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古麗·衣明
摘要:20世紀維吾爾文學的發(fā)展過程可以總結為吸收、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通過將維吾爾文學與各國文學的關系進行分析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更深層次的共同點和差異性。本文主要探討20世紀維吾爾文學跟漢族文學具有密切的關系。本文在這種密切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出20世紀維吾爾文學的交流焦點。
關鍵詞:20世紀維吾爾文學;漢族文學;文學交流
地理位置接近以及貿(mào)易往來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并使得文學交流具備相當廣闊的空間。漢族人民與維吾爾族人民千百年來比鄰而居,往來已久。在這種便利的條件下,兩個民族在發(fā)展本民族文學傳統(tǒng)的同時,不斷吸收另一民族的文學。維吾爾文學與漢族文學進行了相當長時間的廣泛的接觸。
在文學家劉斌先生《維吾爾文學史》的序言中談及了維吾爾文學與漢族文學的關系,他這樣說:“維吾爾文學以歷史悠久的民族語言和文字為基礎,與我國基本文學(漢語文學)平行發(fā)展。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雖然它有與漢族文學相交織的部分(也就是有些維吾爾族作家用漢語進行創(chuàng)作),但其比重不大。在這種平行的發(fā)展過程中,二者充分發(fā)揚了各自的文學傳統(tǒng),并形成了穩(wěn)定的歷史繼承性。維吾爾文學是一種區(qū)域性和民族性的文學,它也充實和豐富了中國的整體文學?!雹?/p>
兩個民族文學的關系是辛亥革命,特別是“五四”運動以后的維吾爾文學與漢族文學的比較研究的重要依據(jù)。因為,當時中國人民在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領域的重大變化對那個時期的革命運動影響很大,漢文學對那時的維吾爾文學也產(chǎn)生了顯著的影響,其影響遠遠超過過去任何時代。漢族文學對維吾爾文學的影響有時表現(xiàn)為對文化的影響,有時候直接表現(xiàn)為對文學的影響。漢族現(xiàn)代文學對維吾爾文學的影響比古典文學對其產(chǎn)生的影響更加突出。
“五四”運動以后,一批思想進步的維吾爾詩人和作家為豐富自己作品的內(nèi)容和體裁,提高人民的精神素養(yǎng),啟蒙人民思想,開始學習其他民族的文學特別是漢族文學。比如,1930~1940年,祖農(nóng)·哈迪爾,黎·穆塔里甫,艾力哈木·艾合坦木,鐵尤甫江·艾里尤夫,阿布都克里木·霍加,買買提明·托合塔依夫等作家開始學習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代表人物魯迅、郭沫若、艾青、茅盾、趙樹理等作家和詩人的作品,他們從反映當時的漢族人民的斗爭的經(jīng)典作品中創(chuàng)造性地吸收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形式方面的長處,為維吾爾現(xiàn)代文學的多方面發(fā)展貢獻了力量。
此外,自20世紀中期以來通過文學翻譯途徑維吾爾讀者接觸被翻譯成維吾爾語的漢族文學作品。這一時期的維吾爾文學的特點為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翻譯協(xié)調(diào)發(fā)展。20世紀維吾爾文學翻譯作品包括世界各民族和國家的文學作品,但漢族文學作品占主導。按《喀什師范大學學報》在2013年3期上的統(tǒng)計來看,1951~2011年維吾爾語翻譯出版了漢語為主的中國文學作品共243部,這個數(shù)字比從1951年到2011年60年間翻譯的121部蘇聯(lián)文學作品相比也多出一倍。
從50年代起《新疆文學藝術》(目前的《塔里木》)雜志上翻譯出版了中國當代文學著名作家趙樹理的《土地》,馬烽的《結婚》,魏巍的報告文學《誰是最可愛的人》等,是20世紀向維吾爾族讀者介紹的第一批漢族文學作品。此后、周立波、楊朔、柳青、鄧拓、方志敏、茅盾、魯迅、田間、郭沫若、巴金、老舍、艾青、錢鐘書、楊沫、梁斌、李季、王蒙、浩然、袁靜、高玉寶、果水、李柏、劉娣奔、魏杰、胡達等作家的作品也陸續(xù)被翻譯并與維吾爾族讀者見面。此外,還有漢族古典文學的《紅樓夢》、《西游記》、《三國演義》、《九歌》、《唐詩》、《水滸傳》、《中國古代寓言》、《杜甫詩集》等優(yōu)秀作品。
維吾爾作家的作品也通過翻譯開始向國內(nèi)外推廣。如賽福鼎·艾則孜的詩歌、帖木兒·達瓦買提的詩歌《生命的足跡》、《阿凡提故事》、《阿凡提格言》、《肉孜·吾守爾短篇小說集》、鐵尤甫江·艾里尤夫的兩本詩集、庫爾班·巴拉提的《采伐胡楊》、博格達·阿布都拉的《木筏石》等。
著名的散文家朱濤在博格達·阿布都拉的《木筏石》詩集的漢文版所作的序言中:“讀了這些詩歌后,對當代維吾爾詩歌的水平有了新的認識。也可以這樣說,這些詩的藝術水平高于絕大多數(shù)新詩的中文水平……看著這么好的詩歌無聲無息的凋零是很痛心的事。我希望一些詩歌的???,為這些維吾爾族詩人、詩作留下一席之地,好讓全國范圍的讀者重新認識詩歌的廬山真面目……雖然我們生活在同一塊大地上、同一片藍天下甚至在同一個城市中,卻不知這許多杰出維吾爾族詩人的存在……”②他通過這段文字高度評價了維吾爾族作家、詩人及他們的作品。
《福樂智慧》等文學遺產(chǎn)被翻譯成漢語(中文)后,以它做參考文獻的和一些關于《福樂智慧》的研究的漢族文學家和學者日益增多。包括一些研究祖農(nóng)·哈迪爾、祖爾東·薩比爾等人的著作并發(fā)表評論的人。
作家買買提·伊敏的《無龍骨的幽靈》中文已經(jīng)出版,我國資深評論員陳宇專門寫了《關于買買提·伊敏的小說創(chuàng)作》一文,對他的創(chuàng)造性成果給予肯定,“買買提·伊敏作為一名維吾爾作家《無龍骨的幽靈》這部作品的漢文版的出版促進了維吾爾文學與漢族文學之間的彼此了解、認識與交流”。③
通過生動的文學翻譯活動,維吾爾文學進一步發(fā)展雙邊交流,而且出現(xiàn)了“進口”和“出口”這樣的良好局面。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了維吾爾文學與漢族文學的交融和影響。
繼承了維吾爾古典文學的20世紀維吾爾文學對維吾爾族與外界多種文學交流有重要作用。世界文學中的許多著名作家及其作品也為維吾爾族人民所熟知。文學上的交流溝通促使一些作家和詩人們的創(chuàng)作風格轉變了。20世紀維吾爾文學的發(fā)展過程可以總結為吸收、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這一時期的維吾爾文學無論是體裁、形式還是風格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豐富。他的文學基礎在于維吾爾古典文學,發(fā)展前提則在于與世界各種文學的交流與溝通。
注釋:
①劉斌:《維吾爾文學史》前言,漢文手稿
②朱濤《青年維吾爾族詩人詩集》序言,天爾塔格雜志,2000年第2期,36頁
③陳玉:《關于買買提·伊敏的小說創(chuàng)作》,塔里木雜志,2009年第10期,27頁
參考文獻:
[1]努爾買買提.扎曼.維吾爾現(xiàn)代文學史[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9.
[2]劉斌.維吾爾文學史.前言,漢文手稿.
[3]朱濤.青年維吾爾族詩人詩集序言[J].天爾塔格雜志,2000(2).
[4]陳玉.關于買買提·伊敏的小說創(chuàng)作[J].塔里木雜志,2009(10).
[5]買買提江.艾山.艾提瑪托夫與新時期維吾爾文學[D].新疆大學碩士論文,2008,5.
(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維吾爾語言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