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是一種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文學體裁,豐富的想象力為小學生營造了美妙的卻與現實生活氣脈相連的世界空間,其中所暗含的道理通過小動物們的口吻和行動傳達,對小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起到啟蒙的作用。但是,小學生并不能自行的獲悉這些,還需教師加以引導,將學生帶入童話世界。
一、營造童話情境,生成有效童話閱讀教學
故事是童話的靈魂,它的展開是在特定的大情境下展開的,但是所謂的故事和情境都是用童話語言來敘述展現出來的,并不能讓小學生形成立體化的感官的認識。這就導致,小學生無法將童話故事與生活之間做一次聯(lián)系,閱讀童話就是在聽故事,所有的角色都被固定在故事中,隨著故事的落幕而落幕,雖然文學意義實現了,但是童話文學所承載的教育意義卻很難實現,這有悖課堂教學的旨意。所以,為了讓小學生實現童話閱讀的有效性,吸收童話文本所蘊含的生活教育意義,教師需要將童話語言化為立體化的情境。讓小學生進入其中,獲得對童話世界的具體感知,切身的體會童話故事流溢的情感思想,并拉近與童話的現實距離,受到童話給予現實世界的啟發(fā)。
例如《烏鴉喝水》這篇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風趣、幽默的語言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對現實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是小學生面對的是語言層面的故事,且沒有經歷過故事中烏鴉所面臨的喝水難題,這樣一來,小學生就只會將故事作為故事看待,不會將其與現實世界做一次聯(lián)系,故事所包含的現實意義就無法真正地體現出來,所以,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拉近學生與故事中角色的距離,體悟烏鴉所體悟的。例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將故事情節(jié)以生動的畫面呈現出來,學生在觀看畫面視頻的時候,就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著急為烏鴉想辦法,又能了悟烏鴉的聰明之處,受到啟發(fā)。
二、把握童話語言,生成有效童話閱讀教學
每一個文學體裁都對應一種文學語言,在對某一體裁的文學進行閱讀的時候,最不能忽視的就是其搜對應的語言。對于童話閱讀教學來說也是如此,教師最不能忽視的就是具有感染力的童話語言。而是要緊緊圍繞它,擁有一顆童心,會用童話的語言渲染課堂,將學生帶進童話的世界,去了解童話中所塑造的飽滿的角色。在這里,教師簡易便行的就是變幻聲音去體現童話角色的性格特點,并帶動學生根據自己對每一角色性格特點的理解賦予其聲音。這是在對童話語言進行把握的基礎上達到的。
以《漁夫的故事》為例,這篇小故事故事色彩濃郁,主要描寫了漁夫打漁,遇見魔鬼,最后戰(zhàn)勝魔鬼的經過。通過情節(jié)的扭轉,魔鬼與漁夫在不同的場合上表現出不同的感情色彩,而這一感情色彩是通過語言透露出來的。所以,教師要使學生了解情節(jié)的變化以及魔鬼與漁夫感情的變化,要對語言進行把握,模仿魔鬼與漁夫在各種情勢下的說話聲音。比如,魔鬼從瓶子里出來之后,以為漁夫是所羅門的時候,他發(fā)出的聲音帶有哀求、懺悔的意味,而語速又是急切的:“所羅門啊,別殺我,以后我不敢再違背您的命令了!”后來,漁夫說出所羅門死去的真相,魔鬼又變得兇惡,這時候的聲音也應是兇狠的,可怕的低沉:“漁夫啊,準備死吧!你選擇怎樣死吧,我立刻就把你殺掉!”漁夫這時候是絕望的,他的語氣應是害怕,但又覺得是自己救出魔鬼,而魔鬼要殺死他,他的語氣中又充滿委屈:“我犯了什么罪?”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有效的把握童話語言,可使故事更有感染力,更能帶動學生進入童話世界。
三、縷清童話結構,生成有效童話閱讀教學
每一篇文章都有自身獨特的建筑形式,即文章結構,這類似文章的骨架,行文脈絡,是閱讀活動進行所依據的一個點。關于童話故事也是如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整體的角度著眼童話故事,縷清童話的結構,理解童話情節(jié)的走向。然后再從每一情節(jié)入手進行審美閱讀,知曉某一情節(jié)在整體內容呈現上的所起到的作用。
以《漁夫的故事》為例,這篇童話故事的大致結構是漁夫打漁,遇到魔鬼,魔鬼講述了為什么要殺掉他的原因,最后漁夫急中生智,戰(zhàn)勝魔鬼。教師為了使學生理清結構,生成有效的童話故事閱讀教學,可引導學生概括故事大意,再鎖定組成故事的小情節(jié)進行閱讀。對于這篇故事來說,細微情節(jié)便是漁夫與魔鬼之間的對話,教師要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魔鬼要殺掉漁夫,究竟是魔鬼可憐,還是漁夫可憐,從而深刻的挖掘主題。
童話教學的最終目的并不是讓學生會講故事,而是通過對故事情境的營造引發(fā)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思考,通過對故事語言、結構的把握形成對童話閱讀的能力,這是現代教育所提倡的方式。
畢艷香,河北唐山市師范學院附屬小學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