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輝,王超,牟思宇
(1.遼寧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遼寧 朝陽 122000;2.朝陽縣環(huán)保局,遼寧 朝陽 122000)
遼寧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以下簡稱保護區(qū))建立于2006年2月,是朝陽市建立最早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成為朝陽生態(tài)建設史上的一個里程碑。α多樣性是指某個群落或生境內部種的多樣性,它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群落所含物種的多少,即物種豐富度,二是群落中各個種的相對密度,即物種均勻度。植物群落的α多樣性是描述群落組成結構的重要指標,是相對可靠的度量方法。通過對遼寧努魯兒虎山自然保護區(qū)植被群落α多樣性研究可充分掌握保護區(qū)各植被群落多樣性狀況,為今后科學管理和保護保護區(qū)資源、科學建設和發(fā)展保護區(qū)提供依據。
依據《保護區(qū)植被群落區(qū)劃研究》劃分的植被分類系統,按照各群叢組設置標準樣地和樣方。在《保護區(qū)植被群落區(qū)劃研究》中,保護區(qū)植被劃分為3個植被型組、4個植被型、7個植被亞型、9個群系組、12個群系、22個群叢組。根據該植被分類系統,每個群叢組采取典型選樣的方式設置標準地。以喬木為建群種的植被類型,每個群叢組設置樣地3塊,樣地面積400 m2,規(guī)格為20 m×20 m,同時在樣地4個內角分別設置1個樣方,用于調查樣地內灌木和草本,規(guī)格為4 m×5 m;以灌木或草本為優(yōu)勢種的植被類型,每個群叢組設置樣方10塊,規(guī)格為4 m×5 m。本項研究共設置標準樣地36塊,設置樣地內樣方和以灌木或草本為優(yōu)勢種的植被類型樣方共244個。
樣地和樣方固定因子調查:地理坐標、海拔、坡位、坡向、植被類型等;變量因子調查:樣地喬木調查因子為樹種、胸徑、樹高、冠幅及各樹種株數,樣地內樣方灌木和草本調查因子為種類、數量、高度等。灌叢草叢樣方調查因子為灌木和草本的種類、數量、高度等。將每個類型每個類別調查數據進行平均值計算,即為該類型的調查數據。
分析指標和公式如下:
(1)Margalef物種豐富度指數
Dma=(S-1)/lnN
式中:S表示物種數,N表示所有個體數。
公式含義:當每個群落物種的個體總數相同時,物種種類數目多的,群落的豐富度大,指示群落多樣性好。即可以理解為Dma值越大則生物多樣性越好。
(2)Simpson優(yōu)勢度指數(辛普森指數)
式中:Pi表示第i種物種的個體數Ni占所有個體總數N的比例,即Pi=Ni/N。
公式含義:群落中種數越多,各種個體分配越均勻,Simpson指數越高,指示群落多樣性越好。
(3)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香農-威納指數)
H′=-∑PilnPi
式中:Pi表示第i種物種的個體數Ni占所有個體總數N的比例,即Pi=Ni/N。
公式含義:在香農-威納指數中,包含著兩個成分:一是種數;二是各種間個體分配的均勻性。各種之間,個體分配越均勻,H′值就越大。如果每一個體都屬于不同的種,多樣性指數就最大;如果每一個體都屬于同一種,則其多樣性指數就最小。種類數目多,可增加多樣性;同樣,種類之間個體分配的均勻性增加也會使多樣性提高。
(4)Pielou物種均勻度指數
Jsw=(-∑PilnPi)/lnS
式中:S表示物種數,N表示所有個體數,Pi表示第i種的個體數Ni占所有個體總數N的比例,即Pi=Ni/N。
公式含義:均勻度系指樣方中各個種多度的均勻度,即每個種個體數間的差異可以定義為群落中不同物種的多度(生物量、蓋度或其他指標)分布的均勻程度。
按照上述公式計算,得出各植被類型群落不同層次α多樣性指數和各植被類型群落總體α多樣性指數。以喬木為建群種植被類型群落不同層次α多樣性指數見表1,以灌木草本為優(yōu)勢種植被類型群落不同層次α多樣性指數見表2,各植被類型群落總體α多樣性指數見表3。
表1 以喬木為建群種植被類型群落不同層次α多樣性指數
由表1可知,12個類型中,從各類型各層次物種豐富度Dma指數大小上分析,有3個類型的喬木層在本類型中指數較大,有3個類型居中,有6個類型的Dma較低,簡化為3高-3中-6低;按照喬木層分析方法,灌木層0高-6中-6低,草本層9高-2中-1低。說明草本層豐富度Dma指數高,多樣性程度高。在各類型中,豐富度Dma指數最大為“土莊繡線菊-蒙古櫟林”,草本層Dma=1.211 5,最小為“荊條-油松林”、“興安胡枝子-油松林”、“酸棗-山杏矮林”,喬木層Dma=0。符合保護區(qū)實際,因為以油松為建群種的林分,大部為人工林,樹種單一,栽植密集(造林株行距1 m×1.5 m),影響其他喬木類樹種建群生長;山杏矮林為天然次生林,多生長在土壤瘠薄、石礫較多的陽坡,除山杏外基本無其他喬木樹種生長。
表2 以灌木草本為建群種植被類型群落不同層次α多樣性指數
表3 各植被類型群落總體α多樣性指數
12個類型中,草本層優(yōu)勢度D指數均最高,說明在各植被類型中,草本的種數最多,各種類個體分配均勻,群落多樣性最好;有10個類型喬木層優(yōu)勢度D指數均最低,說明喬木種數相對最少,分配不均勻。D指數的變化規(guī)律與Dma基本一致。
H′為變化度指數,受群落物種數量和物種均勻程度的雙重影響。對于物種數一定的群落,各物種間個體數量分布均勻時,多樣性最高;對于物種個體數量分布越均勻的群落,物種數越多,多樣性越高。從表1可以看出,12個植被類型中,草本層H′值均最大,有10個植被類型喬木層H′值最小,說明草本層物種種類多,個體數量多,分布均勻,所以多樣性為最高;喬木層,或分布均勻但種類少,或種類多但分布不均勻,所以多樣性為最低。均勻度Jsw變化與H′為變化度指數基本相同,除“荊條-暴馬丁香林”喬木層外,其他11個類型的Jsw值均最小,說明分布非常不均勻;草本層有8個類型Jsw值最大,4個Jsw值排在第二位,說明分布比較均勻。
由表2可知,“遼東櫟-榛子灌叢”植被類型灌木層、“百里香-興安胡枝子灌叢”植被類型草本層、“糙隱子草-興安胡枝子灌叢”植被類型草本層的物種豐富度Dma指數最高,指示多樣性程度高;“叢生隱子草灌草叢”植被類型灌木層、“糙隱子草-興安胡枝灌子叢”植被類型灌木層、“百里香-興安胡枝子灌叢”植被類型灌木層、“土莊繡線菊-華北紫丁香灌叢”植被類型灌木層的物種豐富度Dma指數較低,指示多樣性程度較低,其中“叢生隱子草灌草叢”灌木層Dma=0,多樣性程度最低。
除“遼東櫟-榛子灌叢”、“野古草灌草叢”2個植被類型外,其他類型草本層的優(yōu)勢度D指數均高于灌木層,說明無論在種數數量上還是在各種個體分配均勻程度上,草本層均好于灌木層,即草本層群落多樣性好于灌木層;“遼東櫟-榛子灌叢”“胡枝子-花木藍灌叢”“白羊草—荊條灌草叢”“白羊草灌草叢”4個類型灌木層和草本層的優(yōu)勢度D指數值相差較小,說明這4個類型灌木和草本的植物多樣性基本相同。
10個灌草叢類型中,只有“白羊草灌草叢”、“野古草灌草叢”2個類型的灌木層變化度H′高于草本層,其他8個類型的灌木層變化度H′均低于草本層,同時,有“遼東櫟-榛子灌叢”“土莊繡線菊-華北紫丁香灌叢”“百里香-興安胡枝子灌叢”“糙隱子草-興安胡枝灌子叢”“叢生隱子草灌草叢”5個類型差值較大。說明從總體上看,草本層的多樣性很大程度好于灌木層多樣性?!斑|東櫟-榛子灌叢”灌木層、“叢生隱子草灌草叢”灌木層、“野古草灌草叢”草本層物種均勻度Jsw值較低外,其他均較高,而且差值較小,說明這3種層次物種多度分布最不均勻,其他類型各層次物種多度分布均較均勻。
3.1 “遼東櫟-榛子灌叢”豐富度指數(Dma)最高,排在第二位的是“胡枝子+榛子-蒙古櫟林”,最低的是“叢生隱子草灌草叢”。說明從物種豐富度指數(Dma)上分析,遼東櫟和蒙古櫟二個建群種森林物種種數為最多,多樣性較高。
3.2 “胡枝子+榛子-蒙古櫟林”、“荊條-山杏矮林”、“遼東櫟-榛子灌叢”、“胡枝子-花木藍灌叢”、“白羊草—荊條灌草叢”、“苔草—荊條灌草叢”優(yōu)勢度指數(D)值基本相同且為最高,說明這6種植被類型各種個體分配最均勻,多樣性較高。
3.3 “胡枝子+榛子-蒙古櫟林”、“荊條-山杏矮林”、“遼東櫟-榛子灌叢”、“胡枝子-花木藍灌叢”、“白羊草—荊條灌草叢”、“苔草—荊條灌草叢”6種植被類型,在保護區(qū)植物種類最多,個體間分布最為均勻,群落中不同物種的多度和均勻程度最高,多樣性程度最高。
3.4 在保護區(qū)22個植被類型中,“胡枝子+榛子-蒙古櫟林”、“遼東櫟-榛子灌叢”2種類型的植物多樣性為最高,“叢生隱子草灌草叢”、“野古草灌草叢”多樣性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