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中惠
“勿賣弄”
文/胡中惠
寫下這個題目,先自膽怯起來,原因是“賣弄”者總有“賣弄”的資本:“鑲金牙的咧大嘴,戴金鎦子的拍大腿?!庇绣X的才夸富,會寫的才賣弄。繼而,想起魯迅先生說過相關的話,膽子又壯了起來。魯迅先生談寫作,有著名的十二個字:“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边@話本來是說寫文章如何用白描手法的,然而對當下詩詞創(chuàng)作也很適用。大師就是大師,裝是裝不來的。
如同生肉之品級,詩詞寫作的“賣弄”也是五花三層的。第一層面,不懂裝懂,即《紅樓夢》所謂“銀樣蠟槍頭”。這一類人大都有著驕人的經歷,在社會上有一定的位置,干什么什么成。不就是寫詩嗎?簡單得很,還有比做企業(yè)難嗎?還有比當領導難嗎?殊不知詩雖小道,也要用汗水澆注,于是就弄出許多笑話。第二層面,毛澤東批評的“本來只有半桶水,卻偏要淌得很”?!鞍胪八逼鋵嵰呀洸簧倭耍戎疀]有“水”的“桶”已經可以了,但距離“淌得很”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如果不“淌”,什么事沒有,這一“淌”就露出了馬腳。筆者大約即屬于此列,自己的詩寫不好,卻“吧吧給人上課”。第三層面,寫得已經很好了,卻非要弄幾個花樣出來,結果事與愿違。就像鄰家阿妹,一個項鏈就夠了,非要戴倆,結果把脖子勒得生疼。第四層面則是出在某些大咖的某些作品里,作者學問太大,知道得太多,想把這些都弄進作品里,結果像吃面條,佐料都是好東西,結果卻沒有味道,反而倒了讀者胃口。
為什么要“賣弄”呢?無他,無非是嘩眾取寵,彰顯才情。寫詩原本就是逞才的事,但為了凸顯才情,非要機關槍一般將好的詞語都用上讓人目不暇接,寫的挺累,讀的也挺累。網絡寫作有好處,誰都可以發(fā)表作品,誰都可以批評別人。但也培養(yǎng)了好多“快槍手”,一會兒一首,一會兒一首,杜甫那么能寫,也不能這樣快呀!詩是首先寫給自己的,但總是寫給人看的!
詩詞寫作中的“賣弄”,只言片語還真說不清,但在閱讀過程中都能感覺出來。第一,這些作品“無真意”;第二,沒有處理好文與質的關系。當過編輯的同志都有體會,每逢重大節(jié)日或紀念日,同一題材的作品聯(lián)翩而至。今天國慶,寫;明天重陽,寫;后天全運會,寫。詩歌是為感動而生的,你自己都沒有感動,談何感動別人?還有,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都是文質彬彬——既有文采,又很樸實;既要有深刻的思想,也要有精美的文字。過于強調形式,過于強調文采,就有“賣弄”的嫌疑。明末清初的傅山關于書法創(chuàng)作有“寧拙勿巧”的觀點,我認為對詩詞寫作挺適用。也就是說,先要把事情說明白,然后再把事情說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