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教育的教學理念就像米盧帶給中國人“享受足球”的觀念一樣,學習是一種“享受”,快樂教育就是一種用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去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善于構建愉快自主和諧、有愛有情有趣的快樂課堂,讓學生在生動活潑、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中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實現語文快樂課堂其著力點在“以人為本”,對學生要“用情”“尊重”“激勵”“賞識”,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其自主愉悅、充滿激情地參與語文課堂學習,享受語文學習的樂趣。在“享受學習”中,讓學生逐漸學會求知、學會做人。
一、用情——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以求情感共鳴
語文學習是學生與文本的作者、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的過程,我們要認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個學生,讓師生關系亦師亦友。我們既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更要尊重學生的不同思維方式、思維技巧,甚至創(chuàng)新、求異思維。一個好的語文教師應該善于利用教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以自己的情感調動學生的情感,指導學生將自己的人生體驗、情感和課文交融在一起,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受到審美教育,受到人倫情懷的熏陶,與作者、與老師同悲喜,共歌泣,從而實現作者情、師生情的和諧共振,在美與智的融合中形成健康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尊重——把學生看作和教師平等的人
“尊重”,首先要把學生看作和教師平等的人,看作一個自由、獨立、完整、有其獨特的個性、人格和尊嚴的人。語文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創(chuàng)共生的過程,師生同屬于課堂的構成因素,教師應與學生平等的參與教與學,語文課堂教學應是一種愉快和諧、民主平等的合作。尊重”意味著接納、理解和寬容地看待學生的一切所作所為。由于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對智力條件、個性特征不同的學生,尊重有不同的含義、不同做法和不同結果。對一個具體的學生,應該怎樣做,要看實踐。當然“尊重”不等于聽之任之。指導學生沿著社會期望的方向發(fā)展,調動其天性中的積極方面,遏制其消極方面,使學生生活得更快樂,使其生命更有價值,這是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職責。
三、欣賞——拿著“放大鏡”,放大學生的“閃光點”
生命因為欣賞而美麗。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贊美的話語,一絲不經意的微笑,也許會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使其揚起自信的風帆。在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同一篇作品對不同的學生來說,產生不同的感受是完全正常的。以賞識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一定會發(fā)現學生個個都是優(yōu)秀的。教師要拿著放大鏡努力尋找學生的“閃光點”,不斷放大學生的“閃光點”,增強他們的自信,鼓勵他們取得更大更大的進步。
四、激勵
激勵教學理論認為,激勵的神秘成分是“希望”,有“希望”才會有成功,有成功才會產生成就感,只有成就感,才能使學生產生自尊和自信這兩種品質,自尊和自信可使學生產生最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一個沒有受到激勵的人,僅能發(fā)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到激勵時,其能力可以發(fā)揮至80%—90%。
1.興趣激勵
興趣產生于認識和需要,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也是自主學習的強大力量。因為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主要心理成分,它能推動學生主動探求知識,增強學生的情緒體驗,而隨著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學生會進一步產生學習需要,產生強烈的求知欲。語文教學中,要結合文本特點,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競爭激勵
爭強好勝之心,人皆有之。競爭意識能強化學生的求勝心理,使其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在語文課堂上可以組織一些適當的比賽來吸引學生,在教學形式上開展課堂搶答、小組比賽、學生課堂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并在活動中引導、培養(yǎng)他們的競爭意識,使他們獲得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快樂課堂的審視與構建[J].明慶華,王洪川.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3).
[2]做快樂課堂的教師[J].孫廷軍.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10(04).
董建富,山東平邑縣興蒙學校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