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反腐劇《人民的名義》的熱播,紀檢干部的形象深入人心。在現(xiàn)實中,檢察官抓貪官的過程多數(shù)情況下并沒有驚心動魄的情況,更多的是斗智而不是斗勇,經(jīng)常采取的辦法有:自投羅網(wǎng)、甕中捉鱉、開戶帶走、蹲守追蹤等。
喬裝打扮
據(jù)報道,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qū)反貪局副局長龍春亮為了辦案需要,經(jīng)常喬裝打扮,被同事稱作是“72變”。
2014年3月,他曾經(jīng)假扮成出租車司機和居委會工作人員,摸排逃跑的醫(yī)療器械供應商的行蹤,最終破了一起醫(yī)療受賄窩案。
自投羅網(wǎng)
這在法律上還有一個術語叫“主動投案”。這種類型的到案方式,除了當事人主觀因素很重要外,一般還與檢察機關的辦案力度形成的震懾作用以及法治教育工作相關,屬于通過無形感化而“帶走”的。
這類犯罪嫌疑人認罪態(tài)度一般比較好,因為是真誠悔罪,所以到案后會主動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實。
如今年江蘇省高郵市檢察院在查辦一專案時,通過迅速發(fā)布案件信息、及時以案釋法和平息謠言的方法,最終成功促使4名職務犯罪嫌疑人主動到該院投案自首。
電話邀請
說得直白一點就是電話通知。雖然檢察官沒有到現(xiàn)場去把人“帶走”,但是確實是接到檢察官電話才去的,所以也屬于被“帶走”的一種方式。
這種方式一般適用于犯罪情節(jié)輕微、人身危險性較低的對象,是基層檢察院常見的一種“帶走方式”。
這種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如果能主動如實交代,一般還能根據(jù)法律定性為“自首”。但也并不是每個接到電話邀請的嫌疑對象到案后,都有這么良好的表現(xiàn),有時還要費一番周折,甚至經(jīng)過較量。
如2011年,江蘇省高郵市檢察院在辦理一起行受賄案件中,在受賄人已經(jīng)交代的情況下,檢察官通知行賄人到案,但行賄人拒絕承認雙方有經(jīng)濟往來,直到檢察官出示受賄人案發(fā)前為逃避處罰打給受賄人的虛假借條。
甕中捉鱉
俗話說“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辦公室和住宅是嫌疑對象出入的固定場所,這也為檢察官的伏擊守候提供了具體的目標。
上述兩個場所,往往也是腐敗分子藏匿罪證的絕佳場所,如受賄的錢財、物品等,這些都是定案的關鍵證據(jù)。
到這兩個地方把人現(xiàn)場帶走往往會讓嫌疑對象措手不及,來不及轉移或者消滅涉案的證據(jù)。
因此檢察官除了到現(xiàn)場把人帶走之外,有需要的情況下還會對這兩個場所進行“起底”搜查。
開會帶走
腐敗分子開會被檢察官帶走,是常見于新聞報端的一種到案方式。
這種方式一般是兩種情況,一種是嫌疑對象正好在開會,但檢察官出于人性化考慮,等會開完了直接把人帶走,或者與辦會領導聯(lián)系,中場休會把人帶走。
所以很多人會發(fā)現(xiàn),有人開會開著開著就不見了,后來才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被檢察官“帶走”了。
還有一種就是檢察機關事先與嫌疑對象的上級領導溝通好,通知嫌疑對象來開會,嫌疑對象到達指定地點后,直接被檢察官帶走。
這種方式能夠較大降低辦案的安全風險,是常見方式之一。
蹲守追蹤
并非每個犯罪嫌疑人到案都是一帆風順的,有的犯罪嫌疑人為了躲避偵查,會選擇隱匿自身行蹤,跟檢察官玩起“躲貓貓”。
這就需要檢察官發(fā)揮自身聰明才智,通過準確研判各類信息,將犯罪嫌疑人找到,為防打草驚蛇,這種追蹤一般都是秘密進行。
比如在高郵市檢察院偵破的一起退休領導干部貪污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躲在本地自己不常住的一棟住宅內,不出門,不用手機,晚上還不開燈,與外界暫時失聯(lián)。
但是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檢察官通過長期蹲點觀察,研判出其藏身的屋內有人居住,最終將嫌疑對象抓獲并“帶走”。
家家排查
2015年,河南省澠池縣檢察院接到線索,某大型國有公司的職員張某利用職務便利,多次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當邵潤濤等反貪檢察官展開偵查時,張某潛逃了。
在張某藏匿的杭州某小區(qū),邵潤濤等人只能一家一家地走訪,一個一個地排查,終于在一家警務室,發(fā)現(xiàn)了張某女友的暫住證,找到了張某。
2017年1月27日,河南鄭州市檢察院反貪局的會議室里堆滿了賬冊、憑證等財務資料,50多箱1100多本,總重量超過700公斤,鄭州市檢察院反貪局偵查二處所有人都放棄休息,在小山般的材料中找線索,就連正在哺乳期的女同事也不例外。
而正是這些“笨辦法”,讓貪腐在陽光下無所遁形。
懂“互聯(lián)網(wǎng)+”
2014年2月,江陰市某工地發(fā)生事故,導致3人死亡,經(jīng)檢察機關初步查證,相關責任人涉嫌瀆職犯罪。
然而,監(jiān)理公司責任人聲稱事故發(fā)生前已經(jīng)發(fā)出了《工程暫停令》,事故完全是工人為趕工而私自開啟塔吊所造成,并出具了4位負責人共同簽名的書面文件,調查一時間陷入僵局。
江蘇省無錫市檢察院反貪局偵查一處偵查員秦志超利用數(shù)據(jù)技術分析出《工程暫停令》的生成時間是在事故發(fā)生1小時之后,犯罪嫌疑人的謊言被戳破了。
秦志超還撰寫了《綜合運用電子數(shù)據(jù)推動職務犯罪偵查工作轉型》課程,頗受同事們的好評。
網(wǎng)上追逃
既然待在家里、待在本地不行,那跑出去行不行?所以有些嫌疑對象聽到一點風吹草動,連家也不要,拔腿就跑。但腐敗分子跑到哪兒,檢察官就會追到哪兒。
比如,高郵市檢察院在辦理一起職務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把檢察官要求其迅速到案的要求當作耳邊風,推三阻四,長期滯留邊疆一省份,以為辦案機關鞭長莫及。結果他在機場一露面就立刻被警察抓獲,驚慌失措的他,后來才知道自己被網(wǎng)上追逃了。
紀委移送
一些官員既違紀又違法,每年官員因違紀被紀檢部門立案審查的官員不在少數(shù)。
在這個過程中,紀檢部門如果發(fā)現(xiàn)違紀官員的行為可能涉及到職務犯罪,會將案件依法移送檢察機關,當然,涉案官員也會和案件相關證據(jù)材料一并移送檢察機關。
在此基礎上,檢察機關會對案件進一步進行深入調查,查明涉案官員的犯罪情況。
當然,檢察機關在查辦職務犯罪案件中發(fā)現(xiàn)黨員干部涉嫌違紀的線索也會移送紀檢監(jiān)察機關。執(zhí)法執(zhí)紀已形成了反腐合力。
(《檢察日報》2016.11.2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