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跟華
摘要:在對目前已有銅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的改進方案進行分析、實踐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硝酸銀溶液濃度大于10%即可觀察到溶液顏色變化。
關鍵詞:銅;硝酸銀;實驗改進
文章編號:1008-0546(2018)11-0096-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8.11.032
一、問題的提出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11頁“探究”中提出:“把一根潔凈的銅絲浸入硝酸銀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看似十拿九穩(wěn)的探究實驗,卻在實驗教學中發(fā)現(xiàn):銅絲表面會發(fā)黑,或出現(xiàn)灰色物質,很難看到銀白色物質出現(xiàn),同時也很難在短時間內觀察到溶液由無色變?yōu)樗{色。這種“異?!爆F(xiàn)象無疑會影響課堂教學,為此筆者對該實驗進行了研究,取得了較好的實驗效果。
二、實驗研究
1.研究現(xiàn)狀
筆者對該實驗已有的改進方案進行了仔細分析,發(fā)現(xiàn)大致分為以下三類:
(1)“加酸法”。田博文和劉懷樂提出,可在硝酸銀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可以在2—3min內觀察到雪白的蒲公英花。
(2)“加熱法”。朱紅等提出可將2%—3.4%的硝酸銀溶液放在溫水中加熱,然后插入銅絲,約8—10min后可觀察到銀白色銀。李建生提出在0.125mol/L的硝酸銀溶液中滴入1滴稀硫酸,并將混合溶液加熱到96℃,插入打磨后的銅絲,1—1.5min后可看到耀眼閃光的白色晶體狀銀。
(3)“濃溶液法”。戚萬友提出,在滴加稀硝酸的同時,實驗要用現(xiàn)配的濃硝酸銀溶液,20s就看到灰白色的海綿狀銀,1.5—2min可觀察到溶液為藍色;曾華等則直接用飽和硝酸銀溶液,5s就能觀察到銅絲表面有銀白色銀出現(xiàn),溶液由無色變?yōu)樗{色。
在對上述改進方法進行實際操作和研究后發(fā)現(xiàn),“加酸法”和“加熱法”都有利于銀白色銀的觀察,但發(fā)現(xiàn)它們都不能在短時間(例如3分鐘)內觀察到溶液顏色的變化。出人意料的是“濃溶液法”表現(xiàn)非常強勁,實驗現(xiàn)象非常明顯,時間還短。然而對于銅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的實驗改進,價格低廉應該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2.實驗探究
(1)取銅絲繞成螺旋狀,然后用稀鹽酸處理,用水洗凈,備用。
(2)配制不同濃度的硝酸銀溶液,分別插入銅絲。
(3)觀察實驗現(xiàn)象(以3分鐘為限)?,F(xiàn)象如表1所示。
3.實驗結論
(1)硝酸銀溶液濃度越稀,銅絲表面越易出現(xiàn)黑色。
(2)硝酸銀溶液濃度越濃,銅絲與它反應現(xiàn)象越明顯。
三、教學建議
1.將銅絲繞成螺旋狀(越緊密越好),用稀酸處理,洗凈。加入的硝酸銀溶液剛好淹沒螺旋狀部分即可。
2.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將該實驗作為演示實驗,建議硝酸銀溶液的濃度為40%左右(越濃越好)。如果將該實驗作為學生實驗,則建議硝酸銀溶液的濃度為10%左右。
3. 在觀察實驗現(xiàn)象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溶液顏色是從溶液表面往下逐漸變藍的,說明生成的硝酸銅溶液密度小于硝酸銀溶液的密度。同時教師應利用銅與硝酸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進一步闡述密度變小的原因,銅變?yōu)殂y,相對質量由63.5變?yōu)?16,固體質量增加,溶液由硝酸銀變?yōu)橄跛徙~,相對質量由340變?yōu)?87.5,溶液質量減輕。這樣理論分析與實驗現(xiàn)象相吻合,可以切實培養(yǎng)學生立足實驗、探究新知的意識。
參考文獻
[1] 田博文,劉懷樂.Cu與AgNO3反應生成的Ag是什么顏色[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3(9):50-51
[2] 朱紅,李樹友.初中化學疑難實驗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J].化學教育,2013(5):73-74
[3] 李建生.銅跟硝酸銀溶液置換反應實驗及機理分析[J]. 教育與裝備研究,2004(2):16-17
[4] 戚萬友.銅跟硝酸銀溶液反應的實驗改進[J].中學化學,2010(3):23
[5] 曾華,唐元會.“銅絲浸入硝酸銀溶液”實驗改進[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