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分析了化工單元操作實訓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及成因,闡述了“先做后學”教學模式的由來及特點,最后用教學實證論述了“先做后學”教學模式在化工單元操作實訓教學中應用及效果。
[關 鍵 詞] 先做后學;教學模式;實訓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3-0182-01
一、化工單元操作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一)化工單元實訓教學的特點
化工單元操作實訓教學有很強的綜合性和系統(tǒng)性,要求學生能夠讀懂PID流程圖,熟悉操作原理、設備結構以及安全操作的要點,然后能夠按照操作規(guī)程、小組合作完成設備的開車、運行及停車操作,操作過程中能及時、正確記錄有關工藝數(shù)據(jù),并處理突發(fā)的狀況以保證設備正常運行。
(二)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以往的教學都是先講理論,然后再實踐操作,由于學生學習基礎、態(tài)度、方法等因素,學生雖然已經(jīng)學習了有關識圖、設備、安全等相關的課程,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有部分的學生學習有困難,大部分的學生表面上能學懂理論,但是在實操綜合應用時也是頻頻出現(xiàn)問題,以至于實訓課程進度緩慢且效果不理想。
(三)問題成因
主觀方面包括學習準備不足、目標不明確、動力不足、學習方法不當、學習重點的確定缺乏足夠的理性、學習自信不足、學習效率水平不高[1]??陀^方面主要原因在于先理論學習、后實際操作的教學模式不適合大部分中職生的學習。因為大部分中職生的學習風格使他們對這種模式效率不高。
二、“先做后學”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jù)及特征
(一)理論依據(jù)
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做中學”的教育思想,要求學生在“做”的過程中獲得主觀經(jīng)驗。陶行知先生主張: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其中“做”是教和學的中心,也便是教育的中心。華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導郭教授也提出“生本教育”的思想,其思想的精髓為“先做后學,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十六字方針。郭教授認為,“過去我們的課堂教學,在知識學習面前師生并不平等。教師有備而教,學生卻沒有這方面的知識準備,而且還讓學生發(fā)言,這樣的課堂不平等。所以,學生也要有備而來。有備而來的學,才是生命的課堂、平等的課堂?!盵2]
(二)“先做后學”教學模式的特征
“先做后學”教學模式是在老師主導作用下,有目的地對教學目標創(chuàng)建一定的實習環(huán)境,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教師通過課堂教學解決學生在實踐中未懂得的問題[3]。先做后學反映了人的合理的腦神經(jīng)活動過程。一般來說,在人類沒有運用機體和全部感知器官去接觸學習對象的時候,他們的頭腦是空洞的;而空洞的頭腦不能思維,對所學缺乏感知和表象就不可能形成屬于主體自己的知識,不能理解對事物的抽象,即使他們可以形式化地記住一些東西,也只是假性的、短暫的。因此,先做后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三、“先做后學”教學模式在化工單元操作實訓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認識設備,初步操作
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下發(fā)工作任務單,告知學生要完成的任務,帶領學生認識設備、熟悉工藝流程,讓學生對設備和工藝進行初步感知,形成具象的認識,然后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初步操作設備、完成任務,進一步加深學生的認識。
(二)學習規(guī)程,詳細填寫工作任務單
在步驟1的基礎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操作規(guī)程,詳細填寫工作任務單中開車前準備、正常開車調至正常、正常停車中各個步驟,以開車前準備為例,學生須完成主要設備及位號、閥門儀表位號、主輔料工藝流程以及開車前設備的檢查、閥門狀態(tài)的確認。
(三)實際操作,發(fā)現(xiàn)問題
學生在完成步驟2后,經(jīng)老師確認后可上設備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獨立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必然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老師只需保證不出現(xiàn)事故,可讓學生自由操作,但必須指出存在的問題,學生操作完成后要自我總結出現(xiàn)了哪些問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四)深入學習,分析、解決問題
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普遍存在三類問題:(1)對工藝指標之間的影響關系理解不夠深刻,不能調到要求的工藝指標。(2)小組成員之間分工、溝通不協(xié)調、不合理導致操作銜接不好或失誤。(3)對出現(xiàn)的意外狀況不能及時、靈活的處理。然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學生須進一步學習,老師也要進一步講解,這時的學習是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學習,并且由于有了操作的經(jīng)歷和體驗,學生再學習書本上的規(guī)律、方法、經(jīng)驗時,這些知識和技能是活的、有落腳點的、直接遷移的,遠比先學再做來得更加高效和深刻。
(五)再次操作,完成任務
各小組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老師確認后,可再次上設備操作并練習,直至操作熟練,完成操作任務。通過再次操作大部分問題可得到解決,但各組根據(jù)情況不同還有個別的問題,這時各小組可相互學習或向老師請教解決問題。
(六)總結評價,再次學習
各小組總結本組的操作步驟、經(jīng)驗、方法以及不足,最終完成任務單,并進行匯報展示。老師對展示給予點評,并作總結,完成整節(jié)課。這個過程又是學習的過程,因為每組都操作了,大家在分享、展示時是有共同語言的,而且是積極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
參考文獻:
[1]夏金星,屈正良.職業(yè)教育心理學專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05-108.
[2]顧長喜.先做后學、先學后教、學做結合: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yè)實訓教學的改革嘗試[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6):85-86.
[3]李華.關于“先做后學”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教研版),2010(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