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育平
摘 要: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把思維導圖和詞匯教學結合起來,就可以突破傳統(tǒng)的英語詞匯教學形式,引導學生注意各類詞匯轉化的特點及詞匯之間的聯(lián)系,指導學生繪制詞匯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構建詞匯網絡,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有效記憶;思維導圖;發(fā)散思維;范疇和本質
學生要學好英語無外乎掌握三點:詞匯,語法,句型,而掌握詞匯是語言學習的基礎,是學好英語的前提,掌握英語詞匯的多少是影響和衡量英語學習的標尺,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詞匯教學又是一個難點,很多學生都是詞匯不過關,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喪失學習信心,教師也頭疼用什么方式講授詞匯,讓學生不再死記硬背,有效地記憶詞匯。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詞匯呢?我想可用思維導圖來幫助教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下面就來談談思維導圖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
一、培養(yǎng)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
傳統(tǒng)的教法是教師先帶讀或放磁帶,讓學生跟讀詞匯多遍,然后就讓學生機械地重復朗讀,讀到記住為止,這種方法短暫記憶可以,但不能記長久,長此以往,學生會產生厭惡情緒,無疑是增加學生的負擔,也浪費時間和精力,用思維導圖讓學生有新鮮感。思維導圖能將每一堂課變成每一幅圖,讓學生們得到預習效果,這樣學生在正式上課前,已經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了一個大體的了解。
學生在見到這個圖后,對自己的身體部位有個了解,知道了有哪些單詞,同時要注意跟學過的哪些單詞音同形不同。所以思維導圖會讓詞匯通過樹狀的方式更加有條理,有層次感,便于理解和記憶,從視覺上說,會讓學生大大減輕教師總是反反復復叫自己讀呀讀的學習壓力,從現(xiàn)實上說,還可以節(jié)約大量的重復背誦時間。
用思維導圖來識記的過程,是充分利用大腦皮層的各種技能,不僅是用到左腦詞匯、文字、邏輯,還用到了右腦的圖像、預色、聯(lián)想、空間感等,這樣人的大腦會比較警醒,不覺得累。人腦對圖像的分辨率是非常敏銳的,比如,你可以拿出很多圖片,快速地看一遍,然后,在中間插入一些新的圖片,學生再看一遍時,你會發(fā)現(xiàn);學生基本能將新圖片全部挑出來,所以在快速記憶的技巧中,主要用了思維導圖的圖像和關鍵詞記憶的原理。當然,教師最初要先展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單詞思維導圖,讓學生心里會不由地說這個有意思,我要學。接著,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來自己動手畫各種各樣的詞匯思維導圖,在最短的時間記最多的單詞,學生就不會越學越吃力,而是越學越有興趣,到時不用教師提醒,學生自然地由被動變?yōu)橹鲃訉W習了,上起課來,也就更有自信,學習效果也會更好。
二、整體呈現(xiàn)重點,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
把每一課要學的重點內容都變成一幅幅圖,那么詞匯與詞匯之間,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就不再獨立存在,思維導圖讓它們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有一個整體感知。思給導圖也不容易遺漏重點,而是整體、層次分明,如“圖中有詞,詞中又有詞”般的感覺,同一個詞匯聯(lián)想到另一詞匯。由此類推,讓學對將學知識的整體概況有所了解,先知道整體再從局部去細講,學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識,不會像盲人摸象一樣,弄不清楚學習的范疇和本質。在講授與House有關的詞匯時,我借用了下面這個思維導圖(圖2)。
這個思維導圖能讓學生知道自己房間有哪些設施,讓學生想像還有哪些遺漏的東西,自己去查詞典,再加上去,教師可以從學生添加單詞的數(shù)量中看出學生自學的能力和進度,以及要加強的方面。課后我還布置讓學生嘗試著繪制自己房間有哪些東西設備的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學習的成果得以展現(xiàn)和保存,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搜集各種思維導圖掛在自己經常能夠看得到的地方,潛移默化中重復觀看,增強記憶程度,教師在課堂中的新內容還可以及時補充在圖中,不會影響整體的框架。所以,繪畫式讀書更符合當代學生的天性,很多學生會更喜歡學習英語,而且會越來越專注,(畫思維導圖會在不知不覺中,靜靜地過了幾個小時)。思維導圖能讓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理解能力、記憶能力、自學能力發(fā)揮得更加好。
三、轉變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效率
用思維導圖的學習法讓學生自己學會自我預習,做好復習,不至于上課無精打采、開小差、搞小動作,教師在課堂上的壓力會減輕許多,外界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也會小很多。在輕松的課堂氛圍里,轉變學習方式,能培養(yǎng)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和自控能力,不但能有效提高學習成績,而且真正能讓學習更加個性化,更有利于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
利用思維導圖不僅能有效幫助記憶詞匯,更能幫助學生理解詞匯,提高詞匯教學質量。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把思維導圖和詞匯教學結合起來,就可以突破傳統(tǒng)的英語詞匯教學形式,引導學生注意各類詞匯轉化的特點及詞匯之間的聯(lián)系,指導學生繪制詞匯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構建詞匯網絡,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