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币馑际钦f不輕易承諾自己無能力做到的事,會讓人相信你的能力,達到“言必信,行必果”。這說明瓷器已滲透在平常百姓生活之中。
瓷器為何物?瓷器是瓷質(zhì)器皿,是用高嶺土等物質(zhì)燒制而成,質(zhì)硬而堅,以白色、黃色為多,比陶器細致、精細,這就是瓷器。瓷器是瓷窯燒制,作為我國的文化符號,瓷器最早出現(xiàn)在何年何月。千百年來眾說紛紜。
習(xí)近平主席指出,“不忘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chuàng)新”。瓷器在我國歷史悠久,科學(xué)地認知瓷器,在民間、在學(xué)界,仍沒有科學(xué)的界定;我國瓷器之名、位序,仍沒有形成科學(xué)認同。
我們當(dāng)今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歷史發(fā)生變遷的時代,是一個文化傳統(tǒng)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時代,要正視時代變遷對民族文化的瓷器帶來的挑戰(zhàn)。習(xí)近平主席說:“宣傳闡釋中國特色,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tǒng)、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fā)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豐厚滋養(yǎng);講清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yōu)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yīng)中國和時代發(fā)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xiàn)實基礎(chǔ)?!边@是強調(diào),對中國的文化要做到“四個講清楚”,對瓷器文化也應(yīng)當(dāng)如此,做到“四個講清楚”。以柴窯柴瓷為例,我們當(dāng)力求講清楚“柴窯出北地”中的“北地”何在,柴窯的歷史、柴瓷的身位、柴窯的特征、柴窯的形制、柴窯色澤釉色、柴窯的隱紋等文化問題,需要深入研究,給柴瓷文化身位以科學(xué)定位。簡要言說如下:
一、柴瓷之名
梳理文獻,關(guān)于柴瓷名謂之記載,可知有:清張宗楠《帶經(jīng)堂詩話》云:“后周時請瓷器式,世宗批其狀曰: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鼻鍎⑼^《在園雜志》曰:“瓷窯起于柴世宗,迄今將近千年,徒傳柴窯之名?!鼻逄票x著《文房肆考圖說》記述:“柴窯,后周柴世宗所燒,以其姓柴,故名?!鼻遑洞设b》云:“柴窯,在河南鄭州,周世宗顯德初年創(chuàng)設(shè)也。世宗姓柴,故以柴窯名之?!鼻逅{浦撰、鄭廷桂補輯《景德鎮(zhèn)陶錄》曰:“柴窯,五代周顯德初所燒,出北地河南之鄭州。其地本宜于陶,以世宗姓柴故名。然當(dāng)時亦稱御窯,入宋始以柴窯別之?!钡鹊?,不一而足。
在柴榮的時代,他倡工匠,建窯制,成窯瓷;柴瓷以柴氏之姓而定名,名副其實。我國其他名瓷多以地名名之,而柴瓷以姓氏人名名之,獨具特色。
二、柴窯柴瓷文化身位之排序
瓷器是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fēng)格的文化產(chǎn)品,既是禮器,也是我國的文化符號之一。廣泛流傳的瓷器排名,其位序在學(xué)界至今沒有得到認同。所謂的“五大名瓷排序”,有柴汝官哥定,有汝鈞官哥定,有鈞汝官定哥,有汝官哥鈞定,有官汝鈞哥定,有定汝官哥鈞等不同位序。這里面存在兩個問題,首先,對于瓷器的排序各執(zhí)一說;其次,如絞胎瓷、珍珠地、龍泉瓷、耀州瓷并沒有列入其中,也沒有進到五大名窯排序之中,需要論說之。
查閱以往歷史文獻,對柴窯柴瓷的位序有諸多之言說。如明董其昌《骨董十三說》中云:“世稱柴、汝、官、哥、定五窯,此其著焉者?!鼻宄陶堋陡G器說》云:“窯器,所傳柴、禹、官、哥、鈞、定可勿論矣?!鼻寮o曉嵐《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云:“有客攜柴瓷片索百金……柴瓷片且雨過天青,不過釉色精妙耳。究由人造,非出神功?!泵駠巯U民撰、余戟門增補《增補古今瓷器源流考》云:“相傳當(dāng)日請器式,世宗批其狀曰: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其瓷滋潤細媚,寶瑩射目,為古來諸窯之冠?!薄肚迕夭亍氛摯善鞅卦唬骸安?、汝、官、哥、定。蓋此五窯乃為著名之窯?!薄犊钭R第六·柴窯聲色之辨》云:“柴窯瓷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滋潤細媚,有細紋,足多粗黃土者,其制精,其色異,為古來諸瓷之冠。”《賞鑒第八》云:“柴窯為古來諸窯之冠?!彼{氏《陶錄》云:“柴窯滋潤細媚,有細紋,制精色異,為古來諸窯之冠?!泵駠w汝珍編述《古玩指南·瓷器》云:“其器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滋潤細媚,有細紋,制精色絕,為往昔諸窯之冠?!泵駠鴦⒆臃抑吨駡@陶說》云:“中國有陶始于神農(nóng)……,至?xí)x而始有瓷……,柴周以后降及宋世,柴、汝、官、哥、定、龍泉、鈞州、建安等名窯競出?!泵鞲咤ブ蹲裆藸牎肪砹堆嚅e清賞箋》上卷論官窯器,高子說:“說到窯器,一定要說到柴窯、汝窯、官窯、哥窯?!?/p>
對柴窯柴瓷的排序仍要深入研討,交換認識,力求達到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希望在學(xué)界、業(yè)界得到認可和認同,堅持交流互鑒,開放包容;取長補短,擇善而從;不要互相排斥,相互貶斥,才是正道。
三、《格古要論》記述“柴窯出北地”、“北地”何在?
在《格古要論》中記述:“世傳柴世宗時燒者,故謂之柴窯?!?/p>
柴世宗(921~959),中國后周皇帝,即柴榮。柴世宗柴榮,父名柴守禮、祖父柴翁是當(dāng)?shù)孛?。柴世宗,一稱周世宗,邢州堯山柴家莊人(今河北邢臺隆堯),漢族。著名五代時期后周皇帝,后周世宗皇帝,在位時間從公元955~959年,為期5年,終年38歲。他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內(nèi)侄和養(yǎng)子。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顯德元年(公元954年)繼郭威為帝,對軍事、政治、經(jīng)濟繼續(xù)進行整頓。軍事上,他嚴明軍紀,賞罰分明,又檢閱禁軍,募天下壯士,又選取優(yōu)異,選留精銳。政治上,他嚴禁貪污,懲治失職官吏。經(jīng)濟上,停廢敕額(朝廷給予寺名)外的寺院,招民開墾逃戶荒田;頒《均田圖》,均定河南等地60州租賦。擴建京城開封,恢復(fù)漕運,興修水利,修訂刑律和歷法,考正雅樂,糾正科舉弊端,搜求遺書,雕印古籍等。顯德二年起,伐后蜀,收秦(今甘肅秦安北)、鳳(今陜西鳳縣東)、成(今甘肅成縣)、階(今甘肅武都東)4州;此后又3次親征南唐,至顯德五年,得南唐江北、淮南14州。顯德六年,北伐遼,收復(fù)瀛(今河北河間)、莫(今河北任丘北)、易(今河北易縣)3州及瓦橋(今河北雄縣)、益津(今河北霸州)、淤口(今河北霸州東信安鎮(zhèn))3關(guān)。六年五月,周世宗正欲乘勝進取幽州,卻英年早逝。
后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周太祖駕崩,晉王榮按遺命在柩前即皇帝位,是為周世宗。他倡工匠,建窯制,成窯瓷;柴瓷以柴氏之姓而定名,名副其實。我國其他名瓷多以地名名之,而柴瓷以姓氏人名名之,獨具特色。
四、柴窯柴瓷的特點、特征、特色
無特色、無特征,無法成名。柴窯柴瓷具有特點、特征、特色“三特”之技。查閱和整合歷代文獻,有關(guān)柴窯柴瓷的特點,其代表性的評論有如下諸說:
明天順王佐《新增格古要論》云:“柴窯,其器天青色,滋潤細膩,有細紋,多足黃土粗,逝世少見。”明萬歷黃一正《事物紺珠》四十一卷云:“柴窯制精色異,為諸窯之冠?!泵鲝垜?yīng)文《清秘藏云》:“聞其制云: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清佚名《南窯筆記》云:“柴窯,周顯德年間寶庫失火,玻璃瑪瑙諸金石燒結(jié)一處,因令作釉,其釉色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響如磬,其妙四如。”清陳瀏(寂園叟)撰《陶雅》:“宋瓷中雨過天青一種,蔥倩靚麗,中有蚯蚓走泥紋,非康雍朝所能摹仿。”民國許之衡撰《飲流齋說瓷》:《概說第一》曰“宋最有名之窯有五,所謂柴、汝、官、哥、定是也”,《說窯第二》曰“柴、汝、官、哥、定一語為瓷學(xué)家之恒言,皆宋窯名也……。柴窯,在河南鄭州,即柴世宗所創(chuàng)也”。
綜上諸家言說,柴窯柴瓷的“三特”可概括為“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此“四如”影響深遠,并被諸家名瓷而冠之。
五、柴窯的形制特征
柴窯燒制的柴瓷,彰顯了柴瓷匠人的聰明智慧,使柴瓷獨居形制,歷代多有評價。如清王士禎撰《居易錄》記述:“柴窯,碧色,形制甚古,流光四射,非哥、定、宣、成諸窯能比?!鼻逍扃孀肚灏揞愨n》記述:“清人徐應(yīng)秋收藏一柴窯小盂,色鮮碧,質(zhì)瑩薄,人間罕有?!泵髁航B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記述:“漁洋山人曾見一貴人有一柴窯碗,其色正碧,流光四溢,真雨過天青色也?!鼻逅{浦撰、鄭廷桂補輯《景德鎮(zhèn)陶錄》唐氏《肆考》云:“今論窯器者,必曰柴、汝、官、哥、定,而柴之不可得矣?!泵駠n國鈞《瓷錄·柴窯》云:“論瓷者必曰柴汝官哥定,而柴久不可得矣,得其殘器碎片亦足珍貴?!边@一形制、形態(tài)的特點,不僅在當(dāng)時獨步天下,也可以說在名瓷中別具特色。
六、柴窯的隱紋特點
柴窯的隱紋特點有別于其他窯,官窯瓷器上的隱紋像蟹爪,哥窯器物上的隱紋如魚籽,只是所用釉料不如官窯好罷了。二窯燒出的瓷器常常發(fā)生窯變,形狀類如蝴蝶、禽、魚、鱗、豹等,這是因為分布在本色瓷坯上的釉發(fā)生了釉外變色,有的變成黃黑,有的變成紅紫,形象逼真可愛,這大概是火候變化形成的,否則無法理解。這樣的瓷器,似乎很難得到,后來又有董窯、烏泥窯,都效仿官窯,燒制的瓷器質(zhì)地粗糙而不潤澤,釉面爆裂,混雜于哥窯的制品中,后來像元代末年新燒的瓷器,還不如這些瓷器。近年來各窯燒制的瓷器,其中精美的也有可取之處,只有紫骨和粉青不太相似,如現(xiàn)在新燒的瓷器,與過去各窯燒制的瓷器品相相比,相差甚遠,也有粉青色的,但干燥無光華,而光華潤澤的已變成綠色。
習(xí)近平主席說: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須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fā)展道路。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華民族也一定能夠創(chuàng)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習(xí)近平主席還強調(diào):“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fā)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xiàn)。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也一定能夠創(chuàng)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薄耙愿母镝尫艅?chuàng)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讓一切創(chuàng)新源泉充分涌流?!睂ξ覈善?,當(dāng)努力“堅持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創(chuàng)新型發(fā)展,堅守中國文化立場,傳承中國文化基因,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汲取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不斷增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創(chuàng)造中化文化新輝煌?!?/p>
柴窯柴瓷的研究仍在進行時,仍在路上;諸多問題需要同仁同道形成合力,交換信息和研究成果。把柴瓷這一珍貴的文化財產(chǎn)挖掘好、傳承好、呵護好,讓它在當(dāng)今時代煥發(fā)出新的光彩,讓柴窯柴瓷文化蘊含在我們的多元文化之中,璀璨在中原的歷史文化之中,鮮活在鄭州市民的生活里,深邃在我們的精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