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立邦
【關鍵詞】 初中語文;情感教育;教材;作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20—0058—01
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既起著交流思想的作用,又是人類表情達意的工具。情感教育的滲透不僅有助于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還能陶冶情操,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fā)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語文課程被賦予了更多的教育功能,其中情感教育就是要承擔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要做到以學生為本,樹立情感教育理念,借助語文課程的優(yōu)勢,采取各種情感教育策略,促進學生人文素質和德育素質的發(fā)展。
一、挖掘教材,做好學生的情感教育
語文教學其實就是人文教育,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特性,也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初衷?,F(xiàn)行的語文教材挑選的都是千百年來中華文化的精華,每篇課文對于學生都有著極大的指導意義。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能夠引導學生科學地分析,對內(nèi)容進行挖掘,深入體會文章中所表露的情感內(nèi)容,使學生接受健康情感的洗禮,提升他們的情感素質。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近些年來教材也在不斷改革,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無論是詩歌、散文、小說,都不同程度地或明或暗地蘊涵著一定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并利用這些情感因素,能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自己的主觀體驗,陶冶他們的高尚情操。
二、運用作文,做好學生的情感教育
教學的過程不是單純的知識灌輸,而是師生雙方的互動過程,情感教育也是如此。單單依靠教師的引導是不能實現(xiàn)情感教育的,還要教師對學生進行一定的了解與認識,接受到學生的情感反饋,從而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提升情感教育的效率。新課改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與學習感知,要求教師加強對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培養(yǎng),這在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做好引導,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情感認識水平。很多時候,學生的一些情感不會直接表露出來,教師不能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作文來進行情感宣泄或者表達。作文能夠使教師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一些不開心的事情、困惑的問題,學生都可以通過作文向教師反映,這樣就能夠拓展學生的情感表達途徑,豐富他們的情感表達方式。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反映進行一定的引導、分析,能夠很好地了解學生的情感狀況,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相應的引導,就會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情感與學習認知。
三、引導閱讀,做好學生的情感教育
有效的閱讀能夠很好地拓展學生的知識積累,提升學生對事物的認識。語文課本中、閱讀材料中都選取的是經(jīng)典的文章,表達了作者不同的情感狀況與生活認知,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能夠使學生“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想得更深,提升學生對世界、對人生的思考,更好地進行情感教育?!耙磺芯罢Z皆情語”,生活中萬事萬物都蘊含著一定的情感教育案例,都是情感教育的素材。在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學的情感因素不但蘊涵在語文教材中,也蘊涵在所有學習活動中。開展廣泛的大閱讀活動,讓學生不僅廣泛閱讀課內(nèi)外各種書籍,也閱讀生活、閱讀實踐,拓展情感教育的廣度和空間。
四、優(yōu)化教學,做好學生的情感教育
人們常說“名師出高徒”,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能夠不斷地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做好學生的情感教育。我們知道,語言和藝術是同源的,將藝術中那些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拿過來,用于教學是完全可能的。所以,在教學中適時地引入錄像、幻燈、電腦軟件等電教手段,可以使原本單調(diào)枯燥的講述變得生動、形象,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課堂充滿生機。例如,在教學《大自然的語言》這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紀錄片播放等途徑來豐富學生的學習途徑,讓音樂、圖像來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健康情感。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中需要教師有效運用情感元素,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與情感感知,加深學生的學習深度,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實現(xiàn)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