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水利水電工程上,大壩作為常見的水工建筑物,在對其進行施工時,不可避免要用到灌漿技術,同樣,灌漿技術的應用也決定著大壩自身的諸多性能,因此需要結合建設項目對大壩的相關要求,采用合理的灌漿技術對大壩進行建設。
【關鍵詞】水利水電;大壩施工;灌漿技術
1、水利水電工程大壩施工中存在的問題
1.1前期準備不足
水利水電工程前期的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建設的正常發(fā)展將直接起到指導作用和效果。在水利水電工程中,施工人員和技術人員需要事先對施工現(xiàn)場進行檢查,并根據(jù)工程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作出合理的安排。然而,許多施工單位在實際施工之前沒有重視施工前期的準備工作,施工成本有限,導致了野外工作的開展。這些施工往往依據(jù)施工的一些文件來判斷施工條件,造成管理不充分,不利于施工管理的正常開展。
1.2抗洪能力低
水利水電工程有關部門不需要防洪大壩,建設單位和施工人員仍按規(guī)定進行施工。雖然相應的工程已經(jīng)完成,但大壩本身的質量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經(jīng)過長時間的使用,難免各方面能力減弱,造成安全問題的出現(xiàn)。在水利水電工程中,大壩的建設主要是防洪和預警。在日常工作中,由于缺乏相應的管理,不能充分發(fā)揮大壩的功能,存在一些漏洞。
1.3施工控制方法問題
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應控制施工的控制理論和施工方法。在復雜的環(huán)境條件下,必須采取簡單有效的措施,事半功倍。但由于注漿施工控制在實際施工中還存在一些漏洞,還需進一步分析研究,以促進水利水電灌漿技術在水平上的提高。
2、灌漿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在大壩施工中的應用
2.1控制泥漿的流速
灌裝操作的大壩施工中的關鍵過程,所以它的操作有嚴格的要求,由于施工過程中水力大壩限制易受外界條件干擾,包括地質條件、澆注時,由于水泥漿凝結時間太慢,或在底部的基礎這種效應的影響,在漿液的凝結結構與原設計結構不匹配的情況出現(xiàn),影響了水利建設的影響。所以在混凝土施工中,灌漿法對泥漿流量進行修正控制,在灌漿過程中充填量逐漸增加,對泥漿流量的限制,使其能有效地吸收它,同時也能保證泥漿得到有效的凝結。在具體操作中,可以適當調(diào)整泥漿的水灰比或泥漿,使泥漿的相對密度發(fā)生變化,從而有效地控制泥漿的凝結速度。另外,采用間歇法填筑壩體,即在澆筑一層后,間隔3-6小時后,繼續(xù)進行注漿,以確保泥漿能夠有效凝結。
2.2控制壩體的漏水
水利大壩施工過程中,由于各種外界條件的限制,經(jīng)常出現(xiàn)漏水現(xiàn)象,嚴重影響了灌漿質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使用爆破現(xiàn)場漏水的爆破方式,損害的場地,然后使用了灌漿澆注的新途徑,以達到防水的目的,漏水現(xiàn)象,不過用這種方法解決,漏水的部分,需要對爆破振動的精確需求過大,一旦將導致松動、裂縫等部位,造成更多的麻煩,所以他們需要處理使用更有效的方法漏水現(xiàn)象。在這方面,模袋灌漿技術能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具體操作是將泥漿等材料放入尼龍袋中,堵塞漏水部位,也需要選擇較大尺寸的礫石作為補料,以確保灌漿效果。在與雙螺桿灌漿技術相結合時,由不同的管道將灌入水泥和外加劑中填充材料,可以達到良好的防滲效果。由于該方法更為有效,節(jié)省了加固費用,在大壩防滲施工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3對壩體接縫的灌漿
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最重要的是筑壩。施工質量直接決定大壩投產(chǎn)后的使用壽命。因此,大壩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每一道工序。在灌漿過程中,首先要結合施工項目施工的需要,合理選擇灌漿工藝。同時,注漿技術在壩體接縫灌漿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注漿法是最常用的三種注漿方法之一,為了使灌漿達到預期效果,灌漿方法的選擇應結合實際施工需要和科學選擇。箱型灌漿由于不堵塞回流管本身,故主要應用于壩體接縫灌漿。但它的缺點也很明顯。也就是說,建筑中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從節(jié)約成本的角度來看,不適合單獨灌漿施工。對于重復灌漿系統(tǒng),在重復施工的同時不易堵塞管道。這是一種更經(jīng)濟的灌漿方法。對于灌漿,除了灌漿壓力和本身的光滑均勻外,對灌漿的技術要求也很高。因此,應合理選擇壩體接縫灌漿方法,以達到預期效果。
2.4巖溶地區(qū)灌漿技術的應用
喀斯特地區(qū)大壩建設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難。首先,要對建筑的地形特點和特點做出合理的設計,并采取科學的措施進行施工。水利水電大壩施工過程有兩種不同的模式,一種是填筑,另一種是不充填。因此,作為施工技術人員,應根據(jù)喀斯特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以確保方案的制定科學合理。注漿技術在喀斯特地區(qū)的淺層地區(qū)將需要挖出砂,然后用水泥填充,這樣才能促進大壩整體穩(wěn)定性的提高,為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穩(wěn)定提供進一步的保護。在深喀斯特地區(qū)的建設中,喀斯特地區(qū)的深度在50米以上。對于這樣一個地區(qū),在實際施工中,需要采用最原始、最常用的施工灌漿技術,因為采用其他先進的技術手段會造成大量的資金浪費,也會導致工期的延長。施工人員傾向于通過普通注漿技術促進內(nèi)部材料的緩慢集成,對施工成本控制和穩(wěn)定性改善具有積極意義。
結論:
近年來我國的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數(shù)量不斷上升,工程技術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作為國民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xiàn)代社會對于施工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實際的施工中應當緊密的結合施工當?shù)氐牡乩砦恢煤蛯嶋H情況來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保證施工技術與工程建設之間的合理性自身統(tǒng)一性,以便于為工程的建設質量提供有效保證,促使其得到有效的運行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錦勤.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工作要點研析[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5,(11):45—50.
[2]鄭國.水利水電工程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探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16,(02):63—66.
[3]段保輝.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中關于環(huán)境保護的幾點思考[J].住宅與房地產(chǎn),2015,(19):78—83.
[4]李曉.開挖支護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chǎn),2015,(19):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