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福杰,柳廣弟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北京 102249
培養(yǎng)模式
理工科課堂合作學習與人文關懷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姜福杰,柳廣弟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北京 102249
本文針對理工科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將合作學習與人文關懷引入教學全過程,以“石油地質學”小班授課為契機,嘗試在知識傳授、課堂研討和專題調研三部分進行了該模式的應用。應用結果表明,教學開始前對學生整體情況進行分組,并在不同階段,分別采用合作學習與人文關懷,對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主動性,鍛煉學生合作意識和能力,提高整體學習成績具有很好的作用。
合作學習;人文關懷;石油地質學
“石油地質學”是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的簡稱,是石油或地質高校資源勘探工程專業(yè)非常重要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課程的主要內容是闡釋油氣成因、成藏和分布規(guī)律三大理論問題,綜合性強[1],并且涉及較多機理方面的知識。這就使得該課程與大多數(shù)理工類課程一樣,在講授過程中,容易使學生感覺枯燥、乏味,課堂氣氛不夠活躍,聽課過程吃力,注意力分散等問題。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非常重視本科教學,對專業(yè)課程教學嘗試實施小班授課制度。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小班授課的優(yōu)點并使得理工科課堂變得活躍、提高學生參與度,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嘗試合作學習和人文關懷的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合作學習有著嚴格的定義,一般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2-3]。這種方式主要是鼓勵學生為集體的利益和個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務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4]。
合作學習最早興起于美國,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提出,在70至80年代中期發(fā)展迅速[5]。這種學習方式對于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整體上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等方面效果顯著,后來這種學習模式被世界各國廣泛關注并實施。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嘗試這種方式[6]。
合作學習實際上是一種學習上的互助,變孤立個體學習為團隊、小組多人相互協(xié)作學習。從意識層面來講這種方式使得學習不僅僅是個人的事,而是變?yōu)榧w的事情,積極性、主動性、表現(xiàn)欲等都會被激發(fā),從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合作學習對培養(yǎng)學生知識外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競爭意識、平等意識、承受能力、主動學習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7]。
人文關懷在近幾年經(jīng)常被理工科教師提及。實際上是希望通過人文關懷,給予課堂一種情懷。單從人文關懷的概念來講,一般認為發(fā)端于西方的人文主義傳統(tǒng),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價值[8]。其內涵是在理順人與其他種種對象的關系中,確立人的主體性,從而確立一種賦予人生以意義和價值的人生價值關懷,實現(xiàn)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9]。而人文關懷貫徹途徑: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關注感受和需求;完善關懷機制。
大學課堂作為學生集中受教育、獲得知識的場所,其意義是相當深遠的。但目前大學課堂經(jīng)常要面對的是出勤率低、聽課率差、參與度不高等一系列尷尬的問題。究其原因,課堂未與時俱進,沒有味道。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幾十年,課堂教學模式變化并不大,仍然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聽。再看理工科課堂的教學,教師傾盡所有闡釋原理,學生卻心思不在其上,其核心在于學生和教師并不在相同的認知層面,缺少人文關懷,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課堂教學的目的是傳授知識,受課程性質的影響,知識類型有明顯差異。理工科課堂主要是自然科學、工程科學類知識,也就使得知識傳授過程具有嚴謹、縝密的特點。這種傳授實際上是讓學生掌握原理、技能,但對更深層次的精神層面的熏陶是不夠的。學生來到課堂,不僅僅是收獲知識,更需要獲得精神食糧。這種精神層面的需求,是當代學生更加渴求的,也是現(xiàn)階段激發(fā)學習和創(chuàng)造潛能,未來不斷突破創(chuàng)新的源動力所在。
經(jīng)常有人講,大學更多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那么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能力?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也有人說,綜合能力。當然,綜合能力可以涵蓋所有,那么,這種綜合能力誰來培養(yǎng)?又如何確保學生獲得自己如愿、老師和家長滿意、社會需要的綜合能力呢?同樣需要人文關懷。
教學過程中,在授課之初,對學生的總體情況進行較細致的了解,然后參照學生前兩年綜合測評和專業(yè)課成績進行分組,同時兼顧小組成員作用發(fā)揮程度,以確定數(shù)量。在實際教學中將學生分為5人一個小組。小組自己推薦組長1名,負責小組相關工作的開展。在針對石油地質學核心內容學習過程中,每一部分都安排一定時間,由小組完成學習報告和心得體會。并安排專門時間進行針對性的討論和交流,充分發(fā)揮小組集體學習的作用。
如針對“石油地質學”第三章圈閉和油氣藏中關于圈閉部分,涉及3種基本類型,每一種基本類型又包括若干種分類型。在課堂教學中,隨機請小組板書完成每一種類型的結構框圖,看看不同小組需要幾人方能完成所有類型的圖示,并合影留念。這一過程,讓學生們在努力協(xié)作中,學到知識,同時體會到價值,增加了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并獲得了自信心和集體榮譽感。此外,結合實際科研中遇到的問題和生活中復雜的現(xiàn)象,順帶強調學習知識的意義。如對學生講,在物理學的混沌理論中曾出現(xiàn)過一句話:課本的知識是對復雜自然現(xiàn)象的最簡單的再現(xiàn)。那么還有什么理由學不好呢?圈閉理論使得油氣勘探從沒有理論的盲目找油,變得有規(guī)律可尋,對油氣勘探具有重要的意義。這里體現(xiàn)的不是圈閉本身,而是勘探者的智慧。從而激勵同學學習和探索的動力。
課堂討論實際上對于課程學習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課堂討論中,有一些或者相當一部分同學會因為對知識內容掌握、理解不到位,不敢輕易發(fā)言,甚至有疑問的時候也不愿提問。這時候,凸顯了合作學習和人文關懷的價值。針對課程內容,安排一定量的課堂討論,請每一位同學發(fā)言,這種發(fā)言的組織要首先按照小組內部討論,然后小組代表發(fā)言。同學當著大家的面不敢說的問題,小組內部可以交流,小組交流過程一些基本問題就可以被解決掉,提出來的都是共性的問題。這種情況,小組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學習,也可以針對有爭議的觀點,充分地發(fā)表見解。對于提高大家的深入思考和學習興趣很重要。人文關懷就體現(xiàn)在這種以同學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討論形式(圖1)。讓每一位同學都有合適的機會和方式發(fā)言、表達觀點。在課堂討論中,要針對性地設定討論題目,限定發(fā)言時間,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增長時間意識、規(guī)矩意識和總結能力。如在石油地質學教學中,在油氣成因部分,對原始有機質來源、干酪根的形成部分設定專門討論,讓同學們聯(lián)系古生物演化歷史,結合地史,討論國內外典型含油氣盆地主力烴源巖形成的地質背景,加深知識的理解和思路的拓寬;在儲集層和蓋層教學中,針對儲蓋層的矛盾性和共同性開展討論,對比理解孔隙度和滲透率及毛細管力的作用。在后續(xù)章節(jié)中,也設定討論內容,加深理解。
圖1 課堂討論的合作學習模式
專題調研是體現(xiàn)合作學習價值的另外一種重要形式(圖2)。專題調研中,要充分發(fā)揮同學們集體的智慧。但本科學習階段,調研的知識點又不宜過于深。因此要設立合適的調研內容。此外,為了充分發(fā)揮各小組知識的獲取和傳達能力,調研的題目不宜千篇一律,應該讓小組有選擇的機會,同時,針對某一知識點,小組的題目也可以相同。這樣的調研保證了同學們對知識深度的把握,同時可以很好地拓展所有學生的知識視野,并且有比較的情況下,調研會變得更加主動和積極。對于調研的題目,主要有:毛細管力與油氣運移、干酪根與生烴模式、油氣二次運移的動力、儲集層孔隙空間類型、碳酸鹽巖儲層巖溶作用、懷特與圈閉理論、天然氣成因類型判識圖版、油氣源對比、油氣成藏地質條件的定量化研究等方面的調研。
這里的人文關懷主要體現(xiàn)在調研報告的匯報中。各小組匯報的時候,采用了隨機選擇隊員匯報的方式,這種做法學生們會感到新奇。另外,約定小組完成的文字報告和匯報的分數(shù),代表小組成員的分數(shù),這樣,在不確定匯報人的前提下,每一位小組成員都會用心準備,保證了學習的效果(圖2)。
圖2 專題調研過程中的合作學習模式
(1)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鍛煉參與意識、團隊意識,增強學習主動性的很好的方法。
(2)人文關懷是在知識傳授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尤其是對思想境界的熏陶,尤為重要。
(3)“石油地質學”教學中,將合作學習與人文關懷運用其中,在知識傳授過程、課堂討論過程和專題調研過程進行了嘗試,取得了非常好的應用效果。
[1]柳廣弟,高先志,李濰蓮,等.“石油地質學”精品課程建設的經(jīng)驗與啟示[J].中國地質教育,2008,17(4):109-111.
[2]劉福泉.走向合作型學校[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3]王坦.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4]DAVIDSON N.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Mathematics:A Handbook for Teachers[M]. Menlo Park: Addison-Wesley,1990.
[5]SELINKER L.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J].Interlanguage,1972(10):209-230.
[6]丁邦平.合作學習:大面積提高學業(yè)成績的理論與方法[J].外國教育資料,1988(5):46-50.
[7]VERMETT P.Four fatal flaws: Avoiding the common mistakes of novice user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J].The High School Journal,1994(2~3): 225.
[8]阿倫.布洛克.西方人文主義傳統(tǒng)[M].董樂山,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7.
[9]盧德生.人文關懷、成功體驗助力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教育科學論壇,2017(2):14-17.
cooperative learning; humanistic care; petroleum geology
G640
A
1006-9372(2017)04-0004-03
Title: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Humanistic Teaching Mode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uthor(s):JIANG Fu-jie, LIU Guang-di
2017-05-23。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級教改項目(00001067)。
姜福杰,男,副教授,主要從事石油地質和油氣資源評價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投稿網(wǎng)址: www.chinageoeducation.net.cn 聯(lián)系郵箱:bjb3162@cugb.edu.cn
姜福杰,柳廣弟.理工科課堂合作學習與人文關懷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地質教育,2017,26(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