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建設(shè)
當前文言文翻譯教學中,老師普遍運用“串講法”,即老師深情投入,字字落實,不可漏講每一個知識點;學生側(cè)耳傾聽,詳細記錄,生怕漏記每一個知識點。結(jié)果是學生聽得云里霧里,模糊其辭。一到考試,解釋帶點詞語、翻譯句子基本不會,即使是考課內(nèi)語段也如此。
一、翻譯教學出現(xiàn)“舍本逐末”的怪象
翻譯教學中,教師的串講,必然導致一課時變幾課時,耗時大。老師學生都累,學生更膩煩。原因是老師講得多,學生讀得少,思考得少,哪會有收獲?這一“舍本逐末”的怪象是固化的課堂教學模式所造成的,通常有如下三種狀況。
1.字斟句酌,越俎代庖。老師字字落實,句句必講,好像不講就無法解決問題。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機會,變成了接聽器,不經(jīng)消化,哪來吸收。老師要適當?shù)刂v,控制其度。
2.過分分析,實質(zhì)無味。老師對文言中通假現(xiàn)象、語法現(xiàn)象、一詞多義等過分剖析,也擠占了學生的閱讀時間。
3.課堂沉悶,索然無味。由于老師的一味講解,課堂變成了“滿堂灌”。學生呢?霧里看花,水中望月。一潭死水,極其沉悶,異常乏味。真正的課堂是師生之間真誠的對話交流,激情燃燒,活力四射。
我覺得文言文教學進入了“高處不勝寒,低處難著陸”的狀態(tài),若不“曲徑探幽”,就難以從“山重水復疑無路”進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文言文啊,想說愛你不容易!改革進入深水區(qū),打造翻譯教學的升級版,就應(yīng)當讓學生親近文本,走入文本,文本就在我們身邊,一切都是那么有趣。二十多年從事教學的經(jīng)歷,我苦苦探索,似乎可以用“熟讀精思”的方法來解決這一難題。正如蘇軾曰:“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熟讀深思”是一劑良藥,是開啟文言文翻譯教學的一把鑰匙。
“在美國,有一個研究結(jié)果表明,當人們學習時,他們大約能記住閱讀內(nèi)容的10%,聽到的20%,看到的30%,說的70%,做的90%?!边@段話告訴我們只有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聽說讀寫的訓練,學習才能高效。學生讀起來,思起來,做起來,是此方法的最好詮釋。教《飲酒》一詩時,設(shè)計程序為“學生讀文(5分鐘)——老師范讀(3分鐘)——學生讀思(10分鐘)——師生互動(17分鐘)——寫作交流(聯(lián)系實際對詩中最感興趣的一句話談體會,寫一段話)”。學生情緒高昂,課堂效果顯著,足以說明“讀”“思”“做”的過程應(yīng)當有效地融入在“譯”的各環(huán)節(jié)中。
當學生能像唱歌曲《小蘋果》一樣去熟讀精思文言文,老師心中的鮮花將會朵朵綻放,翻譯教學才會展現(xiàn)碧水藍天的美景。
二、運用“熟讀深思”方法將邁向活渠道
文言文教學,敢問路在何方?我們將運用“熟讀深思”的軟件作殺毒處理,修復翻譯教學“系統(tǒng)”,打通幽處,走向陽光。這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一)充分“預(yù)讀”做保障
勿庸置疑,“凡事預(yù)則立”。可初中學科多,作業(yè)多,學生無法真正做好預(yù)習工作。為了不讓“預(yù)讀”成為“偽讀”,老師要用課內(nèi)外的時間讓學生閱讀。一般地,可在早晨7:30-7:50“預(yù)讀”,若無法完成,就在課內(nèi)閱讀。讀得充分了,教學就簡易了。
1.咬文嚼字,圈點批注——精讀。要求學生用雙色筆,黑筆抄寫原文,紅筆寫注釋、做批注、畫疑問等。工作量大,但效果顯著。
操作方法:“咬文嚼字”指把文言文大部分的單音節(jié)詞變成雙音節(jié)詞(組詞法),但有些詞(如“毫”)有特定的意思,須注釋好?!叭c批注”中的“圈點”指用一些物殊的符號,如“ ”指畫出一些重要的詞組、句子加以注釋、質(zhì)疑,“.”指重點要注釋的部分,“ ?”是指要重點質(zhì)疑的地方,符號可以根據(jù)需要而定;“批注”指概括段意、寫些體會等。
優(yōu)缺點:優(yōu)點是學生必須認認真真地閱讀課文,一字一句地推敲,學思并用,真正走進文本。缺點是用時大,若整篇運用,學生必然敷衍塞責,適得其反。我們只可適當?shù)剡x用課文的重點段落進行嘗試。
2.對照注釋,適當點評——略讀。學生時間緊,學累了,膩煩了,可改用此方法。方法大致相同,比上面更為簡單,不必贅舉。如《童趣》一文的第二、三等段可用。
操作方法:學生在課本上對照課文的注釋進行閱讀,一邊翻譯,一邊用工具書解決疑難,一邊畫出重點疑難之處(符號同上),一邊作適當?shù)狞c評。
優(yōu)缺點:優(yōu)點是節(jié)省時間,培養(yǎng)了學生較快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又提高了其感悟能力。缺點是學生有可能走馬觀花,印象不深入,難以真正走進文本。
上述兩種方法有其利弊,老師一定要趨利避害,二者兼用。重點部分可用精讀,少用些略讀;次要部分可用略讀,多用些精讀。讓學生閱讀成為樂趣,而不是負擔。學生在使用《文言文全解》《初中文言文翻譯》等參考書籍時,杜絕出現(xiàn)不加思考,照搬照套的情況。
(二)扎實課堂促高效
課堂教學是主陣地,老師一定要進行合理調(diào)節(jié)和掌控,不可隨意。正如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知識和本領(lǐng),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崩蠋熃叹褪菗芤牲c難,落實好學生的學,使其愿學樂學。
1.用心通讀是基礎(chǔ)
“預(yù)讀”只可解決學生學習中部分的問題,因為學習是零亂的,所以還要讓學生通讀全文,把課文讀通暢,理解更進一步。
(1)讀準字音,掃除障礙。要求學生從通假字、多音字、不認字、冷僻字等入手,要讀準,決不馬虎。
(2)劃分節(jié)奏,把握文意。其目的是以讀帶講,為讀講作準備,為翻譯作鋪墊。同仁對劃分節(jié)奏的方法論述不少,大家也并不陌生,主要從音節(jié)和語意上把握,故不多作論述。
2.多樣朗讀練語感
朱熹曰:“大抵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之精思,使其意旨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闭f的就是要加強朗讀,老師可采用個讀、小組讀、齊讀、分角色讀等方式?!白x書百遍,而意自見”,以此來訓練學生的語感。古詩文都要扎實訓練朗讀。
3.落實“譯讀”入文本
“譯讀”是翻譯教學中的最高境界,是真正理解文意的重要手段,老師務(wù)必適當合理地運用,真正引導學生進入文本。史鐵生說:“不是人有欲望,而是人即欲望。這欲望就是能量,是能量就是運動,是運動就必走去前面或者未來。”“欲望”在這里可以解讀為“讀懂”的愿望;“能量”指學生充滿的學習激情;“運動”是學生反復翻譯,直到理解為止。
(1)就學生而言,可采用“個譯——分小組譯——師生互譯”的步驟進行訓練。師生互動的頻率高了,課堂有思想火花的迸射。要依照課文特點和學情選用恰當?shù)姆椒?,不可采用上述統(tǒng)一模式。
(2)對老師來說,要對學生“譯讀”過程中的重點、難點、疑點等作深入分析。通常地,講的是重點的不理解的地方,如對詞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性活用、省略倒裝等現(xiàn)象,要講透徹,卻不可成老師的“一言堂”。如《出師表》《曹劌論戰(zhàn)》等課文要著重分析。
文言文的翻譯教學方法頗多,不能用筆者所論述的方法來遮蔽或否認其他方法。筆者旨在說明合理地運用“熟讀深思”的方法可以取到良好的效果,可以走出困境,開辟一塊新天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