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高考最初的記憶,是在一個晚春的雨天。遠方雷聲陣陣,面前的桌上擺著學校下發(fā)的文理科分班表。爸媽特意將經(jīng)歷過高考的堂姐請到家里來給我分享經(jīng)驗,她分析,理科可供選擇的大學和專業(yè)更多,拼一把的話我能上個不錯的二本。
雨停后我剛推開窗戶,草木的香氣迫不及待地鉆進我的小屋,頭腦也變得前所未有的清醒。最終我屏蔽掉外界一切聲音,遵從內(nèi)心的選擇,成為了文科班中的一員。
全年級16個班,文科班只占了5個,每個班的人數(shù)還比理科班少十余人。爸媽說我不懂變通,從小就是一根筋。其實,不用人提醒,我就明白自己的高考路,注定時晴時雨。
1
已經(jīng)換上了夏季校服,教科書也翻到了最后一頁,自習課沒開始,一輪復習的資料就鋪天蓋地地發(fā)了下來。我邊整理邊感嘆,這些就相當于高三的重量和夢想的厚度吧。
班主任在教室墻上設置了一個專區(qū),每個人都可以將所思所感寫在紙上貼在專區(qū)里,不署名也無所謂。我的紙條上僅有一個不太美觀的東方明珠塔,因為我一直向往上海的大學。想想看,在種有法國梧桐的街道上漫步,感受高樓林立下的繁華,目睹外灘江面上往來不斷的輪船,將會是多么愜意。
之前我將愿望深埋于心底,生怕說出來它就會消失,像暴露在陽光下的肥皂泡。但和人一樣,夢也需要光合作用,我擔心假如再不推自己一把,它就喪失了成為參天大樹的機會。
前高三時代,鬧鐘被我設在早晨5點,我跟著老師復習,迎接各類大考、隨堂測驗,成了文具店和教輔書店的???。地理課上講過一種空心樹,回憶起來,那時我的狀態(tài)就和它的狀態(tài)很像,盡管看起來比誰都忙碌,但心里依舊沒底,更不知道不安來自何處。
偶然間聽理科班的同學提起,老師為幫助理解,便給他們演示反應實驗,我露出一副不明覺厲的表情,實則卻很羨慕,羨慕課堂能像化學元素那樣多姿多彩。大概是由于選擇讀文科的同學都懷著滿腔孤勇,所以班上最熱鬧的場合也只存在于語文課上集體背誦課文的時候。老師經(jīng)常開玩笑地鼓勵說:“在沉默中爆發(fā)吧,孩子們!”
沒想到的是,尚未輪到我爆發(fā),我就被一場大雨給澆了個透心涼。
2
8月末,老師為我們帶回了一組名校試題,由此組織了摸底測驗。文綜選擇題比重大,所以成績最先出來。我和其他人一起擠到前排去看,可是一欄欄掃下去,我的名字卻始終沒有出現(xiàn)。
到了最后幾行,我終于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名字以及緊跟在后面的成績:12分,倒數(shù)第一名。我瞬間慌了,經(jīng)同學提醒才想起請老師幫忙查閱答題卡。原來,因為沒有分清AB卡,我填涂上去的答案全錯了位,僅有的12分還是碰巧。解不出難題的我沒有哭,成績退步的我沒有哭,但在如此低級的錯誤面前,我終于忍耐不住,眼淚大滴大滴地落在試卷上。上面有我花了兩個小時認真解出的答案,卻因為“不小心”而毀于一旦。
好在老師允許我保存那張答題卡,于是我便把它牢牢固定在了筆記本的第一頁,放在名字的左邊。經(jīng)過這件事,我開始學著記日記,用5分鐘回憶昨天發(fā)生的事和今天的計劃。正能量固然令人歡喜,但負能量我也得坦然接受,每天的24小時都是全新的,我不能將過去的錯誤再次搬上舞臺。
距高考10個月時,我用《詩經(jīng)》中的一句話形容心目中的它: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3
秋天緊跟在冷雨后,我在逐漸增加的衣衫上看到了高考的影子。每個人都在低頭趕路,給本就不明朗的氣氛里增添了一層沉悶,但意外的是,同學們反而更團結(jié)了。
中秋節(jié),住校生不能回家,我們這些走讀生就多帶幾塊月餅,趁著課間分出去;下雪后交通不便,住校生便將自用的暖瓶提到教室,好讓我們凍僵的手指快速恢復過來,記筆記時沒那么吃力。晚自習間隙,再有活力的人也會摘下眼鏡揉揉發(fā)脹的太陽穴,這時會有男生用褪色的學習機播放歌曲。《November Rain》的旋律從清晰度不太高的喇叭中傾瀉而出:“Everybody needs some time on their own! Don't you know you need some time all alone.(每個人都需要時間面對自己,每個人都需要時間享受孤寂。)”
教室里不知是誰模仿起英語磁帶中的朗讀腔,煞有介事地說:“聽力考試現(xiàn)在開始?!彼夂推v就這樣被笑聲擊退,待鈴聲響起,大家又低下頭沉浸于古今中外。
多虧這首歌的啟發(fā),我跟自己進行了一次對話。課堂上的內(nèi)容是針對班上所有同學的,我一味跟著老師,完全忽略了自己。哪里不會?哪里需要加強?我從來沒有預留出時間來提問。
后高三時代,鬧鐘依然設定在5點,我卻常常在它響起前就睜開眼睛,為的是提前將學過的內(nèi)容拿出來再看一遍,以免模糊了需要注意的點;為了縮短查閱時間,我把錯題從練習冊上剪下來,直接貼在空白本上,當精力足夠集中,不必懸梁刺股,也能扛過最艱難的時光。
大考小考接踵而來,有人常說,沒關(guān)系,反正已經(jīng)考麻木了。我卻時常提醒自己,絕對不能將麻木掛在嘴邊,也不能抱有類似的想法。麻木的另一個名字我聽說過,叫不思進取。心態(tài)可以變得越來越理智、冷靜,但在對待每道題時,要保持好奇和熱情,所謂的初心,不能止于誓師大會。
我記得曾聽到過一句很有趣的話:“神經(jīng)病就是重復做同樣的事,卻期待不同的結(jié)果。”我多次把這句話寫在日記里,用這碗毒雞湯來激勵自己。高考的天平上,一端是理想的大學,另一端卻不止是資料,還有我的淚水、汗水和笑容。不斷地重復為我增加了砝碼,也幫我贏來了不同的結(jié)果。領(lǐng)錄取通知書的那天,老師對我說恭喜,因為現(xiàn)在在我名字左側(cè)的,不是讓我淚流不止的答題卡,而是上海一所大學的名字。
回家路上,我特意繞了個遠,用不多的零錢買了枝紅玫瑰。店員用有點兒曖昧的表情問我:“要送給誰呢?”我笑了笑沒有說話。我要把它送給從高考中走來的自己。我這塊木頭,奮力燃燒才沒有被雨水澆熄,以手中的筆為槍炮,換來了最芬芳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