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作文教學質(zhì)量,幫助不同層次學生共同進步,最大限度地縮小學生之間的差異呢?我們語文教研組決定從實施“作文分層走班”教學。依照教材目標對不同層次的班級分別設計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人人都能在原有基礎上上一個臺階,以此達到整體提高的目的。
“作文分層走班”前,我先對所教“一賞書堂”班學生進行了認真分析。這些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表達能力都是在年級里處于下游,對學習語文缺少興趣,很少積累,遣詞造句的能力不足,寫作水平普遍低。針對學生學情我明確了“多扶少放”的教學策略。這不由得讓我想起女兒坐在“學步車”里學走路時的情景,既能在一定范圍內(nèi)讓她自由走動,又不會讓人擔心她摔倒,而且一段時間后她走走就不愿再受“學步車”的束縛,很快就學會了獨立行走。我想自己應該為“一賞書堂”班學生量身定造一輛“學步車”,讓他們能有所依靠,為他們打好寫作基礎提供服務,也希望他們品嘗到寫作的樂趣后能很快擺脫“學步車”,從而能順利地獨立走好寫作之路。
一、“學步車”里想有所“依”
對于學生寫作而言,最大的困難莫過于選擇寫作材料。因此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要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達到積累寫作材料的目的。于是,我從作文題目及習作要求出發(fā)有選擇性地設計了《習作預習單》,如:
班級 姓名
你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生活,因為某件事產(chǎn)生了不同的看法,甚至發(fā)生了誤會,怎么辦呢?不妨把這件事以及你的想法寫出來給爸爸媽媽看,他們讀了以后也許能認同你們的想法,消除彼此的誤解。多好?。?/p>
他山之石
美文賞析
媽媽,我要對你說
【概述】媽媽,你是天底下最好的媽媽,讓我覺得非常幸福,你關心我,疼愛我,生活上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愛。但是媽媽我要對你說,我已經(jīng)長大了,再也不是兩三歲的孩子了,凡事都有自己的主見了,請你給女兒一個自己的天空,讓女兒自由翱翔……
【具體事例】記得有一次,老師對我們說:“同學們,你們已經(jīng)長大了,是父母的小幫手了。今天,我們的作業(yè)是——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我聽后,興沖沖地跑回家,聽見你正在廚房里叮當叮當?shù)刈霾?。我忙丟下書包挽起袖子跑進廚房。你看我笑瞇瞇的,也就笑著說:“又想干什么事啊,快說。”“呵呵呵!”我先笑了笑,“媽媽,我……我想幫你……幫你做菜!”誰知,你的眉頭競一下子皺了起來,沒好氣地說:“小孩子家做什么菜呀!抓緊時間去做作業(yè)!”“媽媽……”我話還沒說出口,
你就打斷了我的話:“快去!”我不敢反駁了,因為我知道這樣只會讓雙方都不好收場。我的一腔熱情全被你這盆冷水澆滅了,我十分失落,只好垂頭喪氣地去做作業(yè)。媽媽,如果你真的是為了女兒好,就請放下架子和女兒談談心,傾聽一下女兒的心聲,不要把你的意志強加在我的身上好嗎?
【總結(jié)】媽媽,我要對你說——請放放手吧!讀了這篇文章,你可以借鑒哪些寫作方法呢?
1.文中寫了幾件事,是以第幾人稱來寫的?2.文中為什么要對媽媽說這件事?3.文中是怎樣把這件事寫清楚、寫具體的?
文由心生
1.因為什么事,你和爸爸媽媽產(chǎn)生了不同的看法,引起了誤解或受到了爸爸媽媽的傷害?2.你和爸爸媽媽的不同看法是什么,或爸爸媽媽是怎樣讓你感覺心里有點受傷的?3.通過這件事,你想對爸爸媽媽說什么?4.讀了上面的美文,再對照下面的“評價要求”想一想本次作文怎么寫。
學生在課前根據(jù)《習作預習單》的要求進行學習,在問題的引領下有意識地去回憶生活中的人和事,不僅減少了課堂里對寫作材料的選擇時間,所選寫作材料還能做到不偏題。《習作預習單》的設計使學生的寫作想有所“依”。當然,由于學生問存在著學習動力的差異性,這也使得《習作預習單》的學習效果因人而異。
二、“學步車”里寫有所“依”
有了觀察得來的材料,還不等于能寫出好文章,還必須通過巧妙的構(gòu)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寫出好文章。構(gòu)思是學習謀篇布局的重要一步,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因為這不僅是個“言之有序”的問題,而且還是個“言之有理”的問題。不過,“一賞書堂”班學生最主要的是解決“言之有序”的問題,要先從文章的結(jié)構(gòu)入手。根據(jù)小學生模仿性強的心理特征,我選擇一些具體事情、條理清楚、結(jié)構(gòu)完整的文章作為適合“一賞書堂”班學生學習的習作范文。
三、“學步車”里走有所“得”
一年多的作文走班,我堅持多肯定學生的進步與成功之處,注意激發(fā)他們寫作的積極性,使學生逐漸擺脫低迷消沉,并主動要求進步。當有的學生拿著作文草稿主動找我交流,高興地對我說他也能寫出那么多字的時候,我由衷地表揚,但還是適時地引導他注意要圍繞中心分清主次;當有的學生在寫出了幾個作文提綱,讓我?guī)退x擇其中一個的時候,在鼓勵的同時我正好隨機教導他如何選擇好的寫作材料,更好地為文章中心服務。
總之,“一賞書堂”班作文走班的教師累就累在“扶”得多,苦就苦在要動腦筋化難為簡,并要有隨機抓住教學契機的意識。我相信只要找到適合學生的寫作方法,因材施教地分層指導學生作文,讓每個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他們還是愿意寫作文的。不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注意到了各分層班組的學生是不可以固定的,必須要隨著學生情況的變化而不斷反饋、總結(jié)和應變,中、低層次的學生要能給予他們晉升高一層次的機會,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寫作的興趣與熱情,進而才能最終達到不同程度地提高每一位學生作文水平的“作文分層走班”的教學目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