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輝
摘要:教師培養(yǎng)學生樹立批判性思維來進行閱讀非常有必要。學生開展閱讀不僅僅是從文章中獲取相關的知識,同時更是培養(yǎng)一種思維模式,批判性思維既能夠抓住作者文章的寫作中心,又能夠從文字中結合自身的感觸讀出別樣的滋味。本文主要探究了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開展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 ? 閱讀教學 ? 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已經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通過理解文章主旨來應付更多的考試題目,也開始向培養(yǎng)學生獨立意識以及批判性思維能力方向延伸。但是,受長久以來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試閱讀技巧的引導,學生漸漸失去了批判閱讀的意識,同時也失去了原本所存在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應當結合這一現(xiàn)狀制定相應的解決策略,以便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讓學生徜徉在書籍的海洋中不斷吸取新的知識。
一、營造寬松的閱讀氛圍,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在傳統(tǒng)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為了保證學生不對文章產生偏頗的理解,為學生規(guī)定了一系列的閱讀思路,甚至格式化的指導學生去抓文章中的關鍵字句,從而使得學生的閱讀思維模式漸漸地僵化。
首先,教師應當打破這一教學觀念,努力為學生營造寬松的閱讀氛圍,不為學生規(guī)定閱讀順序和閱讀思路,完全讓學生自由發(fā)揮想象力來探索文章作者的寫作意圖。
其次,教師在課堂閱讀階段結束后可以要求學生站起來在全班學生面前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教師不能因為學生所理解的主旨與文章官方的主題不符就對學生的回答提出批評或者全盤否定,教師可以讓學生向大家分享為何是這樣理解的,又從哪些地方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當然,如果是完全錯誤的理解,教師可以委婉地向學生指出,從他所給出的理由中找到他理解的漏洞并提示學生是否換一種思路理解更好。另外,教師也可以統(tǒng)計全班學生對主題的不同理解,通過開展課堂辯論活動讓學生之間進行思維火花的碰撞,從而讓學生在交流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并在激烈的討論中淘汰一部分理解完全偏頗的思路。
二、鼓勵學生質疑他人的觀點,并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論斷
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關鍵在于學生是否有意識并有勇氣去質疑他人的觀點,甚至是教材里的一些觀點,教師首先可以通過實際事例教導學生別人的觀點,甚至教材中的觀點都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學生作為閱讀者應當帶著只是借鑒和參考的心理去進行閱讀和理解這些觀點,當然如果有十足的把握證明這一觀點是錯的,教師也應當鼓勵學生勇敢地提出來。
現(xiàn)實中有很多事實可以證明,敢于質疑他人的觀點是發(fā)現(xiàn)真理的一個潛在條件,比如歐幾里得幾何原理中得到的論斷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度延續(xù)了2000多年都被認為是權威的論斷,但是數(shù)學家卡爾特敢于質疑并最終證明出這一定理并不一定在所有的空間都適用,最終得到大家的認可。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教師可以在生活中積極積累并在課上講給學生聽,從而讓學生樹立敢于質疑他人的意識,并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從而幫助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的批判性思維。
三、拓展閱讀范圍,接受多元思維熏陶
除了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的意識,教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閱讀一些觀點完全相悖的文章來讓學生了解世界上沒有完全的對與錯。而教師通過開展多元化的文本閱讀,讓學生認識不同的觀點乃至對立的都有其存在的合理之處,學生在閱讀中也是如此,如果學生在閱讀之后所得出的觀點與別人的理解不同,并不是說這樣理解就是完全錯誤的,而對方理解就是完全正確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不僅有助于拓展學生閱讀理解的思路,活躍學生的思維模式,對于學生培養(yǎng)閱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都有很好的效果,教師應當做好長期訓練的準備,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批判性的思維。
參考文獻:
[1]吳希元.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J].中華少年,2016,(25).
[2]陳汝年.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J].中學語文,2016,(6).
(作者單位:福建省寧化縣城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