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燕
102606北京市大興區(qū)采育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癥的臨床分析和預防措施
段文燕
102606北京市大興區(qū)采育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
目的:分析并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癥的臨床情況,并總結有效的預防措施。方法: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52例。均并發(fā)低血糖癥。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和總結,調查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癥的相關情況,并總結有效的措施。結果:5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口服降糖藥使用過多15例,飲食不當22例,胰島素使用過量15例。在對患者進行干預以后,患者低血糖癥狀得到明顯緩解,沒有出現(xiàn)后遺癥和其他并發(fā)癥情況。結論: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明確患者并發(fā)低血糖癥的相關特點和臨床誘因,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防治干預,可有效降低低血糖癥的發(fā)生率。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癥;預防措施
糖尿病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內科疾病,容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低血糖癥[1]。如果不能減少低血糖癥的發(fā)生,會產(chǎn)生較為嚴重的后果[2]。本研究主要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癥的臨床情況,并且總結有效的預防護理干預措施,報告如下。
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52例,所有患者并發(fā)低血糖癥。其中男24例,女28例,年齡60~81歲,平均(71.5±5.4)歲;并發(fā)高血壓20例,冠心病23例,腦梗死4例,心肌梗死1例,沒有并發(fā)癥4例。所有患者對本研究均知情,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方法:本研究所有老年糖尿病患者并發(fā)低血糖癥,其中口服降糖藥使用過多15例;飲食不當22例,其中進食減少或者延遲13例,飲食控制過度9例;胰島素使用過量15例。患者發(fā)病以后及時為患者靜脈注射40~60 mL的50%高滲葡萄糖溶液,如果患者意識清醒,予以適度的糖水和含糖的食物。如果患者處于昏迷狀態(tài),繼續(xù)靜脈滴入適量的5%~10%的葡萄糖溶液。采集患者的手指末梢血,進行血糖監(jiān)測,根據(jù)監(jiān)測結果調整葡萄糖溶液靜脈滴注維持的時間。如果患者注射葡萄糖溶液以后,血糖沒有恢復到正常范圍,需要為患者靜脈注射適當?shù)奶瞧べ|激素,以保證低血糖癥狀得到有效糾正。
統(tǒng)計學方法:研究所有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3.0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過干預以后,52例患者的低血糖癥狀得到糾正,患者病情得到緩解,沒有出現(xiàn)后遺癥和其他并發(fā)癥。干預以后,患者血糖指標明顯優(yōu)于干預之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糖尿病老年患者并發(fā)低血糖癥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因為患者飲食不規(guī)律。飲食不當是導致老年患者出現(xiàn)低血糖癥的十分關鍵的因素。在本研究當中,部分患者在服用過量的降糖藥物以后不能夠立刻進食,而是減少進食次數(shù),或者進食以后出現(xiàn)嘔吐情況,誘發(fā)低血糖癥。其次是患者沒有合理使用降糖藥物,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患者容易出現(xiàn)視力下降或者記憶力衰退等情況,那樣患者就會存在降糖藥物服用過量或者胰島素使用錯誤的情況,進而會使患者出現(xiàn)低血糖癥狀[3]。還有一個關鍵性的因素是患者低血糖知識較為匱乏。因為老年糖尿病患者對低血糖知識的了解甚少,所以如果出現(xiàn)低血糖癥狀,患者不能及時減少藥物或胰島素的用量,也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就會導致低血糖癥。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發(fā)低血糖癥存在幾個特點:①因為患者的糖尿病的病程相對較長,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交感神經(jīng)活性降低,無法及時察覺到低血糖的癥狀。②因為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并發(fā)冠心病、腦梗死、高血壓等各種疾病,所以患者必須要選擇使用β受體阻滯劑或者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來防治這些癥狀的發(fā)生。當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時,會將高低血糖事件的風險大大增加。③因為老年患者出現(xiàn)糖尿病的病情時,患者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升糖激素的釋放量就會相對減少,會弱化患者的生理機能,而并發(fā)癥發(fā)生的時候,就無法對患者血糖水平進行有效的調節(jié)。當糖尿病患者合并腦梗死的時候,患者的腦細胞功能會下降,而出現(xiàn)低血糖癥狀的時候,患者腦部細胞功能下降得就更加嚴重,神經(jīng)功能會受到嚴重的損傷,容易導致誤診的情況。
因此,在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時,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的進食情況,調查患者肝、腎功能情況。強化對糖尿病患者的衛(wèi)生宣傳工作,指導患者合理地進行飲食控制,并且做好運動量控制。指導患者進行血糖自我監(jiān)測,減少低血糖的發(fā)生。還需要適當放寬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標準,以空腹血糖≤8.0 mmol/L,餐后血糖≤11.0 mmol/L,糖化血紅蛋白≤正常上限1%為適宜。醫(yī)務人員需要適當提高對糖尿病的認識,一旦確診為低血糖,應該及早對患者進行治療,挽救患者生命,避免后遺癥情況發(fā)生。避免患者存在漏服或重復服用降糖藥物的情況,嚴格控制患者高血糖情況,雖然有利于防止微血管病變的發(fā)生,但還是需要強調血糖控制標準的個體化。保證每次注射胰島素劑量和注射深度的準確性。老年患者最好使用胰島素進行干預,初始胰島素替代治療的時候,應注射人胰島素或人胰島素類似物。除此之外,需要提升臨床的診斷效率,如果患者出現(xiàn)抽搐、意識失常和昏迷等表現(xiàn),須及時對血糖進行檢測,避免存在誤診、漏診情況。加大對患者健康教育的力度,使患者意識到低血糖產(chǎn)生的原因,要求患者注意飲食規(guī)律、按時進食。還需要叮囑患者,攜帶含糖的食物,當?shù)脱前Y發(fā)生的時候可以立即服用。
表1 干預前后血糖變化情況比較(±s,mmol/L)
表1 干預前后血糖變化情況比較(±s,mmol/L)
時間 例數(shù)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干預前 52 2.8±1.3 5.3±1.4干預后 52 7.8±2.4 10.3±2.5 t 1.036 4 0.021 6 P 0.015 2 0.012 9
[1]劉潔,鄧月珍,葉飛,等.社區(qū)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嚴重低血糖的危險因素及對策分析[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6,5(23):475-477.
[2]劉浩,榮根滿.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癥的誘因與誤診的臨床分析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8(31):103-106.
[3]劉姍姍,閆志峰,張嘉芳,等.從3例胰島素瘤診治經(jīng)過淺析急診低血糖的病因鑒別診斷[J].臨床誤診誤治,2017,8(1):16-18.
Clinical analysi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hypoglycemia in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s
Duan Wenyan
Caiyu Town Center Health Hospital of Daxing District,Beijing City 102606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clinical situation of hypoglycemia in elderly diabetic patients,and to summarize the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Methods:52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ere selected.All patients were associated with hypoglycemia.The clinical data of all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W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ypoglycemia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and summarized the effective measures.Results:Among the 52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there were 15 cases with excessive use of oral antidiabetic drugs,22 cases with improper diet,and 15 cases of excessive use of insulin.After intervention,the patients showed a marked remission of hypoglycemia,and the study did not show any sequelae or other complications.Conclusion: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to clarify the related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incentives of patients with hypoglycemia,and to treat patients with targeted interventions,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hypoglycemia.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Hypoglycemia;Preventive measures
10.3969/j.issn.1007-614x.2017.3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