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選讀》蘇教版教材使用的選修教材之一,如何在教學引領(lǐng)學生綜合思考、深刻領(lǐng)悟文學巨著《史記》呢?《孟子》云:“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司馬遷也說“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币虼宋乙恢币龑W生要用知人論世的方法來讀書。下面我就以《管仲列傳》為例,談?wù)勅绾瓮ㄟ^這篇課文的學習,不僅了解到管仲的為人和為政,更能管中窺豹,理解司馬遷對人生和歷史的深刻思考,領(lǐng)悟《史記》的理想人格。
《管仲列傳》選自《史記·管晏列傳》,根據(jù)《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對選修課本提出的相關(guān)要求,我在第一課時與學生一起疏通文本,準確地翻譯重點語句和語段。在第二課時的教學設(shè)置上,我首先拋出一個問題:“談?wù)勀阊壑械墓苤佟薄?/p>
同學們通過研讀文本,積極思考,踴躍表達自己的觀點。有學生說他對管仲的第一印象就是自私、貪婪和小仁小義。但也有學生覺得管仲孝順、懂得感恩、重友情、富貴而不忘本。對于管仲的為人,爭論的焦點則集中在管仲該不該像召忽那樣,為公子糾殉節(jié)。一種認為,他選擇活下來,并且效忠于齊桓公,失了氣節(jié),一種認為他很識時務(wù),轉(zhuǎn)變政治立場,才有了后期的作為。
看到學生討論熱烈、各執(zhí)一詞,我適時展示孔子的學生子貢和子路與孔子的兩段對話。1.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痹唬骸拔慈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2.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弊釉唬骸肮苤傧嗷腹?,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笨磥恚迂暫妥勇芬惨驗楣苤贈]有選擇殉節(jié),而認為他并不符合儒家所說的“仁”的標準,但是他們的老師孔子給出的回答卻截然相反。
有了這兩段對話的提示,同學們都若有所思。郭澄同學站起來說:“我認為,鮑叔牙了解管仲的所謂‘自私貪婪‘小仁小義的行為都只是現(xiàn)實所迫。管仲建立了偉大的功業(yè),授益于天下的百姓。評價人物的活動或舉措,我們不能感情用事,而要看是否有利于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統(tǒng)一等。從這樣的層面,我們也應(yīng)該和孔子一樣,肯定管仲的選擇,管仲的做法才是真正的仁,是大仁、大愛!”他的回答贏得了同學們的滿堂喝彩。
在學生對管仲的為人逐漸達成了共識后,我請大家一起朗讀課文中第二小節(jié)的關(guān)鍵句:“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jié)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痹捯魟偮?,張航同學就紅著臉站了起來:“我初讀文本時還對管仲有偏見,現(xiàn)在我明白了管仲的‘茍活,是為了名聲能在天下顯揚、是為了拯救國家匡扶社稷??!看來研讀文本真的不能走馬觀花呢!”
于鑫誼同學也顯得比較激動:“老師,我想到了司馬遷早就在《報任安書》中就說過:‘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勇者不必死節(jié),怯夫慕義,何處不勉哉?與膚淺的‘死節(jié)相比,‘茍活更能彰顯其獨立人格和人生價值!”
“同學們都說得太好了!”我由衷地對孩子們的智慧感到欣慰,順勢總結(jié):“棄小辱成大志,管仲的這種品質(zhì)不也正是司馬遷所追求的嗎?《史記》在敘述歷史人物事跡的同時,也處處滲透了司馬遷內(nèi)心的痛苦掙扎和毅然選擇??!”
課上到這里,師生都漸入佳境。于是我拋出了第二個問題:“司馬遷筆下的歷史人物即使穿越千年,依舊有一些高尚的靈魂,能打動我們的心靈,激勵我們奮進。請你談?wù)劇妒酚洝分羞€有哪些人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么?”
問題一出,同學們就開動腦筋思考了起來。從忍受胯下之辱終成大將軍的韓信到不愿眼看自己國家滅亡而投身汨羅江的屈原,從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吞吳國的勾踐到自刎烏江殉霸主事業(yè)的項羽,從遭受臏腳之刑修列兵法的孫子到引刀自剄維護人格尊嚴的李廣,從晚年失明的左丘明著成《國語》到“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的荊軻……大家集思廣益、侃侃而談。我們師生一起討論,達成共識:在生死關(guān)頭,無論是最終選擇“以生踐志”的前者,亦或是最終選擇“以死明志”的后者,都為社會和人世作出了突出貢獻,都寄予著司馬遷對人生的理解,都是《史記》追求的“理想人格”的體現(xiàn)!
“讀其書、知其人”,司馬遷借史立功,以史立言,更憑借《史記》立德。我和我的學生距離《史記》的“理想人格”還有太大的差距,但是我們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并將之作為我們一生的價值追求。我想,這應(yīng)該是我和學生一起學習了《管仲列傳》后獲得的最大收獲吧!
王煒,江蘇南通市第二中學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