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新
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在接受學段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所必需的品格與關鍵能力?;瘜W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傳統(tǒng)的“照方抓藥”式的實驗教學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并失去探究的欲望,它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新的教學大綱指出,實驗教學改革“要逐步形成以學生為主體,以主動參與和自主探索為基本學習方式的模式”。近年來,筆者堅持“通過實驗教學的優(yōu)化設計引導學生探討問題”教學模式,對實驗進行開發(fā)或二次開發(fā),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和批判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探究能力。
一、分層遞進,深化思維
實驗設計應有一定的層次性,由淺入深或分別從不同側面對物質變化過程中的各因素進行研究,引導學生從觀察實驗入手,啟發(fā)學生分析產生現象的因果關系和本質聯系,以使學生思維按事物的認識規(guī)律由表及里或隨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有序地向縱深發(fā)展,在更高層次上形成對學習的持久興趣和求知欲望。在實驗教學中,往往得到的實驗結論與實驗給定結論有一定差距,這時學生心理會有落差,老師要及時和學生分析可能出現的各種因素,并找到真正原因,讓學生能夠接受實驗現象的突發(fā)性改變,使學生學會主動改變,改變反應條件,改變反應儀器,改變反應產物的驗證和收集,由此促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滲透和形成。
例如:在必修二上“金屬鈉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中,當引導學生觀看石棉網上生成物過氧化鈉的顏色時,發(fā)現“淡黃色較少,黑色固體較多”,針對“意外”現象,教師要進一步設疑探究。根據實驗基本流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收集證據、形成解釋、評估成果、交流表達,學生大膽猜測可能原因:(1)石棉網受熱本身生成黑色物質?(2)酒精不完全燃燒生成炭黑滲入石棉網?(3)酒精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濃度局域過大,部分鈉與之反應生成了炭黑?鑒于假設,設計實驗證明。
實驗1:置石棉網于電爐上加熱,證明石棉網強熱本身不會變黑。
實驗2:置石棉網于酒精燈上加熱,證明酒精會不完全燃燒生成炭黑滲入石棉網使其慢慢變黑。
實驗3:置擦干煤油的鈉于二氧化碳中燃燒,瓶壁上有許多炭黑生成。
然后不失時機地拋出問題:如何獲得較為純凈的過氧化鈉呢?學生立馬想到:要避免鈉接觸到大量二氧化碳。如何設計實驗呢?
實驗4:將擦干煤油的鈉(黃豆大?。┲糜跐崈舻挠操|玻璃管用酒精燈加熱,觀察現象。發(fā)現硬質玻璃管內附一圈黃色物質。黃色過氧化鈉雖然得到了,但為什么不是集中一點而是分散成一圈呢?學生大膽質疑猜測:因鈉劇烈燃燒,溫度較高,過氧化鈉以煙的形式分散,所以如何設計改良實驗呢?
實驗5:將擦干煤油的鈉(黃豆大?。┲糜跐崈舻挠操|玻璃管用酒精燈加熱,鈉燃燒后迅速移開酒精燈,防止溫度過高導致過氧化鈉散逸。
二、廣開思路,活化思維
在實驗設計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不拘于狹隘的設計思路,突破單一的思維模式,使學生能沿著不同角度,順著不同方向選擇不同方法對同一問題從多方位、多層次、多側面認識,從而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三、過篩提煉,優(yōu)化思維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深入鉆研,提煉出有一定思考價值的知識內容,將其設計為新穎獨特的問題情景,去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見性,這對提高學生學好化學的積極性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如要求學生設計實驗測定NaOH樣品(混有少量Na2CO3)中NaOH的含量。學生經過充分的醞釀提供了如下方案:(1)稱取試樣mg,加水溶解,加入適量BaCl2溶液,過濾、洗滌、干燥最后稱量沉淀質量為wg,則樣品中NaOH的百分含量為(1-106w/197m)×100%。(2)稱取試樣mg,加水溶解,加入酚酞試液作指示劑,用Cmol/l 的鹽酸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顏色由紅色變?yōu)槲⒓t色,消耗鹽酸溶液的體積Vml,則樣品中NaOH的百分含量為(0.04CV/m)×100%。(3)稱取試樣mg,加水溶解,加入適量BaCl2溶液,加入酚酞試液作指示劑,用Cmol/l的鹽酸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顏色呈微紅色,消耗鹽酸溶液體積為Vml,則樣品中NaOH的百分含量為(0.04CV/m)×100%。(4)稱取試樣mg,加水溶解,加入酚酞試液作指示劑,用Cmol/l的鹽酸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顏色由紅色變?yōu)槲⒓t色,消耗鹽酸溶液的體積V1ml,再滴入甲基橙作指示劑,繼續(xù)滴定至溶液顏色呈橙色,又消耗鹽酸溶液的體積V2ml,則樣品中NaOH的百分含量為[0.04C(V1-V2)/m]×100%。然后就學生提供的方案,組織學生用批判的眼光討論評價各種方案的優(yōu)劣:方案(1)理論是可行的,但由于樣品中Na2CO3含量較少,生成的BaCO3質量較小,在實際的洗滌、過濾、稱量操作中都將引起B(yǎng)aCO3質量上的誤差從而影響結果的準確性。而方案(2)忽略了Na2CO3+HCl =NaHCO3+NaCl反應,發(fā)生了科學性錯誤,方案(3)與方案(4)應該都是正確的,且結果的精確性較高,但方案(4)由于涉及兩次滴定操作,增加了操作的繁瑣程度,故方案(3)是設計最為簡單,結果又較為精確的最佳方案。
總之,核心素養(yǎng)是當前教育領域熱議的話題,也是當前我國深化課程改革和學業(yè)質量標準制定的關鍵所在?;趯诵乃仞B(yǎng)的體認和自身的教學實踐,結合對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學習,在化學教學中,要不斷以實驗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來引導學生分析、綜合、評價,以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鞏固并融會貫通。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鳴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