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耀杰
時代對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新要求,教師如果不能自我發(fā)展、自我培養(yǎng)和自我教育,就不可能成為優(yōu)秀教師。所以教師需要的是像科學家那樣的探索精神,要用理性的目光,審視自己的昨天和今天,審視從他人那里借鑒來的經驗,審視一切正在使用的教學方法和講授的知識,自己就會設定活動目標,并能夠根據(jù)整體的需要去調整自己,會主動地、超前地預測到教育教學中有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就會走在改革的最前沿,有創(chuàng)造性地改進自己的工作,并在更高的層次上拓寬自己的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形成自己的教學技能,使自己成為一個學者型、專家型的教師。
一、努力讀書,積淀豐厚的人文素養(yǎng)
現(xiàn)代社會節(jié)奏特別快,教師也是非常忙碌的。很多教師除了教科書、教輔書,讀其他書籍的人很少。這樣導致的后果就是課堂上除了書本還是書本,雖不一定是照本宣科,但也會顯得內容貧乏,對于現(xiàn)在接受了大量外界信息的學生而言,顯然是不夠的。
記得魯迅曾經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苯處熥x書,就要有這種精神。讀書如果成為一種習慣,要找出時間就會變得更加容易。很多人有隨身帶書的習慣,在不經意的等待時間里就可以翻上幾頁。習慣了之后,如果一天不讀書就好像欠缺了什么,總是會想方設法地去尋找屬于書本的時間。事實上,我們教師也并不見得非要見縫插針才能找出時間。有些時候,沒時間只是一個托辭,沒有動力和毅力才是問題所在。
讀書,能改變教師的精神氣質和品性,“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yè)智慧,使自己的教學閃耀著睿智的光彩,涵養(yǎng)自己豐富的感情、健全的理性、敏銳的判斷力和不竭的創(chuàng)造力,使教師思考人生,把教學變成一種過程、動態(tài)、求索,從而更好地服務學生發(fā)展,無聲地潤澤學生,同時也悄悄地蔥蘢自己。
作為教師,應該多閱讀哪些書籍呢?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專家學者教授們的倡導,教師的讀書大多是課程理念、教學思想、教學行為等書籍。我認為讀些教改理論書籍非常有必要。但不能忘記我們的專業(yè),還是應該多閱讀和自己所教學科相關的專業(yè)書籍、雜志。時代在發(fā)展,我們的專業(yè)知識也要與時俱進。我們教師由于擔負較重的教學任務,讀書不能貪多求快,要在“精”字上做選擇。
二、不斷反思,促使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根據(jù)其課堂教學行動,不斷探索解決在教學實踐中出現(xiàn)的問題,使自己的教學行為努力適應教師“學會教”和學生“學會學”的需要,努力提升自身教學實踐的理解層次,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它是一種教學行為研究,也是一種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要求教師由經驗型向學術型、研究型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經驗面臨新的挑戰(zhàn)。所以每一位致力于教育的教師都要思考、探索和行動。在我看來,持續(xù)的教學反思是實現(xiàn)變革的重要途徑。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教師堅持反思性教學實踐,可以幫助教師了解成功與得失,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從而培養(yǎng)教師的研究意識,促使教師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從教師培訓與發(fā)展的角度看,實踐反思是未來教師培訓的基本模式。所以,我們必須加強教學反思。
實踐證明,凡善于反思,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效果的教師,其自身成長和發(fā)展的步伐明顯快于其他教師。在教學中,一旦教師熟悉教材,特別容易陷入機械重復的教學實踐中,處在經驗性思維定勢、書本定勢、權威定勢和惰性教學之中。因此,開展教學反思,加強教師自我評估和自律學習,對教師個人的發(fā)展特別重要。教師只有把自我的發(fā)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會努力地去發(fā)展自我和建構自我。教師也只有對自己的發(fā)展形成整體性的看法,才會不斷促進自我學會教學,同時教會學生學習。
三、潛心寫作,不斷內化于心外現(xiàn)于形
要想成為一名有思想的教師,就必須堅持讀書積累,堅持經常寫作。著名學者肖川說:“造就教師書卷氣的有效途徑,除了讀書,大概就是寫作了。寫作最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币虼?,教師要讓寫作成為自己的習慣,讓寫作豐盈自己的生命。
近年來,隨著教育形勢的迅速發(fā)展,教育寫作對一線教師專業(yè)成長越來越重要。寫教育隨筆、教育日記已成為廣大教師普遍的教育習慣。當代著名的特級教師,魏書生、李鎮(zhèn)西、竇桂梅等人,還有千千萬萬正在教育一線茁壯成長的名師,無不是善于寫作的高手,他們在堅持撰寫教育隨筆的基礎上,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并都出版過多部在全國產生巨大影響的教育專著。
朱永新教授在“教育在線”推出的“朱永新成功保險公司開業(yè)啟事”投保條件:每日三省,寫千字評語一篇。一天所見、所聞、所讀、所思,無不可入文。10年后持3650篇來本公司。理賠辦法:如投保方自感10年后未能躋身者(名師)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賠百……”朱永新教授的這一倡議有三大特點:一是要求教師要善于觀察、積累和捕捉。寫出自己最真切的感受和收獲,這是一線教師基本都能做到的;二是每天寫篇千字文,只要動筆,很容易完成,并不是太大的難事;三是貴在堅持天天寫,這對于立志專業(yè)成長的教師來說,只要做到這一點,距離成功之點并不遙遠。朱永新教授為我們的教師成長找到一了條“終南捷徑”,現(xiàn)在很難統(tǒng)計,究竟有多少教師受他的“保險公司”的啟發(fā),通過堅持撰寫教育隨筆走上了教育成功之路。
堅持寫作,會讓我們的思考方式和行走狀態(tài)發(fā)生根本性變化?!皩處煻?,寫作并非純粹的創(chuàng)作,而是一種教育生活方式。具有寫作愛好的教師,總是睜開思考的眼睛,觀察生活周遭的事件、人物;具有寫作興致的教師,總是擁有一個理性的頭腦,理性地審視自我的生存狀態(tài);具有寫作沖動的教師,總是保持著一顆敏銳的心境,悉心地體察身邊的沖突和矛盾,凝集點滴心靈感悟,匯成思想的洪流。”
教師只有持續(xù)不斷自我發(fā)展,才能滿足社會對教師的新要求,才能逐步實現(xiàn)新課程所提出的由經驗型教師向學者型教師的轉變。一旦成為名師,教師的教學活動就會更加有效益、出質量,這樣就能更好地培育新時代的接班人。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