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官城內(nèi)郁蔥蔥
我幼年讀書,頗為用功。早知巴蜀大地,人杰地靈。多少文人墨客,流連至此,便不再離去?!皶钥醇t濕處,花重錦官城?!边@是杜甫的著名詩句,余音繞梁,千年不絕。因此,在我心中,成都應當是個無比婉約、柔軟的女子。
可是,當我第一次踏進校園,滿眼俱是郁郁蔥蔥,生機勃勃。迎新的學姐帶領我從東大門走進了學校,景色一覽無余。
這里可以說是四川大學最古老的一個片區(qū),所有文科類專業(yè)的辦公樓和教學樓,都像一種巍峨的昭示,滄桑地矗立著。潺潺的府南河沿著學校厚重的紋路緩緩流過,清風徐來,放眼望去,令人心曠神怡。老校區(qū)被命名為“望江”。我想,這不僅是因為它獨特的地理位置,還因為唐代才女薛濤的府邸“望江樓”,也立于學校一旁。
那該是一處多么清雅、幽僻的住所。大一時,我的第一堂漢語言文學必修課,便是在這里進行。
時至今日,我依然清楚地記得那日成都的杏花微雨,云淡風輕。混合著江畔裊裊升騰起來的霧氣,全班40多位同學擊鼓傳花,吟詩作賦,給了我一番別樣的感動。
“川大”的學業(yè)并不輕松,我最喜歡的便是在東區(qū)圖書館的荷塘旁邊讀書、曬太陽。很多時候,我都會暗自聯(lián)想,不知朱自清老先生的名作《荷塘月色》,是否也靈感于此。夏夜蟬鳴,波光粼粼的水面,折射月光所灑下的清輝。風姿綽約的小荷,展開裙擺一樣的花瓣,把沐浴在愛河中最美麗的姑娘都比了下去。還有閑暇的老人拿著魚竿垂釣,那煞有介事的專注樣子,引得不少行人駐足。
后來我才知道,荷塘里并沒有魚。人們捕捉的,不過是藏在泥污里的小龍蝦。放入桶中,活色生香。端上餐桌,便是一道最美味的消夏食品。而嘗進嘴里,香辣爽口,直催得人涕淚交流。沒有人不愛它。因為這就是名副其實的“川大”味道,成都味道。也是讓我在日后無數(shù)個思念時光中午夜夢回的,年少輕狂的味道。
人至期頤亦不休
高考發(fā)揮失常,是我短短20年生命中,感到最遺憾的事。沒能留在我魂牽夢縈的北方,品一口初冬的白雪,蜀地的靈秀同樣給了我厚積薄發(fā)的沖動。是金子總會發(fā)光。在教育部和學校的關愛下,我們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學子,組成了四川大學最出類拔萃的一個團體——吳玉章學院。
我始終記得,第一次在學院門口看見大教育家吳玉章的半身銅像時心里的悸動。清晨,我們在鏗鏘有力的口語練習聲中,迎接嶄新的一天。中午,在剛結束的高分子實驗中,小葉子把口袋里裝滿的學生們稀奇古怪的作品,都悉數(shù)變成了我們寢室裝點門面的工具。到了晚上,在未來商界精英阿訊的領導下,我們展開一場又一場頭腦風暴,話題縱觀古今,不論俗雅。也讓我這個中文專業(yè)的書呆子,在一摞摞的紙堆外,得到了觀念與精神的洗禮。
我還選擇了新聞學作為第二專業(yè)選修,吳玉章學院何其包容,不僅開放二專業(yè)平臺,甚至連三專業(yè),也可在學生量力而為的前提下,予以支持。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四川大學的校訓閃閃發(fā)光,鐫刻在每一個學生心中。我們身體力行的,正是“川大”賦予的多學科、多視角、多自由的學術態(tài)度。海外項目也是學院的知名特色。獎學金、交換生、課題交流,任何一種形式,只要努力,皆可爭取。
還記得大學四年,我們736寢室的姐妹們一起結伴游玩過成都那么多名勝古跡,有錦里的深邃、悠遠,有寬窄巷子的古樸、典雅,還有杜甫草堂的清新、明快,深知這塊土地長出的每一寸肌膚都充滿了濃濃的歷史厚重感,它們代表了一個王國或朝代的興衰。蜀繡、變臉、火鍋,還有那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市井文化,都足以代表曾經(jīng)繁盛、昌隆的蜀都文化,等待我們?nèi)ズ霌P、去傳播,贏得世界喝彩。
窗含西嶺千秋雪,動人的美景無處不在。而這雪的盡頭,便也該是我們心神向往的另一個國度吧。
君問歸期已有期
本科畢業(yè)那年,我成功考取了新華社成都分社。班上的同學出國的出國、讀研的讀研,還有去各大知名企業(yè)的,不勝枚舉。工作后不久,我又被外派往了新華社駐圣保羅分社。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漂泊的日子略顯凄苦。閑來無事,我總愛去當?shù)氐拇髮W走走轉轉,再尋覓一把當年天真、懵懂的快樂,卻終不能至。
至此,我終于明白,四川大學在無形之中,早已變成了我心口一顆亙古不變的朱砂痣。曠野的白月光哪怕再明亮,也不能斬斷我對它的依戀。或許到現(xiàn)在,也早已沒有了什么白月光,北國的豪邁、拉美的熱情,于我心中,已全部被中國西南那個多情而俏麗的坐標所吞沒。多少次我輾轉反側,躺在自己西半球的房間,夢回“川大”,想再一次回到寬敞、整潔的教室,再一次行走在校園,嗅一手荷塘芬芳,吃一口麻辣小龍蝦。
機會終于來了,2016年,恰逢四川大學120周年校慶,我意外地收到了母校的電子邀請函。打開智能手機,其中一張張似曾相識的圖片,美不勝收。那些年,我們曾徘徊過的基礎教學樓、東區(qū)第二食堂、情人坡,搭配古色古香的音樂,讓人不禁唏噓,不過短短十年時間,“川大”更美了,位于雙流的新校區(qū)的發(fā)展也更快更好了。四川大學用自己的方式,在我的心中密密麻麻地長出了我熟悉的樣子、記憶中的樣子、日新月異的樣子?;蛟S還有日后,我怎么想也想象不出的樣子。
君問歸期已有期。此刻,我站在圣保羅國際機場窗明幾凈的大廳,手中緊緊攥著那張飛往“川大”的機票。只有心懷陽光的學校,才會讓每一個從這里走出的學生,都倍感溫暖。四川大學的花期還有很長。下一個10年、20年、甚至50年,只要人文關懷不斷延續(xù),我一定還會親自赴約,看你花開芳華,冠蓋錦繡,為你披上最美的紅衣,絕不缺席。
因為我知道,風無論走過多少里,都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