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是一項情感藝術性實踐工程。課堂教學是“教書育人、培養(yǎng)學生”的主渠道,是“課內教學、課外延伸”的發(fā)源地,更是促進學生自主性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個性化發(fā)展的力量引擎。如何堅持課堂教學這一陣地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能力素養(yǎng)呢?筆者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與思考,立足于“疏可跑馬、密不透風、計白當黑”的“留白”藝術,主要從如下幾個方面,試對此作出一些拋磚引玉之論。
一、善于以“導”留白
“良好的開端是走向成功的一半?!痹谡n堂教學活動中,導入環(huán)節(jié)不僅是其不容忽視的有機組成,而且居于首當其沖的“前鋒”地位。成功的課堂導入,就像“鳳之頭”“人之眼”,有利于迅速有效地集中注意力,活躍課堂思維,為學生鋪設積極良好的學習心境,因此說,它不僅非常重要,而且十分必要。正如于漪教師強調——“課堂教學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币浴队|摸春天》教學為例。筆者在主體教學之前,面對全班首先提問:“請大家把自己的一雙眼睛都閉上。(稍停)現在我們都是‘盲人,此時此刻,你究竟會感受到一種怎樣的世界呢?”此處“留白”,讓人有了“先入為主”之感,在文本閱讀講解前,讓學生能夠切身感受到普通盲人的內心世界,從某種程度上拉近了他們與課文內容之間的關系,初步實現了思想情感上的融合,為更好地進入課堂、走進文本作出鋪墊,由此顯現了先聲奪人的正強化作用。
二、善于以“題”留白
課題是文篇的“眼睛”,往往起著濃縮情節(jié)、透視文本、直擊主題等多元化作用。以《山中訪友》教學為例。筆者板書課題后發(fā)問如下:“大家看到了這一題目,你產生了哪些想法?”學生很感興趣,一致認為,這是作者去山中拜訪自己的好朋友。筆者再問:“請你們說一說自己的好朋友是誰?”有人說是“同學”,有人說是“親戚哥哥(姐姐)”,還有說是“爸爸(媽媽)”……“看來大家的朋友除了‘人,就沒有其他朋友了嗎?”“對了,我的朋友還有家里的小狗狗。”“我的朋友還有家里的盆花?!薄拔业呐笥堰€有兒童讀物?!薄昂芎?,有些同學視書為友,有些同學視花為友。接下來,我們一起陪伴作者去山中拜訪朋友,看一看他的好朋友究竟是誰,并且有哪些好朋友……”如此而為,激發(fā)了學生滿滿的閱讀期待,當他們知曉作者的山中好友并非慣性思維中的“人”,而是風花雪月等大自然現象時,心胸為之開闊起來。這種以“題”留白的教學方法,讓課堂教學更顯活力和魅力。
三、善于以“情”留白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人文素養(yǎng)”觀下,挖掘人文元素、凸顯人文教育的語文課程活動已經掀起了陣陣高潮,并且形成了一種無可逆轉的強勁發(fā)展態(tài)勢。如是入編教材中的課文,富含著豐富多元的人文精神元素,是開展學生人文教育活動的良好素材和優(yōu)質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善于以“情”留白教學,既有利于活躍課堂學習思維,又有利于凸顯人文教育功能,從中攫取“1+1>2”的雙贏效果。比如《可貴的沉默》,文中問話:“爸爸媽媽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嗎?”“生日那天,爸爸媽媽向你們祝賀嗎?”“你們中間有誰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請舉手!”“向爸爸媽媽祝賀生日的,請舉手!”此時全班出現了“沉默”。值此之際,筆者發(fā)問:“文中同學們?yōu)槭裁窗察o了下來?主要原因是什么?”以此讓大家展開思考和討論交流,能夠在引而不發(fā)中充分發(fā)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作用。
四、善于以“收”留白
“編筐編簍,貴在收口。”意即強調“收尾”工程的重要性。就課堂教學而言,收尾既是對本次課堂活動的簡單小結,又是對下一階段教學工作的重新召喚。教師應本著“承前啟后”的指導思想,通過課堂收尾處的藝術“留白”,如布置一些有價值、高質量的課后練習,幫助學生在“知識反芻”中完成自我檢測,或者留下適量的題目,讓學生根據實際認知和生活經驗進行思考,以努力激發(fā)學生在余香幽遠中產生新的學習期待。
“一個有經驗的教師,往往只是微微打開一扇通向一望無際的知識原野的窗子?!痹谛W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根據學生發(fā)展等實際需要,善于把“留白”這一智藝充分地應用于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以有效凸顯“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學科教育功能。
孫艷華,山東青島市黃島區(qū)第二實驗小學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