣出口;挑撥離間蘇聯(lián)各民族之間、各加盟共和國之間的關系,等等。
對日本,美國也絲毫沒有網開一面、手下留情。上世紀80年代,日本產品充斥全球,對美國貿易大幅順差,隨之而來,大國雄心迅速膨脹,公開叫板美國,招致美國的打壓。1985年9月,美國召集五國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簽署“廣場協(xié)議”,逼迫日元升值。之后在不到三年時間里,日元對美元升值達50%,嚴重打擊了日本出口,加之日本應對戰(zhàn)略出現(xiàn)失誤,導致經濟持續(xù)低迷,經歷了“失去的20年”。日本經濟總量從上世紀80年代相當于美國的60%左右,下降到2017年的25%左右。
由此可見,新興國家在發(fā)展關鍵性階段受到守成國家的打壓,也是一個普遍的歷史現(xiàn)象。
3、中國完全有信心有能力跨過這道“坎”
我國經過了30多年改革開放,到201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從世界強國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我國目前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性階段。在這個階段受到打壓,不是有沒有的問題,而是早晚的問題。實際上,自2010年開始,我們遇到的來自外部的挑戰(zhàn)和麻煩,都與此有關。當前美國主動挑起的貿易摩擦,就是這種挑戰(zhàn)的繼續(xù)。2017年8月,時任美國白宮首席戰(zhàn)略分析師的班農就曾聲稱,美國在經濟上打敗中國僅剩5年左右的“窗口期”;他提出,美國與中國之間的經濟戰(zhàn)爭是重中之重,必須集中一切資源打贏這一仗,“如果我們輸了,5年以后,最多10年,我們就會達到一個無法挽回的臨界點,那時,我們就一點翻盤的機會也沒有了”。美國打亂中國發(fā)展進程的意圖暴露無遺。這種打壓也許還有別的花樣,但不管怎么樣,天塌不下來。對于我們來說,既不要心存僥幸,也不要驚慌失措,最重要的就是從容應對,更加專注地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面對偏見,用行動說話;面對壓力,用能力說話。
首先,要更加充滿信心。這種信心,來自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來自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巨大的制度優(yōu)勢,來自于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我們今天受到打壓,恰恰說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發(fā)展態(tài)勢蒸蒸日上。我們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這是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所在、底氣所在。在今后前進的道路上,無論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外部挑戰(zhàn),我們都要保持定力,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辦好自己的事情。
其次,要更加增強憂患意識,防止犯戰(zhàn)略性、顛覆性錯誤。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處于發(fā)展的關鍵性階段,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道路決定命運。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的根本利益所在,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這是我們付出巨大的學費和代價得出的結論,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當今時代,“關起門來朝天過”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我們不能因發(fā)展中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而放棄改革開放,也不能因為外部壓力,包括美國挑起的貿易摩擦,而改變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不能說你讓我改什么我就改什么,你讓我放什么我就放什么。在壓力面前,一定要有底氣,既敢于斗爭,又善于斗爭,在堅決維護國家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務實理性處理好國家間關系。
第三,要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團結出生產力、出戰(zhàn)斗力,團結是最大的力量。孫中山先生曾經指出,“中國人如果成一片散沙,是不好的事,我們趁早就要參加水和士敏土(即水泥——引者注),要那些散沙和士敏土彼此結合來成石頭,變成堅固的團體”。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就成為了團結凝聚中國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的“士敏土”,成為了中國革命和建設各項事業(yè)的主心骨、穩(wěn)定器和領頭人。越是在爬坡過坎的時候,越是在遭受外部遏制打壓的時候,就越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奮力前行。
(摘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