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佳
法國大革命作為人類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程度最徹底的革命之一,其對法蘭西民族,甚至是整個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進程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論文以托克維爾代表作《舊制度與大革命》,以及諸多學者對大革命各方面的分析為理論依據,研究為何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在此次動蕩之后便徹底坍塌,而舊王朝統(tǒng)治下所誕生的一系列舊制度卻被選擇性地保留,成為了新生政權管理國家不可或缺的手段。
前人對法國大革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它的意義、背景及影響,少有對新舊政權的制度差異進行比較。如此徹底的民主革命,卻并沒有完全扼殺封建王朝所采取的國家管理手段,而一些新制度甚至是在舊制度的瓦礫上建立的,這無疑是一個值得探討的歷史現象,也是本論文的研究方向。
一、新制度與舊制度的異同
盡管法國大革命的目的是摧毀一切舊政治制度以及一切與其有聯(lián)系的事物,以一整套全新的體系取而代之。但由于一些舊制度中存在毋庸置疑的合理性,使得一些舊制度被保留下來并在新社會中得以沿用與發(fā)展。但人們往往會認為,這些制度是大革命的產物,實則不然。從中央集權制、行政監(jiān)督制到行政司法等方方面面,它們之間有許多相似性,也存在著諸多不同。
(一)中央集權制
作為歐洲大陸上最為重要的國家之一,法國的中央集權制度具有鮮明的代表性。從查理曼大帝開始,到法國大革命前夕,法國中央集權制的傳統(tǒng)不斷演變并且強化。法國國王為了加強王權,集中權力,從中央到地方設立了一些列國家機構,利用官僚、司法、軍隊、稅收等手段不斷強化權力。這種現象在波旁王朝統(tǒng)治時期達到了頂峰。
“法國大革命以后,中央集權制被資產階級所繼續(xù)沿用(任,2011)”。盡管與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權制有所差異,但是其基礎卻是相同的。
1.封建制度與中央集權制的結合
早在舊王朝時期,中央集權制便已存在并發(fā)揮作用。然而與法國大革命后的中央集權不同的是,這是一種與封建制度相結合的中央集權。當時的法蘭西王國為了管理錯綜復雜的各項權力而在中央設置了一個特殊的權力行政機構——御前會議。其職權甚廣,從撤銷法院判決到制定分配稅收,無所不管。御前會議完全聽命于國王,是國王行使王權的重要工具,對一切重大事項擁有最終決定權。但是它本身卻并沒有決策權,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國王的發(fā)聲器,傳達的均是國王的旨意。托克維爾如此描述御前會議:“御前會議似乎擁有司法權,但是,其實正如高等法院在一份諫書中所說的,它僅僅是一個‘咨詢機構而已。(托克維爾,2013)”
更值得注意的是,貴族失去了權力,同時也失去了對于人民的責任,但卻依然享受著一些稅收方面的特權。在封建社會,領主擁有極大的權利,但相對的,責任也不容忽視。他們需要救濟領地內的窮人,盡可能地使他們脫離貧困的窘境。但在大革命以前,這樣的法律便已不復存在,從而也導致了這些貴族成為了民眾的眾矢之的。李宏圖在他的論文中,也談論到這一現象,“封建領主享有的封建特權依然存在,而其負責的對農民的救濟以及其他農村治理的義務卻全部丟棄。(李,2013)”
2.革命后的中央集權制
法國大革命結束后,君主專制制度被推翻,封建勢力被清除殆盡,但是中央集權制卻被保留并得以改造。為了實現啟蒙思想中提倡的自由民主,以及實現資產階級自身的利益,新政府將城市自治與統(tǒng)一領導相結合,在舊中央集權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權力下放。到了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拿破侖又對地方管理體制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改革,自治權力被重新收回,而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自此,法國的中央集權制在新政府的手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它不但沒有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反而煥發(fā)了前所未有的生機,甚至超越了封建王朝時期的中央集權。
而在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初期,路易·拿破侖·波拿巴在上臺后更是獨斷專權,盡可能地擴大總統(tǒng)權力,而削弱議會權力。一年后,帝制重新在法國確立,而他更是從總統(tǒng)變成了法國皇帝,史稱“拿破侖三世”。在此期間,專制統(tǒng)治下的中央集權制再一次展現出壓迫性的一面,教會控制學校、皇帝權力膨脹,各權力機關對中央政府一呼百諾。帝國維護的是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利益,舊王朝維護的則是封建階級,而中央集權則是他們共同采用過的工具。外表不盡相同,但將權力集中于少數統(tǒng)治者,而盡可能限制其他階級與地方機構的權利的本質卻并沒有改變。
3.當代的法國中央集權制
如今,經歷了數百年的演變,實行民主共和制的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仍然是一個典型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實行單一制。整個法國本土被劃分為22個大區(qū)與96個省,而國家主權則高于其他所有行政區(qū)劃。也就是說,各個大區(qū)與行省的權力均由中央政府授權。法國實行的半總統(tǒng)制將總統(tǒng)定位國家權力中心,擁有高于行政、立法、司法權之上的權力。當代法國所采取的中央集權制是為民主共和制所服務的,其目的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確保國家的統(tǒng)一。由于國家性質已經得到了根本的改變,當代法國的中央集權與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權已經不能同日而語。
(二)司法制度
司法權與行政權的分離,往往被視為是制度進步的表現,而這也被視為是法國大革命的成就之一。但若仔細研究便不難發(fā)現,即使是在大革命之后,官員為了袒護自身利益而在舊制度中拯救本應該被拋棄的法律條文的現象也時有發(fā)生。這樣的行為導致的結果,就是司法領域改革的不徹底性,使得行政與司法混淆的現象死灰復燃。
1.舊王朝的司法墮落
與同時代的其他國家相比,法蘭西王國的司法制度是具有一定的開明性的,因為法國的普通法院完全獨立于政府。乍一看,這樣的制度在當時無疑是非常先進的,但是統(tǒng)治者并不會坐視不管,往往會利用權力采取各種措施,打破對自己的束縛。它作為國王的特殊行政機構的同時,也給國王在司法領域大開方便之門,相當于設立了一個處理涉及王室案件的“御用法庭”。久而久之,御前會議所涉及的案件范圍也變得越加寬泛,而其對各類本應由普通法院審理的案件的橫加干涉,也漸漸成為了一種不成文的慣例。
2.大革命后的司法制度
舊社會水火不容的行政權和司法權,在法國大革命后似乎終于得到了分離,當時的法學家也紛紛贊嘆法國大革命的這一偉大成果。但是隱藏在美好外表下的,卻是另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新生政權的當權者與舊王朝的國王們不同,他們通過制定法律,來讓政府合法地干涉司法?!啊幸徊棵鞔_規(guī)定,任何政府官員,未經事先批準,不得被起訴至普通法院?!鞭Z轟烈烈的大革命所帶來的司法制度,真的是對舊司法制度的徹底否決嗎?顯然,革命的初衷是理想化的,但當時現狀卻并不容革命者樂觀。國王用專制的工具來蠻橫地干涉司法,新政府的當權者則利用法律條文來干涉司法,兩者手段不同,但其導致的結果卻同樣致命:行政權的腐敗和道德的淪喪。
二、影響及啟示
(一)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1.磐涅重生的法國
“毫無疑問,法國大革命的程度是極為徹底的(李,2011)”。在它之前,發(fā)生過美國獨立戰(zhàn)爭與英國的光榮革命,盡管它們的偉大毋庸置疑,但是卻并不像法國大革命那樣,是政治、文化與社會三個層面上徹底的革命。而催生革命的,就是舊制度本身。腐敗的舊制度下的經濟繁榮就這樣成了大革命的催生婆。
激烈的進程與長時間的持續(xù)性最終讓法國的君主專制政體倒臺。大革命之后,共和政體初步在法國得以確立,其他歐洲國家的君主也受到了極大的震撼。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使法國的工業(yè)革命得到了保證,法國社會的思想觀念與文化教育也同樣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而當今世界的法國,群眾的罷工如此頻繁,對自身利益的關注程度極高,很有可能是受到當時法國大革命激進、徹底的作風的影響?!拔覀円呀洺粤颂玫碾u腳和雞頭,該是我們吃一些雞脯肉的時候了 (Jones,1986)?!?/p>
2.推動歷史潮流
歷史既非線性的,又非宿命的,歷史是人的自覺活動所創(chuàng)造的??梢哉f,法國大革命的爆發(fā),是歷史選擇的結果,是歐洲思想覺醒的先兆。與美國獨立戰(zhàn)爭一樣,它是不可避免,也是不可逆的。
法國大革命對全世界的重大意義非同凡響。它在歐洲大陸最重要的國家之一爆發(fā),隨后將民主與自由的思潮帶向了整個大陸,動搖了整個歐洲君主專制制度的根基,帶動的整個歐洲制度與思想進步的進程。資本主義制度從此在歐洲大陸有了發(fā)展的空間,對當時整個世界的思想啟蒙與制度更替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新舊制度的異同所帶來的啟示
從上文的分析中不難發(fā)現,歷史的進步與制度的更替往往無法一蹴而就。舊制度中誠然有許多值得保留的先輩管理國家的經驗與智慧;但對其中的糟粕,則應該堅決地剔除,而這條道路往往是百轉千回,困難重重,需要經過無數的探索與努力,才能在舊制度的瓦礫上建立起真正的新制度。
參考文獻:
[1]李陽.托克維爾民主危機思想研究[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4.
[2]童圣俠.托克維爾的局限與法國革命中的“病毒”[J].山東社會科學,2013,12:10~15.
[3]李宏圖.法國革命的歷史分析——讀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D].上海:復旦大學,2013.
[4]張星久.《舊制度與大革命》中的“專制國家”圖景——專制集權國家的制度構成與社會條件[J].理論視野,2013,4:35~39.
[5]林猛.大革命之前:舊制度為什么失???[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2013,2:99~103.
[6]紀光欣,張欣欣.舊制度的毀滅與重塑——由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說開去[D].山東:中國石油大學,2015.
(作者單位:山西大學商務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