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憂郁藥
可能加重耳鳴
耳朵“嗡嗡”響,或像腦殼里有只蟬“唧唧”叫不停。大約10個人中就有1人擺脫不開耳鳴。聽力專家警告,多種精神科常備藥物可能會使耳鳴變得更嚴重。
多種抗憂郁藥的效果是提高大腦里俗稱“快樂荷爾蒙”的血清素濃度,吞下后讓人有放松感、情緒穩(wěn)定、專注力增強,用來緩解中或重度憂郁癥。不過美國奧瑞岡聽力研究中心研究員鄭全堂(音譯Zheng-Quan Tang)指出,文獻顯示,許多病人開始吃藥后耳鳴惡化。
耳鳴常與人腦聽覺中樞底部的神經核團“耳蝸核”異常有關,耳蝸核分成腹側和背側,后者能幫大腦定位聲響來源和集中精神在感興趣的聲音上。鄭全堂團隊為找出耳鳴和藥物的關聯,先用小鼠做試驗,發(fā)現當血清素濃度上升,背側耳蝸核有一群特殊細胞會變得過度敏感,即使房間安安靜靜,但腦中一樣有個聲音翻攪不寧。
減少對蔬菜挑食,
從喂寶寶母乳時開始
美國費城莫內爾化學感官中心(Monell Chemical Senses Center)研究發(fā)現,哺喂母乳的媽媽若攝取蔬菜一段時期,嬰兒斷奶后就不太會排斥蔬菜。
研究人員隨機將97位以母乳喂養(yǎng)嬰兒的受測者分為5組。為期1個月的研究中,其中3組在哺乳前每日飲用半杯胡蘿卜、芹菜、甜菜根或蔬菜汁:第1組在嬰兒2周大時開始;第2組在嬰兒1個半月大開始;第3組則在嬰兒2個半月大時開始。第4組的媽媽們從嬰兒2周大時,開始在哺乳前飲用蔬菜汁持續(xù)3個月;第5組則是對照組,飲用等量的水。
之后,媽媽將原味、胡蘿卜、花椰菜風味谷片分別添加到副食品中,結果發(fā)現,哺乳前喝蔬菜汁的母親喂養(yǎng)的嬰兒長大后,比起不熟悉的原味或花椰菜風味,更喜歡胡蘿卜風味谷片。只有8%的寶寶拒絕了所有谷片。
肥胖會降低
流感疫苗作用
除了勤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均衡飲食、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外,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是打疫苗。不過根據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研究顯示,比起體重正常的人,肥胖者施打流感疫苗后,仍有約高出兩成的流感好發(fā)率。
該研究比較了2013~2015年間接種過3價流感疫苗的1022位成年人,檢查且評測他們在接種疫苗后,產生的流感抗體。結果發(fā)現,疫苗注射后仍有小部分人得流感,在體重正常組得流感的人約占5.1%;肥胖受試者中則有9.8%得流感。研究小組推測是因為肥胖者的T細胞功能受損。T細胞是淋巴細胞的一種,對于免疫系統的建立與功能完善相當重要。
年輕開始保養(yǎng)心臟
為中年腦力加分
若希望自己40歲時有好的大腦,從20歲開始就要好好保健心臟。一份刊登在《神經內科(Neurology)》的最新研究顯示,自20歲起遵守美國心臟協會所提出“簡單7步驟生活指南(Life's Simple 7 guidelines)”的人到了中年,他們的大腦比沒遵守者平均年輕10歲。
“簡單7步驟生活指南”內容如下:1.控制血壓;2.控制膽固醇;3.降低血糖;4.多運動;5.健康飲食;6.控制體重;7.戒煙。
該研究長期追蹤518名現年平均51歲的參與者30年,每2~5年檢視一次其健康情況,并于25年后(約45歲)對其進行腦部掃描。受試者也需填寫“簡單7步驟生活指南”的分數,每項最高2分、最低0分(總合最高14分),再以分數對照腦部掃描報告。
結果很有趣。只要分數比別人高1分,大腦就年輕1歲,分數愈高大腦結構愈健康。該研究負責人班克斯指出,“簡單7步驟生活指南”是要求人們保護血管、維持血壓,健康的血管能輸送足夠營養(yǎng)和血液到大腦,這樣大腦自然就健康。
經常吃太飽
傷大腦
專家研究發(fā)現:長期飽食損害大腦健康。一方面,經常飽食,促使大腦內生長因子增加,就會使大腦的氧和營養(yǎng)物質減少,使人記憶力下降,思維遲鈍,嚴重者可發(fā)生中風。
另一方面,經常過量進食,體內的血液大部分調集到腸道,以供消化所需。而人的大腦活動方式是興奮與抑制相互誘導的,若主管胃腸消化的神經中樞——植物神經長時間興奮,其大腦的相應區(qū)域也就會出現興奮,這就必然引起語言、思維、記憶、想象等區(qū)域的抑制,就會出現肥胖和“大腦不管用”現象。對于“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增加,目前還沒有特效藥物來控制。但通過調節(jié)飲食,可減少“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在大腦中的分泌,以保證大腦的健康。
責編/昕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