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重要的初始階段。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是當前教學實踐與研究的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借助名篇,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特點,在我國的歷史發(fā)展進程當中。我國汗牛充棟的古代文學作品,在這些文學作品當中,傳承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因此,可通過學習這些古代文學來潛移默化地熏陶小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而誦讀古代詩詞,也是一種促進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古詩詞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經(jīng)典,同時也是整個人類文明進程當中的精華。古詩詞當中蘊含了音律美、意境美,是古代文學集大成者。教師可從古代的《詩經(jīng)》《大學》《中庸》唐宋詩詞、明清小說當中來選取傳頌千古的名篇,來讓學生開展誦讀。讓學生通過多種的讀誦方式來深入地進行學習,不但要深入地理解與掌握古典文學當中所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同時也要從中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能夠通過古人所言的“道德文章,教化世人”。讓學生通過深入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來發(fā)現(xiàn)自己在學習與生活當中的不足之處,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與完善,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并有效地培養(yǎng)起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二、創(chuàng)設情感體驗,遷移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通常而言,在一篇文章當中作者所流露出的情感意識,并非是一目了然就可看出的,必須經(jīng)過深入的學習,才能理解與掌握文章當中的真情實感。在發(fā)掘文學名篇當中所蘊含的豐富內(nèi)涵之時,教師必須尋找出語文教材內(nèi)容當中所具有的深遠的人文內(nèi)涵,讓學生來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同時也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在促進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當中,情感教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當中,教師必須有效地利用情感因素,來深入地對學生開展情感教育,在閱讀教學當中有效的滲透情感教育。并讓學生有效地遷移課文當中所蘊含的情感因素,來達到“以情動人”的最佳教學效果。并能夠較好地感染到學生,從而讓學生能夠?qū)崿F(xiàn)“以學載道”的古代先賢的教誨,并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例如,教師可在閱讀教學當中,來較好地讓學生開展朗讀,讓學生通過朗讀,將平面的文字語言有效地轉(zhuǎn)變?yōu)槔L聲繪色的語言,讓學生能夠營造出唯美的意境,并身臨其境地融入到其中來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能夠深入地感悟教材內(nèi)容,并在潛移默化當中獲得美的熏陶。例如在教學《燕子》一課當中,可讓學生充滿感情地來誦讀課文,并能夠讓學生來深入地感悟到課文當中所描繪的“春天花開草長,萬木齊發(fā)”的美麗景致,從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而這也就是古人所言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只有擁有了淵博的知識之后,才能從內(nèi)心當中彰顯出道德之美、知識之美,并能夠較好地改變一個人的外表。
三、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首先,可在小學語文進行當中,來進行晨讀詩文的朗讀活動,每天的早讀時段,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最佳的途徑,通過每天的早讀,來讓學生讀誦經(jīng)典的佳篇美文、早讀的時段里,可讓學生開展自主閱讀,也可讓學生來輪流進行領讀,并在每周來開展一次班級的閱讀評價。通過早讀活動可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可讓學生閱讀大量的內(nèi)容健康向上的課外閱讀材料,在閱讀的過程當中來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還可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競賽,來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的興趣,讓學生來進行探究式學習,可通過辯論比賽、教學劇演出、講故事等形式,來讓學生通過這些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其次,還可舉辦人文科學知識專題講座。我國地大物博、具有許多著名的風景名勝景點,教師可舉辦人文科學知識專題講座,來邀請家長和其他教師來做專題講座,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能夠足不出戶地“周游”全國的風景名勝,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語文有著知識特性與德育特性,而在其中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當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能夠較好地提升語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zhì)量,為學生今后深入學習語文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鐘永華,江蘇泗洪縣人民路小學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