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力澤·布菲,一個普通地不能再普通的牧羊人,沒有太多遠大的豪情壯志,也沒有太多感人肺腑的豪言壯語,只是說普羅旺斯高原“這個地方缺少樹,沒有樹也就不會有生命,既然沒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種樹吧”。艾力澤·布菲的想法非常地單純,就是通過種子的播出使貧瘠的土地變得更加肥沃,讓光禿禿的大山變成巍巍青山。艾力澤·布菲只是在放羊之余,精心細致地挑選著橡實、毛櫸和樺樹的種子,而在羊群威脅到幼小樹苗的成長之后,毅然決然地減少了羊群的數(shù)量,最后不再養(yǎng)羊,只剩下了四只母羊。支撐艾力澤·布菲堅持下來的就是內心深處那份很單純的想法,那份看似渺小實則無比偉大的堅定信念,將單純的想法孕育成了幸福和希望的“策源地”。單純地堅守,傻傻地堅持,通過自身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將荒蕪、光禿的土丘變成了美麗、富裕的綠洲,這就是幸福的境界,這也是單純的、堅持的力量。
在很多人無法忍受氣候的干旱而搬走的情況下,在兒子妻子相繼離他而去之后,艾力澤·布菲孤獨寂寞而又滿懷豪情地留了下來,他有著果斷的意志,有著堅定的自信,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讓環(huán)境發(fā)生了改變。在世界大戰(zhàn)的歲月里,艾力澤·布菲心無旁騖,依然堅定地執(zhí)行著自己的植樹計劃,將早已干涸不堪的河床變成了流水淙淙的綠洲。雖然不同于愚公百折不撓甚至寄希望于自己的“子子孫孫”,但同樣向我們詮釋了堅守和堅持的偉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像個苦行僧一樣行走在貧瘠的土地上、穿梭于阿爾卑斯山下的普洛旺斯高原上,始終無怨無悔、矢志不渝地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兌現(xiàn)著自己對于土地、對于自然、對于后人的承諾,無怨無悔,百折不撓,無論大雪封山、寒風凜冽還是炎炎烈日、高溫酷暑,艾力澤·布菲都在義無反顧地堅持著、執(zhí)行著自己的種樹計劃,從1913年干涸、貧瘠、寸草不生的大地變成了1945年的河水汩汩、房舍林立、綠樹成蔭、鮮花盛開,艾力澤·布菲堅定的執(zhí)行力造就了美好的一切,造就了一片世外桃源。在植樹計劃的執(zhí)行中,他沒有任何的抱怨,沒有任何的懷疑,更沒有對自己的計劃和信念有絲毫的動搖,而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傻傻地堅持,用腳步丈量了大山的每一個角落,用鐵棍插遍了每一寸土地,每天都在努力地種著每一棵樹,而每一棵樹的成長都伴隨著、隱藏著艾力澤·布菲的心血與汗水。我們可以想象一個七八十歲的老人孤獨地、步履蹣跚地在山間道路行走著,費力地、執(zhí)著地用鐵棒挖坑然后埋下種子并從遠處挑水實現(xiàn)種子澆灌的全過程,這個過程中艾力澤·布菲沒有任何的幫手、沒有任何現(xiàn)代化的技術和工具,僅有的只是單純信念支配下勤勞的雙手,想到這一幕,相信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必然將是心潮澎湃、難以平靜。在艾力澤·布菲的暮年,他依然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他依然是老當益壯,豪情滿懷,他早已拋棄了人世間的種種誘惑,而是默默地堅持著,默默地耕耘著,默默地付出著,始終忠誠于自己的信念、忠誠于自己的諾言。
佛家云:種善因,得善果。也許艾力澤·布菲并不懂得佛家的因果報應,他明知這片山、這方土并不屬于自己,也并不確定其歸屬性質是公有還是私有,但他仍然在不知疲倦地播種著樹苗,播撒著汗水,最終他收獲了,而且是滿載而歸,他所收獲的并不僅僅是眼前的青山綠水和一望無際的茂密森林,也收獲了在種樹中的鍛煉而獲得的健壯而又健康的身體,收獲了89歲的高壽,更是自己內心那份堅守所得到的幸福,自己單純的信念所獲得的收獲的喜悅,播撒了愛的種子,收獲了希望和幸福的源泉。而艾力澤·布菲收獲的最大幸福應當是造福后人,他所栽下的樹木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昔日沒有人煙的地方成為了一萬多口的幸福生活之地??梢?,人生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付出而并不在于索取,生命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生命的長度而更是取決于生命的厚度。追名逐利僅僅是人生的過眼云煙、急功近利更是鏡中花、水中月,絕然不是幸福的源泉,而信念的堅守、堅持的毅力和恒久的付出才是生命的真諦和幸福的源泉。
艾力澤·布菲雖然去世了,但他的精神、他的信念、他的堅守、他的單純仍然滋潤著大山深處每一顆樹的成長,推動著每一滴涓涓細流的匯聚和流淌,前人栽樹,后人乘涼。艾力澤·布菲將自己的幸福傳遞給后人,成為千千萬萬個幸福。他的行為是無私的,動機是單純的,奉獻是慷慨的,信念是堅定的,在大地上留下了無數(shù)深深的足跡,在心靈上更收獲了重重的幸福和希望。
有一種幸福的境界叫做單純。只有像艾力澤·布菲一樣用單純的信念、單純的堅持、單純的堅守的人才能夠達到,才配得上這樣的幸福。
譚怡,重慶市永川中學校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