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潔+劉凱
摘 要: 隨著不斷加快的城市化的浪潮,在各個城市的園林綠化建設中,需要在較短時間內(nèi)改善城市的現(xiàn)有景觀,這往往需要進行大樹的移植工程。通過大樹移植入城,可以快速且高效的來提高一座城市的園林層次品位和改善人們生活周邊的居住環(huán)境。當然也有部分人反對,認為移植大樹會對大樹的原產(chǎn)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嚴重破壞,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所以我們應該要科學辯證的看待問題。為此,本文主要對城市園林建設中大樹保護性移植技術的概況、特點、施工工藝及措施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 城市園林;大樹移植;特點;概況
隨著我國工業(yè)化、城市化、農(nóng)業(yè)化產(chǎn)業(yè)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品位不斷提升,生態(tài)健全、環(huán)境優(yōu)美、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成為新的城市的標識。伴隨道路拓寬建設、平房拆遷,很多大樹從舊城區(qū)采用新技術被精心移栽到新區(qū)。大樹移植在城市改建擴建工程中,已成為保護成林古樹和各種樹木,尤其是可見證城市歷史的樹木的有效手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移植大樹工作能保護城市的歷史,提升當?shù)氐沫h(huán)境質量和文化,其實也是一項文化保護工作。研究探討大樹移栽?;罴夹g,最大限度提高新植大樹的成活率和移栽質量,避免因大樹死亡造成資源和人財物力的浪費,實現(xiàn)移入地和移出地的生態(tài)雙贏,就成為了新形勢下廣大園林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其理論和應用上的雙重意義自不待言。
一、大樹保護性移植養(yǎng)護技術的概況
作為園林綠地養(yǎng)護的重要項目,大樹移植主要在現(xiàn)有樹木保護性移植中得到了廣泛地應用,是在調整高密度綠地結構中產(chǎn)生的作業(yè)行為。大樹栽植在新建綠地中是為對其特定要求進行滿足時 選用的種植技術。通常情況下,認為超過15到20厘米的樹體胸徑就是大樹,或者是20年樹齡的樹木都可以稱之為大樹。
在城市園林建設中,為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促使綠地建設大道良好的設計效果,一般在種植前期都具有較大的密度,隨著時間的推移,樹體會呈現(xiàn)出增大及增高的趨勢,原有空間將無法對樹冠繼續(xù)發(fā)育進行滿足,這種情況下,必須進行調整與抽稀處理。園林建設時種植設計、樹種選擇及植物配置是否合理將對調整力度的大小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
二、城市園林建設大樹移植的特點
1、移植成活難度大
大樹移植中,因為樹木具有較大的樹齡及較深的階段發(fā)育程度,導致樹木細胞再生能力的大幅度降低,受到損害的樹木根系在移植過程中則具有較慢的恢復能力。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樹體根系擴展范圍將在樹冠水平投影范圍以外,并在土層扎入極深。在一般帶土范圍內(nèi)樹體根系挖掘后具有較少的吸收根,近干的粗大骨干根木具有較高的栓化程度,這種情況下大樹具有極差的新根萌生能力,增加其成活的難度。大樹具有高大的形體,根系與樹冠之間具有較長的距離,在輸送水分中具有極大的難度,底上部枝葉具有較大的蒸騰面積,根系移植后水分吸收與樹冠水分消耗存在失衡現(xiàn)象,如選用的治理措施不當,將出現(xiàn)樹體失水干枯等問題。移植大樹必須帶有極重的土球,在起挖、搬運及栽植過程中,土球往往會出現(xiàn)損壞情況,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也會降低移植大樹的成活率。
2、移植周期長
為提高大樹移植的成活率,通常要求大樹移植前必須做好移植處理工作,從斷根縮坨到起苗、運輸、栽植及后期養(yǎng)護管理,移栽周期長短不同,最少為2、3個月,有時還需要1、2年。
3、工程量大、成本高
因樹體具有較大規(guī)格及大樹移植需要較高的移植技術,如僅僅通過人力則不能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處理,為此,必須選用大型機械設備,同時,為增加大樹移植的成活率,在移植成功后必須通過相應的養(yǎng)護管理技術,才能提升其成活率,由此可見,大樹移植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
三、園林建設中大樹保護性移植技術的應用
1、準備工作
選擇樹木:選擇生長健壯、長勢處于上升期的青壯齡樹木,但不宜選用生長過旺,新稍木質化程度低的樹木。在林內(nèi)選擇樹木時,注意選用干形良好,無病蟲害樹木,并且盡可能靠近公路坡度平緩處的樹木,防止土球傾斜過大不利于栽植。斷根縮坨:由于大樹根幅較大,樹干基部的吸收根多離心死亡,移栽時所帶土坨不可能帶走很多吸收根,就會造成大樹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代謝不平衡,導致移栽失敗。因此,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提前一年甚至數(shù)年采取措施,對選定的樹木進行斷根縮坨,促發(fā)土球內(nèi)生成大量吸收根,提高大樹移栽的成活率。
2、選樹編號
對大樹移植的樹種、樹齡、胸徑及樹冠等成分進行實地調查,進而對其移植目的進行確定及滿足。同時要對栽植地環(huán)境進行調查,確保其符合大樹生長的土壤及氣候等。
3、放線控樹
對吸收根分布的范圍進行分析與調查,以大樹主干為中心,在吸收根集中分布區(qū)域的外側20到30厘米位置,進行圓形開挖線的放置。通常情況下針葉樹在樹冠投影線位置20到30厘米的位置,闊葉樹在剪形后樹冠投影線20到30厘米的位置進行開挖。
4、打包固土
選用草繩對修整過的直徑低于120厘米的土球進行打包,選用麻繩對直徑在120到250厘米之間的土球進行打包。應將腰繩纏繞在土球中部和地面平行位置,應控制在土球25%的范圍,隨后改變纏繞方式,選用上下斜繞的方式進行捆綁,在腰繩纏繞時,利用木板對纏繩進行打擊,確保繩子能夠在土球內(nèi)嵌入一點,根據(jù)土質情況確定纏繞繩子的密度,如一般密度高的土質為砂壤土,密度低的為粘土。完成土球包扎工作后,選用機械將直徑在60厘米以上的土球裝車,通常機械定為起重機。
5、植樹坑開挖
植樹坑開挖的深度與直徑相比栽植的樹木土球應多出一些50厘米,根據(jù)樹木生長方式及生物特性進行栽植土配置,并將有機肥添加到里面。挖好后進行栽植土回填,坑深應對栽植樹木土球多出15到20厘米的高度,增加坑壁的粗糙程度,對增加回填土和坑壁之間的緊密程度十分有效,在坑深50%的位置停止灌水,確保其坑內(nèi)土凝固后,再將大樹栽植到坑內(nèi)。
6、卸車栽植
大樹移植的最佳時間段為秋季樹木停止生長階段與第2年春季樹木沒有發(fā)芽之間,大樹移植過程中,應確保移植時間在2天以下。選用起重機進行樹木卸車栽植,調整方向及土球高度與樹坑深度核實工作應在大樹落坑前進行,調整樹坑深度時,確保其高度在土球15厘米到20厘米之間。確保一次性完成土球落坑作業(yè),并將包裝物拆除。栽植土回填時,應同時進行回填及壓實作業(yè)。保護性修剪與處理起、運及栽植過程中損壞的樹枝與樹皮,摘除楊、柳、榆等樹木的葉芽,完成栽植工作后,應先將三角支撐進行搭建,在進行澆水施工,支撐拆除時間一般定為1年。
7、后期養(yǎng)護
養(yǎng)護是大樹移植成活率提升的重要保障。在養(yǎng)護過程中,必須確保土壤的濕度符合栽植需求,并能對根部水分要求進行最大限度地滿足。在樹冠位置應定期進行噴水作業(yè),特別是在氣候干燥、高溫等情況下,以此對樹冠空氣濕度進行有效提升,并將葉面溫度進行最大限度地降低,盡可能達到蒸騰作用減少的目的。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城市化的進程在不斷的加快,人們對城市環(huán)境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園林綠化工程是城市環(huán)境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大樹在園林綠化工程建設中被廣泛的應用,在園林綠化工程中合理應用大樹移栽技術,并做好后期大樹的保養(yǎng)工作是園林綠化工程的重要內(nèi)容。大樹移植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大樹移植的成活率,更能改善園林建設的質量,為城市園林建設植物景觀合理化配置提供了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王洪體. 樟子松、油松與白杄大樹移植中光合特性變化的初步研究[D]. 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 2013.
[2]溫都日嘎. 西蘇旗城市綠化中云杉、樟子松移植大樹康復技術研究[D]. 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 2011.
[3]王龍. 樹體輸液與菌根劑施用組合技術對城市大樹移植的影響[D]. 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 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