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绷曌髋c生活是緊密相連的。習作靠生活的積累,習作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習作的不竭源泉,遠離生活的習作是沒有根基的“空中樓閣”。因此,只有讓我們的習作教學走進生活,讓習作教學成為師生積極的生命互動,才能喚起學生對習作的興趣。
一、在閱讀中學會“巧取材”,擬創(chuàng)新題
1.培養(yǎng)閱讀興趣,廣泛閱讀
閱讀是學生獲得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課外閱讀在寫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所帶的班級每學期都有成系列的必讀和推薦書單。午讀時間指導全班同學共同閱讀必讀書目,賞析評點,分享交流。每月上一次閱讀指導課,有閱讀前指導、閱讀中交流、閱讀后分享等。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解決閱讀障礙,交流學習心得。推薦書目學生可以根據書單自主選擇,每節(jié)課前開展“好書推薦”活動,同學們輪流介紹推薦理由,互相影響,學會選書?!斑x出最好的書,才能讀到最好的書”,鼓勵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書籍充實到班級“圖書角”,人人推薦好書,共同閱讀好書,分享讀書快樂。
2.養(yǎng)成摘抄習慣,記錄提高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和感受都不同。如果不加記錄,即使有再好的素材也會流逝。重點強化“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圈點勾畫、作批注等。品評遣詞造句的精妙,記錄下自己的見解、感受,寫出自己的理解、體會和感想。班內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個摘抄本。學生摘抄的題目、詞句都是自己喜歡的,也都比較貼近自己的生活,能引起情感共鳴,作文時這些詞語就可以信手拈來,使習作錦上添花。
3.挖掘不同視角,巧妙取舍
到孩子們的日記中去翻翻,很容易發(fā)現大多孩子記日記的通病,要么把目光聚焦在大型活動、外出游玩等活動上,要么就是日常生活的“流水賬”,似乎很難讀出“新意”來。學校開展科技節(jié),很多孩子都寫科技節(jié)上“雞蛋撞地球”的實驗,習作內容相同,生動的屈指可數。引導孩子回憶整個科技節(jié)有沒有其他環(huán)節(jié)印象深刻,一個孩子興奮講述精心“護蛋”但還是迎來了“蛋花”,惹得全班同學忍俊不禁,一篇《護蛋行動》問世。暑假里的日記大多以游記為主,游玩的地方已數不清有多少孩子去過了,想寫出新意不容易。體型略胖的濤講起自己在上?,斞殴珗@里看到的一個絕世“胖子”,從此下定決心減肥,一篇《減肥計劃開始啦!》別出心裁,所見所感入微生動,還在報紙上發(fā)表了呢。
二、在體驗中學會“細觀察”,做有心人
1.捕捉自然的美妙
寫作的重要前提是觀察,仔細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真實、深刻、細致的第一手資料,才有話可寫,才能真實生動。寫春天,全家人可以去踏青,追逐春天的足跡,尋著春天的美景寫出自己的所見所感;寫家鄉(xiāng)的變化,可以走上街頭,調查家鄉(xiāng)路面的變化,設施的改變,娛樂場所的擴建,人們精神面貌的煥然一新等;寫環(huán)保方面,可以實地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春游活動結束后,很多孩子都寫了秋游中所見的各處美景,而班里兩個孩子卻在春游美景中只取“一域”,一個孩子單寫了漫天飛舞的柳絮,一個孩子寫了忙著搬食的螞蟻。經過相同,但視角可以不同。
2.記錄身邊的故事
我們每個人每天的生活都是新的,而如何讓孩子們在一天天新鮮而又平淡的生活中,擁有靈敏的習作“嗅覺”至關重要。首先要巧妙抓住即興習作的好時機,即抓住當前的一些事物及場景引導學生當場習作。學校前幾天組織了折紙比賽,為了使孩子有感而作,我邊帶領孩子折紙,邊強調順序,恰當的時候追問孩子的心情、提醒關注同桌的表情。《抓紙大賽》《失敗的折紙》《有趣的折紙》相繼“問世”。自習課時,我到辦公室里取作業(yè)本,當再返回班級時,學生已亂作一團,干什么的都有。于是,我轉身在黑板上寫下“當老師不在的時候”幾個大字,帶學生回憶了剛才的紛雜瞬間,雖只幾分鐘但學生真可謂“千姿百態(tài)”,《“付老師來啦!”》《“猴子”當大王》便一氣呵成。當然,老師也可以有意創(chuàng)設情境,給孩子真實的體驗過程,使孩子有話可寫,有情可抒。
3.著眼自己的生活
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有利于拓寬學生習作的素材面和習作深度。因此教師要引導體驗,讓學生在主動體驗過程中,既豐富習作素材,深化對事物的感受,又享受到生活的無比樂趣。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各種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活動,校內以游戲為主,如畫鼻子,學生在玩得不亦樂乎的同時也體驗到盲人的不易。無需教師反復強調,文章立意水到渠成。家里可以開展“今天我當家”“給媽媽洗腳”等體驗活動,既讓學生了解勞動過程,體驗到父母的艱辛,又能讓文章做到言之有物。再如布置學生周末時與家人到菜市場買菜,有了切身的體驗,學生筆下的內容就豐盈起來: 《我學會了討價還價》《倒人胃口的菜市場》《買菜也有學問》《賺錢真辛苦》《可敬的人》……
三、在生活中學會“精表達”,作優(yōu)美文
1.在悅讀土壤中積累語言
語言是寫作中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載體。我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引導學生掌握課文中重點詞語、關鍵性的句子、篇章段落,并與生活聯系起來進行活用,這對于提高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必定大有好處。閱讀與寫作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只有廣泛閱讀,學生才能積累語言,才能提高語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由讀到寫,由寫到讀,相依相生,相得益彰。廣泛閱讀是寫好習作的基礎,小學生詞匯量不夠豐富,語言積累不足,寫起習作來難免感到吃力。作為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和訓練說話的條件,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和說話練習??梢哉f,寫作是“積累”的碩果,一定要有豐富的語言詞匯積累,并在合適的情境下靈活運用,才能有美文佳作。
2.在口語交際中練習說話
說話是口頭習作的一種表達形式,學生只有能說的清楚才能寫的通順,為了養(yǎng)成小學生大膽說話、大聲表達的習慣,我在班級經常開展講故事、背唐詩、讀課文等比賽。課堂上,仿說、換種說法、談感受、演對話等形式為孩子提供了“說話”的機會,使孩子們的說話能力大大提高,為寫作奠定基礎。一位偉人曾說:“要渡河,必須解決船和橋的問題?!绷曌饔辛怂夭牟坏扔谟辛肆曌鳎€必須掌握方法與技巧。教材里的課文,是經過反復推敲、精心打磨入選的,大多是思想與文字兼優(yōu)的文章。其寫作技藝更是爐火純青,如果教者在啟蒙習作過程中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定會收益良多。三年級課文《北大荒的秋天》第4自然段文字,是以“原野熱鬧非凡”總起句開頭的。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我讓學生仿寫片段?!敖裉煸绯空胬洹薄按笳n間活動好熱鬧”“這場雨好大”等等,這類命題結合天氣特征,容易產生共鳴。同時,也要通過生動有趣的圖畫,啟發(fā)學生產生合理想象,從圖畫中想象出各種合乎情理的聯系,想象出多則曲折生動的故事,進而把故事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出來。由圖到文,這是切合兒童思維特點的訓練方法,因此教者要充分利用好插圖,啟發(fā)聯想和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3.在生活實踐中錘煉語言
在學習中要真正引領學生走進課文,寫普通人,論平常事,因為課本也是生活,是生活留下的閃光的印記,在學習中要特別注重用范文來啟發(fā)學生,把一篇范文當作最好的習作材料,我們應該看到,許多名篇佳句寫的也是極為普通的人,記的也是平常事,從范文的學習和寫作方法中能讓學生得到更多的啟迪。先看《我不是最弱小的》文中所敘述的事件,幾乎是每個家庭,每個人身上都發(fā)生過,作者借助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平常事,真切地表現了一家五口人之間的關愛之情,一種親情美統(tǒng)領全文,從而揭露了一個為人關注的倫理話題,說明比自己弱小的人是每個人應盡的職責。由此可聯想到:家庭的平常事可多著呢!看電視節(jié)目,品美味小吃,逛街購物,風波平息……在家庭生活中所引發(fā)的種種沖突與碰撞,以及留下的思考等等,如此一來,寫作的題材還會少嗎?還會覺得“無東西可寫”嗎?一句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積累豐富的材料光靠頭腦記憶是不行的。在平時的閱讀和觀察中必須做到及時記筆記,將獲得的材料記錄下來,同時,也可以將那些報紙雜志上的文章做成剪報集。只有不斷積累,善于積累,才能獲得更多材料,同時也為自己建立了語言素材庫,豐富了自己的寫作內容,使自己寫出來的文章更為生動,更有震撼力。
生活是習作的源泉,閱讀是習作的積淀,體驗是習作的藍本,激勵評價是習作必不可少的動力。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有說不完、寫不盡的人和事。生活,為寫習作提供廣袤無垠的天地。取生活之源,活習作之水。只要我們有心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習作素材,把習作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相信學生一定能步入會習作、善習作、樂習作的境地。鷹擊長空是因為藍天遼闊,魚翔淺底是因為湖水清澈。讓孩子成為習作天地中練飛的雛鷹、習作活水中游樂的小魚。
付秀娟,江蘇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方洲小學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