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科技部公布了對國際期刊《腫瘤生物學》集體撤稿事件的初步查處結果。此舉充分顯示了我國政府維護科研誠信、懲治學術不端的決心,不僅社會各界普遍點贊,也贏得了國際科技界的尊重。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不僅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也是科學研究的生命線??茖W研究是發(fā)現客觀真理、揭示自然真相的艱難過程,誠信的重要性怎么強調都不過分??茖W研究本身是一場漫長的接力賽,不僅后人須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向上攀登,同行之間也需要相互借鑒,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向前開掘;同時,科學研究的終極目標,是把研究成果應用于實踐,解決生活、生產中存在的難題?;A不牢地動山搖,試想,如果科研人員不能在研究過程中堅持誠信,如果發(fā)表的論文或者申請的專利技術不“靠譜”,將會產生怎樣的后果?因此,必須像愛護我們的眼睛那樣,維護科研誠信。
維護科研誠信,既需要加強正面宣傳教育,更離不開對學術不端的“零容忍”?!白泊筮\”“走捷徑”是人性的弱點,科研人員也不例外。事實表明,如果某些科研人員憑借抄襲、造假發(fā)表了論文、獲得了學位、得到了獎勵,被發(fā)現后受不到應有的處罰,學術不端行為就可能像瘟疫一樣蔓延泛濫。為此,國內外都制定了嚴格的學術規(guī)范,一旦發(fā)現科研人員涉嫌學術不端,不管其聲望多高、潛力多大,很快就會由其所在單位啟動學術調查。如果最終查明造假屬實,會依照情節(jié)輕重對造假者進行懲處。只有對論文造假、成果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實行真正的“零容忍”,發(fā)現一起、曝光一起、查處一起,才能形成有效震懾,切實維護科研誠信,筑牢科研大廈的基石。
此次國際期刊撤稿事件發(fā)生后,科技部牽頭,會同中國科協(xié)、教育部、衛(wèi)計委、自然科學基金委等相關部門迅速開展徹查,并在取得階段性進展后,向社會公布了查處情況和初步處理結果。依據有關單位對撤稿論文的調查情況,科技部已暫停了21名涉事作者參加的20個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的立項程序,自然科學基金委對撤稿論文作為研究工作基礎列入2017年度科學基金申請書中的51個項目終止項目評審。對此,科技界人士拍手稱快,社會各界好評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