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悅悅+師海波+高華
摘要:目的研究消痔方顆粒的抗炎止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腫脹、角叉菜膠致大鼠足腫脹、組胺致大鼠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棉球誘導大鼠肉芽組織增生和角叉菜膠致大鼠胸膜炎模型,觀察消痔方顆粒的抗炎作用;采用熱板致小鼠疼痛反應和冰乙酸致小鼠扭體反應模型,觀察消痔方顆粒的止痛作用。結果與對照組比較,消痔方顆粒各劑量組均能顯著抑制小鼠耳廓腫脹(P<0.01),高中劑量組顯著抑制大鼠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肉芽組織增生和胸腔滲出液白細胞總數(shù)(P<0.05或P<0.01或P<0.001),高劑量組能顯著抑制大鼠足腫脹和胸腔滲出液體積(P<0.05或P<0.01);與模型組比較,消痔方顆粒高劑量組能顯著提高小鼠的痛閾和減少小鼠扭體反應(P<0.05)。結論消痔方顆粒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和一定的止痛作用。
關鍵詞:消痔方顆粒;抗炎作用;止痛作用
中圖分類號:R-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7)12-0067-03
肛腸痔瘺病俗稱痔瘡,是臨床常見的肛腸疾病,目前對其的治療應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已達成共識[1]。消痔湯方來源于已故全國首批名老中醫(yī)陸永昌主任醫(yī)師的臨床經(jīng)驗方,由熟大黃、金銀花、土茯苓、連翹、漏蘆等九味藥材配伍而成,具有清熱解毒,行氣化瘀,消腫止痛之功能,用于治療因氣滯血瘀兼濕熱毒所致痔瘡[2]。為傳承名老中醫(yī)治療痔瘡臨床驗方,課題組采用現(xiàn)代制劑提取制備技術,將臨床經(jīng)驗方消痔方制備成口服固體制劑消痔方顆粒。本實驗觀察消痔方顆粒對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腫脹、角叉菜膠致大鼠足腫脹、組胺致大鼠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棉球誘導大鼠肉芽組織增生、角叉菜膠致大鼠胸膜炎、熱板致小鼠疼痛反應和冰乙酸致小鼠扭體反應模型的影響,評價其抗炎和止痛作用,為其臨床應用提供實驗依據(jù)。
1實驗材料
1.1實驗動物KM小鼠,雌雄兼用,體重19~22 g,SPF級,動物合格證號211002300016301;SD大鼠,雌雄兼用,體重140~170 g,SPF級,動物合格證號購211002300017152和211002300019720,均由遼寧長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飼養(yǎng)于吉林省中醫(yī)藥科學院實驗動物中心,環(huán)境溫度(22±2)℃,相對濕度50%~60%。根據(jù)實驗性質和性別分籠飼養(yǎng),自由采食飲水。
1.2受試藥物消痔方顆粒,深棕色粉末,制粒前不含賦形劑的藥粉,每克含生藥3.79 g,由課題組自制,批號:20150401;痔速寧片(遼寧康博士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9983111,批號:150101013),臨用時均以水配成所需濃度的混懸液。
1.3主要試劑角叉菜膠(沈陽藥科大學中藥系);磷酸組織胺(上海麗珠東風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批號:011113);伊文思藍(上海譜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RS8420B35);二甲苯、丙酮、冰乙酸(北京化工廠產品,分析純)。
1.4實驗儀器BT 125D分析天平(德國賽多利斯公司);YLS-Q4耳腫打耳器(直徑8 mm,山東省醫(yī)學科學院設備站);游標卡尺(上海量具刃具廠,測量范圍0~155 mm,精確度0.02 mm);752型紫外分光光度計(上海第三分析儀器廠);HH-W21-420 型電熱恒溫水浴箱(上海躍進醫(yī)療器械廠);800B 型臺式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GL-8402 型熱板測痛儀(浙江寧海白石電子儀器廠);PYX-DHS 型隔水式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上海躍進醫(yī)療器械一廠)。
2實驗方法
2.1抗炎作用藥效學實驗研究
2.1.1對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腫脹的影響[3]取小鼠60只,隨機均分5組,分別為對照組、痔速寧片組(1.8 g/kg/d),消痔方顆粒高、中、低劑量組(5.6、2.8、1.4 g/kg/d),連續(xù)ig給藥5 d,1次/d,末次給藥前饑餓16 h,末次給藥1h后每鼠右側耳廓前后兩側均勻涂布二甲苯50 μL,左耳作為自身對照,涂耳1 h后脫臼處死,剪下雙耳,用直徑為9 mm的打孔器在兩耳耳廓相應部位打下耳片,電子天平稱重,以每鼠左右耳片重量差作為腫脹程度。
2.1.2對角叉菜膠致大鼠足腫脹的影響[4]取大鼠50只,隨機均分5組,分別為對照組、痔速寧片組(1.3 g/kg/d),消痔方顆粒高、中、低劑量組(4、2、1 g/kg/d),連續(xù)ig給藥5 d,1次/d,末次給藥后1 h每鼠右后足足趾腱膜下注射0.5%角叉菜膠0.1 mL,注射后每1 h分別測定左右足趾和踝關節(jié)直徑,測定6 h,以每鼠左右后足趾及踝關節(jié)圓周和之差作為腫脹程度。
2.1.3對組胺致大鼠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的影響[5]取大鼠50只,隨機均分5組,分別為對照組、痔速寧片組(1.3 g/kg/d),消痔方顆粒高、中、低劑量組(4、2、1 g/kg/d),連續(xù)ig給藥5 d,1次/d,末次給藥后1 h每鼠背部皮內注射組胺50 μL(4 mg/mL),立即尾靜脈注射1% 伊文思藍4 mL/kg,20 min后斷頭處死,剝皮測著色皮斑面積,將藍斑剪碎浸泡于4mL丙酮生理鹽水(7:3)中,浸泡24 h,離心(3000 rpm/min),取上清液,以正常大鼠皮膚為對照,分光光度計610 nm波長處測光密度。
2.1.4對棉球誘導大鼠肉芽組織增生影響[6]取大鼠50只,隨機分成5組,分別為對照組、痔速寧片組(1.3 g/kg/d),消痔方顆粒高、中、低劑量組(4、2、1 g/kg/d),連續(xù)ig給藥3 d,1次/d,各組大鼠乙醚淺麻醉,兩側腋窩用碘酒消毒,70%酒精脫碘,將已滅菌干燥的棉球(棉球重50 ± 1 mg,高壓滅菌后,每個加入氨芐青霉素1 mg/0.1 mL,50℃烘干)植入雙側腋窩下,術后繼續(xù)給藥7 d,術后第8 d斷頭處死大鼠,剝離棉球肉芽組織,70℃烘干后稱定重量,以棉球肉芽組織干重減去原棉球重量作為肉芽組織增生量。
2.1.5對角叉菜膠致大鼠胸膜炎的影響[7]取大鼠50只,隨機分為5組,分別為對照組、痔速寧片組(1.3 g/kg/d),消痔方顆粒高、中、低劑量組(4、2、1 g/kg/d),連續(xù)ig給藥5 d,1次/d,末次給藥后1 h每鼠右側胸腔注入0.5%角叉菜膠0.5 mL,5 h后斷頭處死大鼠,測定胸腔滲出液體積和白細胞總數(shù)。
2.2止痛作用藥效學實驗研究
2.2.1對熱板致小鼠疼痛反應影響[8]選取在熱板溫度(55 ± 0.5)℃條件下,痛閾值在5~30 s之間小鼠60只,兼顧體重和痛閾值隨機分成5組,分別為對照組、痔速寧片組(1.8 g/kg/d),消痔方顆粒高、中、低劑量組(5.6、2.8、1.4 g/kg/d),連續(xù)ig給藥5 d,1次/d,末次給藥后1 h、3h和5 h分別測定小鼠在熱板溫度(55 ± 0.5)℃條件下的痛閾值。
2.2.2對冰醋酸致小鼠扭體反應的影響[8]取小鼠60只,隨機均分5組,分別為對照組、痔速寧片組(1.8 g/kg/d),消痔方顆粒高、中、低劑量組(5.6 g/kg/d、2.8 g/kg/d、1.4 g/kg/d),連續(xù)ig給藥5 d,1次/d,末次給藥后1 h,每鼠腹腔注射0.8%冰醋酸0.2 mL,適應5 min后,記錄注射后5~15 min內小鼠扭體反應次數(shù)。
2.7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所得實驗數(shù)據(jù)以(x±s)表示,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結果
3.1對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腫脹的影響與對照組相比,消痔方顆粒各劑量組對小鼠耳廓腫脹均有顯著地抑制作用(P<0.01),且隨劑量增加抑制作用增強,痔速寧片所給劑量亦對小鼠耳廓腫脹有顯著地抑制作用(P<0.01)。結果見表1。
4討論
炎癥是具有血管系統(tǒng)的活體組織對組織損傷或致病因子侵入所發(fā)生的防御反應。炎癥滲出組織腫脹是炎癥早期的重要指標,致炎劑二甲苯作用于耳廓,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5-羥色胺等血管活性胺類,引起耳廓微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升高,組織液外滲,引發(fā)水腫[9];致炎劑角叉菜膠引起局部白細胞浸潤、前列腺素E2合成增加和補體系統(tǒng)的激活,致炎后1 h內的水腫主要由組胺和5-羥色胺釋放引起;致炎后3 h時,主要由前列腺素E2引起,2期之間的水腫主要有激肽類物質維持[10]。消痔方顆粒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腫脹和角叉菜膠致大鼠足腫脹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組胺引起大鼠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有拮抗作用。棉球肉芽腫模型是慢性炎癥模型,病灶內主要有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的浸潤及多種炎癥介質的釋放,同時成纖維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增殖,形成肉芽組織[11],與臨床上某些炎癥的后期病理改變相似,對大鼠棉球肉芽組織增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角叉菜膠復制的大鼠胸膜炎模型是以炎性滲出和白細胞游走為主要改變的急性炎癥模型[7],消痔方顆粒明顯減少大鼠胸腔滲出液體積和滲出液中白細胞總數(shù)。同時,消痔方顆粒抑制冰醋酸所致小鼠扭體反應次數(shù),提高熱板致小鼠疼痛模型痛閾值,表明其有止痛作用。本實驗為消痔方顆粒系統(tǒng)的藥理機制研究和臨床應用提供了藥效學基礎。
參考文獻:
[1]楊玉琪,倪凱,趙遠.淺析治療痔瘡的外用中藥制劑及其特點[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07,28(11):30-31.
[2]陸維娜,陸峰.陸永昌[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138.
[3]谷捷,李鑫,余黃合,等.二甲苯致小鼠耳腫脹急性炎癥模型的建立[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36(5):32-35.
[4]肖百全,朱少璇,楊威,等.角叉菜膠致大鼠足腫脹模型的探討與機制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8,3(23):63-65.
[5]段小花,楊蓮,李欽,等.皮內與皮下注射磷酸組胺對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實驗結果的影響[J].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8,31(4):35-37.
[6]趙曉娟,陳根林,王萌,等.芍芪多苷的抗炎及其作用機制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08,24(2):139-142.
[7]黃媛恒,陳健,黃仁彬,等.玉郎傘提取物對模型大鼠胸膜炎TNF-α、PGE2、NO的影響.中國藥房,2010,21(3):200-202.
[8]喬敏,孟莉,向紹杰,等.盆炎凈顆粒的藥效學實驗研究[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11(7):207-209.
[9]郭文賢,戴衛(wèi)波,梅全喜,等.利尿合劑抗炎鎮(zhèn)痛及體外抑菌作用研究[J].藥物評價研究,2017,40(2):201-205.
[10]Kale M,Misar AV,Dave V,et al.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Dalbergia lanceolaria bark ethanol extract in mice and rats.J Ethnopharmacol,2007,112(2):300-304.
[11]Gupta M,Mazumdar UK,Sivakumar T,et al.Evaluation of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chloroform extract of Bryonia laciniosa in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s[J].Biol Pharm Bull,2003,26(9):1342-1344.
(收稿日期:2017-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