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
甘肅省博物館:是甘肅省規(guī)模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館藏文物近10萬件,其中中國旅游標志銅奔馬、黃河古象化石和甘肅彩陶、漢簡文書、佛教藝術(shù)品和絲綢之路文化展品為甘肅省博物館獨樹一幟的特色館藏。
蘭州百里黃河風情線:依托蘭州黃河兩岸風光和名勝古跡興建的融山水、人文勝跡于一體的“百里黃河風情線”是蘭州市的旅游名片。游客還可乘坐古老的羊皮筏子,體驗“吹牛皮,渡黃河”的悠悠古韻。
水車博覽園:歷史上蘭州曾有水車250多輪,號稱“水車之都”。蘭州水車博覽園是一個展現(xiàn)水車文化的主題公園,以12輪蘭州水車為主景,再現(xiàn)了黃河、水車與蘭州地區(qū)先民們生產(chǎn)生活的和諧景象。
定西
漳縣貴清山:位于彰顯城南35公里的大草灘鄉(xiāng),海拔2340米,面積36平方公里。山勢奇峻,山頂有四殿一亭,存泥塑25尊,明萬歷年間所建寺石碑和清知府王某“游貴清山放歌”石碑各一座。
渭源灞陵橋:位于渭源縣城南門外的清源河上。始建于公元1368年,為全國獨一無二的純木結(jié)構(gòu)臥式懸壁拱橋,造型優(yōu)美,巧奪天工,被譽為“渭河第一橋”。
天水
麥積山:麥積山風景名勝區(qū)包括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和街子等景區(qū)。麥積山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以精美的塑像聞名于世,素有“東方雕塑陳列館”之稱。現(xiàn)有洞窟194個,泥塑、石雕7200多身,壁畫1300多平方米。
伏羲廟:伏羲廟始建于公元1483年,占地3700畝,前后歷經(jīng)九次重修,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最古老的“華夏人文始祖” 伏羲祭祀宗祠。
秦安大地灣文化遺址:位于秦安縣城45公里的五營鄉(xiāng)邵店村,總面積275萬平方米,是一處規(guī)模龐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大地灣遺址創(chuàng)造了中國考古史上六項第一,其規(guī)模之大、內(nèi)涵之豐富,在中國考古史上亦屬罕見,為中華文明的起源提供了豐富的珍貴史料。
平?jīng)?/p>
崆峒山:中國“道源圣地”崆峒山,聳立在平?jīng)鍪形鹘?6公里處,屬六盤山支脈,海拔2123米。相傳軒轅黃帝在此問道于仙人廣成子,因而被譽為“道教第一山”。
涇川王母宮石窟:位于涇川縣回山的王母宮,傳說是道教女神西王母降生地、發(fā)祥地和其祖廟所在地,王母宮石窟依山開鑿,是我國絲綢之路上的著名石窟之一。
隴南
《西狹頌》:《西狹頌》全稱《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亦稱《李翕頌》《黃龍碑》,位于甘肅省成縣天井山,東漢建寧四年(171)六月刻,仇靖撰刻并書丹?!段鳘M頌》與陜西省漢中市的《石門頌》、略陽縣的《郙閣頌》同列為漢代書法“三頌”,是三大頌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有額、圖、頌、題名四部分,篆額有“惠安西表”四字。正文右側(cè)刻有“邑池五瑞圖”,即黃龍、白鹿、嘉禾、木連理和承露人。頌在圖之左,陰刻隸書20行,共385字,頌之左為題名,隸書豎行12行,計142字。整碑高2.2米,寬3.4米。記載了武都太守李翕生平,歌頌其修復西狹棧道為民造福的政績。
慶陽
北石窟寺:位于慶陽市西峰區(qū)董志鄉(xiāng)寺溝川村的覆鐘山下,蒲、茹兩河交匯的東岸二級臺地上。包括寺溝、樓底村一窟、石道坡、花鴇崖和石崖東臺等五個部分,南北延續(xù)3公里。是北魏永平二年(509)涇州刺史奚康生所建。因與平?jīng)鍪袥艽h南石窟寺為同時代開鑿,南北對應,故名?,F(xiàn)存窟龕296個,石雕造像2126身,壁畫69.7平方米,碑刻8通,隋至清代和墨書題記150方,建筑遺跡多處。其千姿百態(tài)的石雕藝術(shù),濃縮了隴東漢唐文化的精華,也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結(jié)晶,在中國佛教石窟藝術(shù)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
民族風情之旅
在甘肅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從原始森林到甘南草原,從祁連山脈到戈壁綠洲,從黃河之濱到黃土高坡,廣泛分布著多個民族,裕固、保安、東鄉(xiāng)族是甘肅的獨有民族,其鮮明濃郁的民族風情、宗教文化,深遠的內(nèi)涵,風格各異的表現(xiàn)形式,充分展示著保存了傳統(tǒng)文化習俗的隴原各族人民特有的生活風貌。
黃河風情之旅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發(fā)源于青海,成河于甘肅,在長達913公里的黃河甘肅段上,有以瑪曲黃河天下第一灣、永靖黃河三峽、景泰黃河石林為代表的黃河上游自然奇景,還有展現(xiàn)現(xiàn)代黃河都市風采的蘭州百里黃河風情線,在這條旅游線上,游客不但可以欣賞到黃河在初成時期的婉約秀麗,還可領(lǐng)略到黃河成河后的磅礴氣勢和高峽平湖,飽覽沿途眾多的名勝古跡,更可體驗獨特的黃河上游民族風情和黃土高原民間藝術(shù)。
古三國之旅
三國爭雄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一個時代,而甘肅省天水、隴南兩地位處當年蜀、魏交界地帶,保存了祁山堡、姜維墓、街亭、天水關(guān)、木門道、諸葛軍壘等眾多的三國古戰(zhàn)場、古遺跡,游客可至此游歷古戰(zhàn)場遙想當年金戈鐵馬。
紅色之旅
甘肅,不僅有燦爛輝煌的古代文化,也有可歌可泣的紅色革命史。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甘肅遼闊的大地上曾到處燃燒著革命的火焰,星星之火在這時聚合成為推翻舊勢力的熊熊烈火。甘肅,不僅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的途經(jīng)地和會師地,還是中國西部最早紅色革命政權(quán)的誕生地,也是紅西路軍悲壯歷史的見證地。甘肅現(xiàn)有15處全國絕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華池南梁蘇維埃政權(quán)遺址是中國西北最早的紅色革命政權(quán);會寧作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中的“四大聚焦點”(出發(fā)點瑞金、轉(zhuǎn)折點遵義、匯合點會寧、落腳點延安)之一,紅軍實現(xiàn)長征勝利大會師和中國革命重心戰(zhàn)略大轉(zhuǎn)移的標志地而被載入中國革命史冊;迭部臘子口戰(zhàn)役打開了紅軍陜甘革命根據(jù)地的勝利之門;宕昌哈達鋪會議決定了紅軍長征的最終去向和目的地;蘭州八路軍辦事處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為營救被俘流落紅軍西路軍將士,推進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做出巨大貢獻。甘肅重要的紅色旅游革命圣跡有300多處,現(xiàn)已成為進行革命教育,追思先烈、緬懷英靈的勝地和開展“紅色旅游”的理想之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