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屬長江水系淮河支流,位于河南省東南部,以河床積沙多而得名。歷史上,沙河航運發(fā)達,沙河上游洪水暴漲暴落,河槽不穩(wěn)定,形成彎多、灘多、潭多、險工多。歷史上沙河素有“銅頭鐵尾豆腐腰”之稱,水害危害很大。當年劉鄧大軍兵臨沙河,正是漲水季節(jié)。
沙河汛期高峰,浪大水急,水面寬百米,水深3米至10米,要在這樣一條大河上架一座寬4米多,可供大軍汽車、馬車、炮車、載重部隊順利通過的堅固浮橋,談何容易?還別說同時需要200條載重10噸以上的大船,200多根4米至12米的木樁,2萬多斤繩索和大批水手、群眾參與……這些艱難情況,劉鄧大軍當時都分析到了,最后,他們把渡口選擇在下溜渡口(現(xiàn)為沈丘縣新安集鎮(zhèn)下溜村)等地的一段凹形河段,這里河床較窄,可以節(jié)約材料和時間;拐彎處水流較緩,便于浮橋固定;兩岸都有大片的林木,便于防空和隱蔽。很顯然,這是一個最佳的搶渡地點。
如今站在沈丘縣下溜村沙河大堤往下看,綠蔭蔥蘢,水鳥盤旋,兩只輪船??吭谙铝锒煽谔?,準備往外運送貨物。70年前劉鄧大軍就是在這片土地上踏過黃泛區(qū)、搶渡沙河,突破千里躍進路上的又一道天然屏障。
當年劉鄧大軍來的時候,祝云生才9歲。現(xiàn)80歲的老人依然清楚地記著大軍來時候的情景。“戰(zhàn)士們穿得都破破爛爛的,有的穿草鞋,有的穿布鞋,都有補丁,但他們走起路來還是規(guī)規(guī)整整的。他們不擅闖民宅,也不打擾老百姓,等天黑了,就住在柳樹底下。”
“就是劉鄧大軍過沙河的渡口。那一年,俺也差點丟了命?!弊T粕崔嗖蛔〖拥那榫w對記者說,“你可不知道,當時有多危險!當時飛機就在我們頭頂上盤旋,撂炸彈。俺家7月里老母雞孵了一窩小雞娃兒,炸彈落到我們家,房子炸塌了,一窩雞娃兒也都炸死了,當時小雞都正叨食嘞!”
當時,為了保證劉鄧大軍順利渡過沙河,當?shù)厝罕妿椭筷犛蔑?、柴草鋪設了30里長的道路,有4座浮橋連接沙河兩岸。廣大船民,響應號召積極貢獻門板、梁檁、渡船、繩索、糧食等。當時縣里還成立了一個近千人的架橋隊伍架設浮橋,群眾都積極貢獻渡船、門板等物資。
祝云生的同鄉(xiāng)祝守功記得,敵機三五成群不斷轟炸沙河兩岸下溜渡口,夜間被敵機投下的照明彈使沙河兩岸如同白晝。軍民連夜奮戰(zhàn),搶修被炸毀的浮橋、搶運物資、搶救傷員。在群眾的大力支援下,劉鄧大軍中路部隊于8月22日全部渡過沙河。
等劉鄧大軍渡過沙河,老百姓們就把浮橋拆掉,國民黨來時也就沒法過河了。國民黨的軍隊沒法過河,返回村子里就開始搶老百姓東西,還抓壯丁,嚇的成年人都不敢回村。“國民黨大部隊走了,留下個別小部隊在這守著,他們更是掠殺搶奪,無惡不作,簡直跟土匪沒什么兩樣。”祝守功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