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它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作為一名用新課程理念來引領教學行為的語文教師應如何讓自己的學生愛上閱讀、融入其中呢?下面就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興趣先導、走入文本
我國著名思想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钡拇_,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閱讀有了一定的興趣,就會為其自覺主動地閱讀提供一個內(nèi)在動力,讓閱讀不再成為學生的一種負擔,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喜歡上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教學中,我們應該采取多種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去閱讀,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如:一位低年級教師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導入新課時,老師就特別注意從興趣入手,她戴上頭飾扮演冬爺爺,并請上四位戴小雞、小狗、小鴨,小馬頭飾的同學上臺自我介紹:“我是……。”接著,老師神秘地指著他們說:“他們可是了不起的畫家,為什么這樣說呢?你們讀了課文就知道了?!毕襁@樣,在新課伊始,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用興趣做先導,引導學生動一動,說一說,充分調(diào)動了他們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fā)了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
二、情境創(chuàng)設、感在其中
葉圣陶先生在談起語文情境的作用時曾描述過這樣一種境界:“一個教室,四十多個學生,心好像融化在一起。忘記了旁的東西,大家來讀,來講,老師和學生一起來研究?!眲?chuàng)設語文課堂教學情境,就是要引導學生進入這種境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錄音、圖畫、活動、電教手段等,把課堂模擬成各種各樣的場所,如溫暖的家,繁華的都市,晴朗的夜空,美麗的大海邊等,真正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第9課《兩只鳥蛋》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圖像來展示給孩子小鳥由蛋中孵化而出然后長大成鳥的過程,幫助孩子理解并感受“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同時配上輕柔舒緩溫馨的音樂,引導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萌生喜歡、不忍傷害的情感。為了能讓學生與詩中取鳥蛋的孩子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鳥媽媽丟失兩只鳥蛋“焦急不安”的心情,教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演情景劇來呈現(xiàn)鳥媽媽找孩子的場面,再配上體現(xiàn)焦慮緊張的音樂,將孩子帶入那種心急如焚的情境之中。
三、抓住重點、讀出理解
學生要想融入閱讀之中,就必須要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悟,在讀中有所共鳴,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節(jié)精彩的語文課,老師可以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安排多種閱讀方式來引導學生感悟理解,如:自由讀,輕聲讀,默讀,大聲朗讀,分角色讀,分組讀,吟誦,背誦,表演等等不同形式。教師要抓住重點語句靈活、充分地應用各種方式讓學生讀,真正讓孩子讀出個性化的理解。例如:教學《長城》一課時,我為學生搭建了這樣一個閱讀交流平臺:“為什么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跡?”之后引領學生去自由讀、分組讀,在讀中我引導學生理解兩個重點句子“單看這數(shù)不清的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shù)的肩膀無數(shù)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薄岸嗌賱趧尤嗣竦难购椭腔?,才凝結(jié)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睂W生在理解這兩個句子時,分別抓住了重點詞“兩三千斤”“單看”“沒有……沒有……”“多少”讀出了自己個性化的情感,談出了自己個性化的理解,進而感受到作者是如何將“歌頌、贊美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勞動和聰明才智”這一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的。
四、拓展延伸、升華感悟
比如教師在解讀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候,除了在“綠”字上做文章,還可以設計這樣的口語表達環(huán)節(jié):“( )又( )江南岸”,讓學生仿照詩句展開豐富的想象。由于學生對春天既有生活上的感受,又有閱讀方面的積累,于是他們很快調(diào)動了自己的生活體驗,喚起相似的情感,用鮮活的語言,生動鮮活地描繪出他們心中關于江南岸的春天美景:“桃花又粉江南岸”“楊柳又舞江南岸”……就這樣,教師不必要進行過多的講解,更不必絞盡腦汁設計課件,而是采用一次簡單的口語訓練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適度巧妙的拓展中明白:在春風的撫摸下,江南又顯現(xiàn)出一片綠色的、充滿生機的景象。
做為語文老師,要讓學生主動地在語文課堂中純天然地聽、看、講、想、做,真正與文本共鳴、與作者共鳴,最終潤物無聲般地讓學生融入閱讀這片歡樂的精神海洋之中。
趙吉紅,吉林通化市東昌區(qū)沿江小學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