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摘 要:多年來,我們的初中歷史教學是低效的。提高歷史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是我們初中歷史教師應當研究的課題。從改變學習態(tài)度入手,讓學生了解學習歷史的益處,提高學生對初中歷史的重視程度。增加知識講解的趣味性,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做到樂而好學。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根據(jù)本地區(qū)區(qū)位歷史文化特點,開展幾次游學研修活動,帶領學生走出去,實地考察,深入了解相關歷史知識點。圍繞專題知識,開展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深入研讀歷史知識的鉆研精神。通過教學模式上的創(chuàng)新,開展形式新穎的課堂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7)10B-0067-02
多年來,由于受主科、副科觀念影響,初中歷史學科被放在了不受學生重視的地位。初中學生把歷史課看的不是很重要,甚至有的學生在歷史課上偷偷地做數(shù)學作業(yè)或者背英語單詞。很多學生認為歷史課不用怎么學,考試之前集中注意力背一下就好了,一樣可以拿高分。因此,很多學生在歷史課堂上表現(xiàn)出了厭學的情緒。其實,這樣的行為只能導致學生在歷史學科學習上的損失和遺憾。本文從糾正學生學習態(tài)度,改變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歷史學科的教學模式等方面來談一談當前形勢下,在初中歷史教學創(chuàng)新方面的幾點看法。
一、從改變學習態(tài)度入手,讓學生了解學習歷史的益處
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yǎng),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而我們的先賢也有過關于要重視歷史的至理名言:前事不忘,后世之師。欲滅其國,必去其史! 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可見,歷史對我們是多么的重要。
歷史不僅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增加我們的歷史認知,增進我們對自己的了解,而且使我們了解人類的過去,了解我們的發(fā)展過程。人類的智慧是一代代積淀下來的,而對這些智慧的記錄,就是歷史。作為一個生活在社會系統(tǒng)中的人,我們對人類重大的歷史事件應當了解。以中國的歷史為例,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怎么可以不知道“炎黃子孫”一詞的來歷,不知道堯舜禹,夏商周,不知道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不知道鴉片戰(zhàn)爭到抗日戰(zhàn)爭的百年抗爭、百年苦難史,不知道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歷了哪些曲折與不屈的奮斗!如若不知這些,我們又怎么能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只有對過去有了充分的了解,我們才能倍加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才能努力學習,將來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有遠大的理想抱負,有歷史的使命感和對社會的擔當。
不僅如此,歷史也是我們學習其他學科的一把鑰匙。休謨在《論歷史研究》中說過:“歷史不僅是知識中很有價值的一部分,而且還打開了通向其他許多部分的門徑,并為許多科學領域提供了材料?!北热缒銓硪獜氖驴茖W研究工作,就必須了解科技發(fā)展史;你想從事文學工作,也要了解文學發(fā)展史;你喜歡做一位畫家,當然也要了解美術發(fā)展史。如是,可以得出結論,歷史是一門非常有趣味,非常有價值的學科。對我們了解社會,認識現(xiàn)在,把握未來,都有著莫大的幫助。只有認識到這一點,廣大初中生才能正確認識歷史學科的重要性,提高對這一學科的重視度,積極投身到對歷史知識的學習中去。
二、增加知識講解的趣味性,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
任何一門學科,如果不適當調整它的教學方法,做到化繁為簡,深入淺出,提高趣味性,而只是追求知識的灌輸,不考慮教學效果,那么就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也很難要求學生充分地吸收知識,主動地去學習。初中歷史是學生歷史知識的啟蒙課程,要讓他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獲得學習上的樂趣,要著重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興趣的培養(yǎng)方面,可以通過動人的歷史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激情。例如,在講解中國古代史楚漢之爭這一部分時,可以穿插胯下之辱、一諾千金、背水一戰(zhàn)、四面楚歌等歷史故事,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擴展他們的知識見聞。而在講解隋唐這一段歷史時,則可以結合《隋唐演義》中的故事情節(jié),帶動課堂氛圍。而到宋朝的知識講解,則又可以融合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等歷史故事,增加課堂趣味性。在教法上,則可以讓學生自己在課下搜集有關這些故事的材料,自己組織語言,在課堂上講給同學們聽,這樣不僅可以鍛煉他們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而且還可以加深他們對知識的深入了解,培養(yǎng)主動探究的學習精神,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
三、根據(jù)本地區(qū)區(qū)位歷史文化特點,開展幾次游學研修活動
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畢竟是間接經驗,不夠直觀,因此,可以根據(jù)本地區(qū)的歷史文化特點,根據(jù)就近選擇原則,在學到與本地區(qū)相關的歷史知識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慮帶領學生到名勝古跡實地考察參觀,加深對相關歷史知識的了解。例如,在學習抗日戰(zhàn)爭相關知識點時,居住在東北地區(qū)的師生可以到沈陽參觀相關景點,了解“九一八事變”始末的詳細資料,還可以到長春參觀偽皇宮等,了解日本侵華占領東北后企圖通過偽滿洲國,長期控制東北的陰謀。而居住在北京周邊的師生則可以在學習明清歷史時,參觀故宮,圍繞這一輝煌建筑,開展對明清相關歷史知識的深入學習。
四、圍繞專題知識,開展探究性學習
許多的歷史事件既有其發(fā)生的必然性,又有其發(fā)生的偶然性。我們歷史教師應該抓住時機,根據(jù)初中學生求知欲望強的特點,適當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給學生主動鉆研探索的機會,圍繞一些歷史專題,讓學生來搜集材料,整理信息,分析前因后果,加深認識。例如,在學習“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這一知識點時,可以圍繞這一主題,讓學生自主搜集材料,掌握更多的細節(jié)資料,然后再根據(jù)其搜集的圖片、文章、多媒體史料等,從客觀原因、主觀原因等方面來認真分析造成這樣一個后果的原因,從而加深學生對這一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深刻認識,培養(yǎng)他們深入研讀文本的探究精神。
五、通過教學模式上的創(chuàng)新,開展形式新穎的課堂活動
現(xiàn)在中學生接觸的新媒體比較多,影視、網絡等都成了吸引他們眼球的信息點。為了抓住學生的興趣點,為教學工作服務,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嘗試在課堂形式上創(chuàng)新,以新穎的形式傳遞知識,開展教學。例如,通過對相關題材影視劇作品的視頻編輯、播放,導入歷史知識,在講解秦朝的滅亡時,可以播放孟姜女哭倒長城的片段,通過這個視頻,引導學生分析秦朝滅亡的原因。通過組織學生自編劇本表演歷史劇的形式,鼓勵學生深入研讀歷史,分析體驗歷史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下的歷史角色特征,加深理解能力。
總之,初中歷史教師必須首先轉變歷史教學的傳統(tǒng)觀念,抓創(chuàng)新,重落實,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促進初中歷史教學向前發(fā)展。在完成歷史知識教學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歷史學習動起來,培養(yǎng)學生主體探究能力,使其學會深入研究,自主查閱相關資料,加深其對歷史知識的了解,掌握歷史學科的學習規(guī)律,樹立科學的歷史觀,在今后的人生發(fā)展中,做到不迷、不惑,有一雙雪亮的眼睛。
參考文獻:
[1]陶青燕.關于初中歷史教學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2016,(2).
[2]韓素琴.初中鄉(xiāng)土史教學開發(fā)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3]曾芳宇.新課改下中學生歷史意識的培養(yǎng)[D].湖南師范大學,2009.
[4]李斯琴.歷史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以呼和浩特地區(qū)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6,(12).
[5]王春紅.初中歷史探究學習的實踐體會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