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活動中,分組合作的學習形式是種基本的形式。這種分組合作的學習形式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中卻使用得比較晚,理論和實踐都不太成熟。所以,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師應有意強化對這種教學形式的優(yōu)化和完善,切實增強小學語文中高年級教學水平。
小學生到了中高年級階段,可以說是實踐分組合作學習這種教學形式的恰當時期。這時的小學生,自主的思維意識漸漸形成,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也開始建立。小學語文中高年級的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領會高效的學習形式,教師要大力在小學語文中高年級教學實踐中打開學生語文學習的思維,幫助其建立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這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展合作分組式教學形式的正確策略。
顧名思義,在小學中高年級開展分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就是開展學生在合作狀態(tài)下的自主探究學習。在這種學習形式下,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會更高,比教師一板一眼地教給學生課本知識更有效果。誠然,出現(xiàn)一些在任何教育實踐探究過程中都會出現(xiàn)的這樣那樣的問題,在開展分組合作教學過程中是難免的。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并不能證明分組合作教學形式背離了新課程理念及教育目標,而是發(fā)展和前進中的問題。正是這些問題在提醒教師應不斷研究探索,不斷優(yōu)化改革,使這種教學形式為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真正使上勁。
在教師開始實踐分組合作教學模式時,感覺特別新鮮的小學生們會呈現(xiàn)出很高的參與熱情,你一言我一語的,亂成一團,教師有一種失控的感覺。在課堂教學秩序上相比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較難把控,是分組合作學習的特點,不是教師放棄這種教學形式的理由。教師在教學中采用某種教學形式,不是為了偷懶,而是為學生提供更高的教學服務,這是需要教師認清的。
一、分組合作教學的成員搭配
分組的合作教學,分組不科學,小組學生間由于性格不合等因素,會造成合作學習的效果差,這是分組合作教學形式常常出現(xiàn)的問題。科學搭配學習小組成員的重要原則之一,是分組后,組與組間在人數(shù)上d5c2ab960c09e64e5aae32f653bacc03、學習效率上、學習能力上沒有產生明顯的差距。
要想在實際教學中體現(xiàn)出小學語文中高年級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教師在開展這種教學形式前要對所有的學生進行細致的了解和分析。調查、測評、家訪以及與學生交流等都是教師可以采用的調查分析方法,這些調研途徑既簡單又實用。所謂,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要達到分組盡量做到搭配合理,縮小組與組間差距,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目的,教師只有掌握了學生的情況,才能實現(xiàn)。
為了使分組合作教學達到較高的學習效率,使分組合作學習的每名學生都能夠在小組中發(fā)揮作用,從而達到各小組均衡發(fā)展、共同進步的目的,教師要依據(jù)以下幾個方面的調查資料對學生進行分組。一是考慮學生個體的分組意愿,使平時關系較好、且有共同興趣取向的學生分到同一組中共同學習;二是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根據(jù)學生學習能力、表達能力、自控能力的差異將學生科學分組,使各小組橫向比較沒有較突出的短板組。
二、分組合作的教學形式強調學生獨立自主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是一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在分組合作教學模式中,需要教師對自身在教學活動中的位置擺得正確,要清楚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自己的工作是引導。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教師才能實現(xiàn)下面所要說的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
不僅是學生,任何人在得到準確答案之前都要經過充分的思考。保證思想答案正確的重要前提是充足的時間,故而,在分組教學的實踐中,教師第一步要做的是將充足的思考問題的時間留給學生。第二是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良好空間。這個空間一是指機會平臺上的,二是指現(xiàn)實的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時常會使用問答的方法,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注意盡可能給每位同學都提供回答的機會。教師,在組織分組合作學習時,也盡量在不必要的情況下,讓學生自己來處理問題,不能太勤快,經常性的打斷學生思路。此外,分組學習在教室的空間布局也是教師應考慮的,為學生在小組討論問題時,不受其他組的干擾,而且還能方便得到教師的即時指導,每個小組的位置一定要設置合理。
三、分組合作教學需要積極的激勵機制
小學生有著強烈的自我表現(xiàn)欲望,自尊心和競爭意識也比較強。在分組合作教學形式下,教師建立系統(tǒng)的激勵機制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效的,對提高學生分組合作學習的興趣和意愿有非常明顯的作用。
小學語文中高年級語文教師在構建分組合作教學的激勵機制時,應考慮到這種教學形式的需要以及學生的實際特點。分組合作應體現(xiàn)出積極性、公平性和民主性的原則特征。多鼓勵少批評,多參考學生少一人專斷。激勵機制的評價方向上,教師可根據(jù)這種教學形式的特點來設計。一般應包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效果、小組成員間的交流是否通暢、小組的成員之間的合作效率。
(作者單位:蘇州市相城區(qū)蠡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