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摘要] 目的 探討2型糖尿病患者微生物感染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 方法 隨機選擇該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50例2型糖尿病合并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將其列為觀察組,同時選出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將其列為對照組,該院為兩組患者均采用生化檢驗與病毒抗體檢測,比較其HCMV特異抗人巨細胞病毒、IgG免疫球蛋白陽性率、抗皰疹病毒HSV IgG陽性率、糖化血紅蛋白、超敏C反應蛋白hs-CRP以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抗HCMV IgG陽性率為76%,高于對照組患者的50%,抗HSV IgG陽性率為82%,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外,在hs-CRP、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方面,觀察組患者均比對照組患者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現微生物感染的情況,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應注意其炎性反應與微生物感染,避免受到其作用的影響,并引起臨床醫(yī)療人員的重視,做好相應的預防和治療工作。
[關鍵詞] 2型糖尿病;微生物感染;動脈粥樣硬化;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 R3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9(a)-0069-02
這些年來,臨床研究者通過實踐與資料顯示[1-2],無論是慢性炎癥還是持續(xù)性的炎癥都和患者本身的動脈粥樣硬化相關,在微生物發(fā)生感染時其潛伏的亞臨床病毒與不顯性感染的特征給患者帶來了潛在的威脅,所以針對免疫力低下的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醫(yī)療人員更要重視患者自身在微生物感染方面的情況。該研究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從該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選出100例,其中50例合并動脈粥樣硬化,分別列為觀察組與對照組,通過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分析結果中體現的微生物感染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該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選出100例納入該研究,其中有50例患者為2型糖尿病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其余50例為2型糖尿病患者,分別將其列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所選患者均符合以下標準:①符合WHO對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確診為2型糖尿病患者[3];②觀察組患者經我院提供的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進行檢測,患者的頸動脈內-中膜的厚度大于0.8 mm,有硬性斑塊的存在,出現了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情況;③患者及其家屬了解實情,并同意配合該研究活動,簽署知情同意書。觀察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33~72歲,平均年齡為(42.7±10.1)歲,平均空腹血糖為(13.6±6.1)mmol/L;對照組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34~75歲,平均年齡為(43.3±10.3)歲,平均空腹血糖(14.3±6.1)mmol/L。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該院采用ELISA進行的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所選患者的病毒抗體情況,采用免疫比濁乳膠增強法對檢測患者的hs-CRP指標,同時比對兩組患者在血壓、身高、體重、血脂等指標方面的差異。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抗HSV IgG陽性率、抗HCMVIgG陽性率、hs-CRP、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糖化血紅蛋白等指標,通過相關指標的比較探討相關性。
1.4? 統(tǒng)計方法
針對兩組患者的指標數據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方法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n(%)]形式表示,采用χ2檢驗,為計量資料均值±標準差(x±s)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抗HSV IgG陽性率、抗HCMV IgG陽性率
觀察組患者中有38例為抗HCMV IgG陽性,陽性率為76%,對照組有25例,陽性率為50%,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抗HSV IgG陽性有41例,陽性率為82%,對照組有30例,陽性率為60%,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糖化血紅蛋白、hs-CRP、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觀察組患者的hs-CRP、糖化血紅蛋白以及高密度脂蛋白分別為(7.07±3.57)mg/L、(9.43±3.17)%、(1.46±0.22)mmol/L,對照組患者的對應數據分別為(4.22±3.20)mg/L、(7.55±1.52)%及(1.16±0.27)mmol/L,觀察組患者各項數據均比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臨床上,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慢性動脈的疾病,老年患者居多,會影響患者大中型動脈,導致其產生脂質代謝障礙的問題,同時血小板黏附聚集等黃色粥樣情況[4-5]。2型糖尿病血管病變致病的原因更多為動脈粥樣硬化,對其相關性進行研究,才能為臨床治療與預防提供策略與參考。
糖尿病的調整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目前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并不清楚,疑似與因子參與多態(tài)性影響有關。有研究發(fā)現,2型糖尿病患者的GLO1-7CC基因型、-7CT基因、TT基因型與健康人士相比,其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值有所增加,也因此出現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情況和概率會大大增加,在研究中學者還表示,GLO1 C-7T多態(tài)性與2型糖尿病患者呈顯著的相關性[6]。這些患者進入晚期后,其機體內的糖基化產物受體直接影響ApoE缺陷,于是動脈粥樣硬化產生。另外,動脈粥樣硬化疾病影響因素的研究也顯示,高血糖還會引起生長因子-β(TGF-β)水平升高,這一因子對細胞外基質的合成有很好的調節(jié)作用,比如蛋白質多糖合成等,還能增加低密度脂蛋白結合,延長血管壁的滯留時間[7]。2型糖尿病患者有促炎性反應分子血清水平變化存在,這是2型糖尿病患者非常常見的危險因子,此外還包括微炎性反應反應等等。糖尿病患者的慢性高血糖,活性氧物質對患者胰腺β細胞受到影響,其內部的胰島素抵抗被損壞,于是患者的情況就更為惡化[8-9]。由此可見,活性氧物質在2型糖尿病與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與發(fā)展中有重要的作用。
胰島素抵抗與β細胞功能是2型糖尿病主要預測的指標,但在長期以來的研究文獻中,由于更多學者采用直接法研究胰島素抵抗與分泌,所得結果較少且結論薄弱無法支撐[10]。很多醫(yī)療人員認為,要預防患者患發(fā)疾病,需要特別注意改善自身的胰島素抗藥性以及實際的分泌功能,這兩個因素正是臨床指標的重要標志,此外還要重視心血管異常、代謝功能異常的問題,多項研究資料顯示患者胰島素抵抗與心血管疾病相關。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微生物感染和動脈粥樣硬化相關性的問題,首先就要明確動脈粥樣硬化是糖尿病最為嚴重的一種病變形式,也是導致患者發(fā)生死亡的直接原因,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還有患者受到嚴重的微生物感染,這時患者的如白細胞介素-1、γ-干擾素等都會由于患者本身機體內分泌的問題而造成血液傳導與胰島素分泌被影響,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11]。此外,微生物感染更容易針對免疫力較低的患者有一些干擾,這些干擾通常不顯性,但卻會進一步加重病情,影響指標。因此臨床工作人員對2型糖尿病患者微生物感染和動脈粥樣硬化相關性展開及時的研究工作,對臨床治療指導有著非常重要的迫切性[12]。
在該研究中,有動脈粥樣硬化的觀察組2型糖尿病患者的抗HCMV IgG陽性率、抗HSV IgG陽性率分別是76%和82%,單純2型糖尿病患者的對照組抗HCMV IgG陽性率、抗HSV IgG陽性率則分別為50%和60%。而在hs-CRP水平等方面,觀察組患者均比對照組患者更高(P<0.05),這個結果表明患者在受到微生物感染以及相應的炎性反應時,對應的合并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患者則更為嚴重。
綜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遭遇微生物感染的概率較大,兩者具有緊密的相關性,另外這種疾病的患者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影響因素還有微生物感染和炎性反應則,這會導致患者病情加重,因此必須引起臨床醫(yī)療人員的高度重視,同時醫(yī)療人員要注意應用這些研究結果,做好患者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
[參考文獻]
[1]? 魏丹.2型糖尿病患者微生物感染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性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3(13):72.
[2]? 李恩杰,田立華,燕東海.2型糖尿病并發(fā)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與耐藥性[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1,10(1):53-56.
[3]? 李惠平,王學群,李強.2型糖尿病患者微生物感染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性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6):13-15.
[4]? 章琳,王小艷.老年2型糖尿病并發(fā)肺部感染50例病原學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1,40(1):42-44.
[5]? 侯廣道,莫新玲.2型糖尿病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性研究進展[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12,32(12):1488-1491.
[6]? 胡曉姣,謝璇.血清HMGB1、esRAGE水平與2型糖尿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34(5):637-641.
[7]? 劉道中.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特點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12):2932.
[8]? 榮光,唐煒立,周智廣.新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總膽紅素與外周動脈內膜中膜厚度的關系[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0,18(2):643-646.
[9]? 陰津華,黎明,唐紅麗.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聯素/瘦素比值與冠狀動脈病變的關系[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0,11(18):878-881.
[10]? 杜永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9(33):4571-4573.
[11]? 南楠,金澤寧,楊澤.脂聯素基因多態(tài)性與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關聯研究[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33(4):421-426.
[12]? 楊小東,王海.2型糖尿病伴發(fā)腔隙性腦梗死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2012,11(7):726-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