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蘊(yùn)衡
古往今來,偉大的詩人們都在用自己內(nèi)心的語言抒發(fā)他們的情思,有豪放的,有婉約的;有積極樂觀的,有沉郁頓挫的;有凄涼的,也有贊美的。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我讀懂了蘇軾老當(dāng)益壯的心態(tài),壯心不已的凌云之志;但是堅強(qiáng)的背后也有淚水,“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這是他對愛妻的思念,淚水中蘊(yùn)含著柔情,溫婉平和;中秋佳節(jié),獨自望青天,蘇軾將祝福寄給遠(yuǎn)方的弟弟,“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東坡的心,我怎能不懂得。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我讀懂了李白的豪邁壯闊;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喊出了巨人般的感傷;“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白遭權(quán)貴們排擠,無奈之下,他離開朝廷,離開政壇,離開這個奢華腐朽的長安。他性格孤傲、不羈,他宏亮地高唱著:“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從此,他走上了不羈放達(dá)的游者道路,這不是消極沉淪而是閱讀祖國的萬里河山。樂于春色滿園,他吟出“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醉在浩然瀑布,他歌唱“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樂在美酒佳肴,他詠嘆“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行在巍巍蜀道,他評價“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游于天門山,他盛嘆“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寄于皎皎明月,他吟詠“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好一個才華橫溢的李白!好一副豁達(dá)坦然的胸襟!走進(jìn)李白的詩里,我發(fā)現(xiàn)了這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生命的力量。面對遺憾,他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沉淪、逃避,而是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他用坦然的胸襟釋懷遺憾,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笑對人生。官場的黑暗不算什么,暫時的失利不算什么,一切都會在三月的春風(fēng)中散去,在瀑布的飛濺中消失。
“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我讀懂了屈原執(zhí)著追求真理的勇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讓我讀懂了他“拜迎官場心欲醉”的清高;“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讓我讀懂了李清照的愁緒與孤獨;“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讓我讀懂了李后主亡國的割心之痛。
“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長大的,你的兒子,我敬你,愛你!”讓我讀懂了艾青對乳母的愛與感恩;接著,讀懂了他對祖國母親的愛——“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我領(lǐng)略了康橋的美景,也讀懂了詩人的向往與追求。我從徐志摩身上學(xué)到了很多。
是讀,讓我知道詩人的才情,讀懂了他們的心聲。
是讀,讓我知道詩人的無奈,讀懂了他們的心境。
是讀,讓我讀懂了詩人的心思,讀懂了他們的情懷,走進(jìn)了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
‖廣東省肇慶中學(xué)
培根說:讀詩使人靈透。是的,在中國這個詩的國度,縱覽古今,有著太多的詩卷讓你沉醉,也有著太多詩人等你來讀懂他的情懷。
讀詩,可以看到蘇軾豪邁中的柔情,可以看到李白狂傲中的無奈,可以看到屈原執(zhí)著真理的勇氣,也可看到李清照的天真爛漫與孤獨愁緒……千百年前的古人們,就因為這一首首打動心靈的詩篇,讓同小作者一樣的今人,打開了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感受到他們的喜悅、哀慟、愛恨、生死,思接千載,對話先賢,讀詩成了古今溝通的媒介。
正如標(biāo)題所言,“讀,讓我解開詩人的心思”,讀詩,讀中國浩瀚的古典文學(xué),即可與詩意同行,與詩人同行!
【適用文題】詩里天地寬;與詩人同行;品味詩詞……(小風(fē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