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望去,一個身穿藍衣的男孩手持一個“小匣子”,忙碌地奔跑,有時又停下,不知在思考什么。這個男孩是文德路小學的吳坤祖,原來他是在搜尋隱藏好的“狡狐”!
他獵的“狐”可不是真的狐貍,而是發(fā)射無線電波的小型電臺。他手里的“小匣子”是測定無線電臺的無線電測向機。他在做的事,叫無線電測向。
巧妙隱藏的電臺發(fā)射不同頻段的電波,常常被比喻成狡猾的狐貍,根據(jù)電波信息測定電臺方位的無線電測向,就像和電臺捉迷藏,也就叫做“獵狐”了。
無線電波在今時今日可謂是無處不在,大家每天上下學的時候坐在私家車中聽到的廣播,
“愛不釋手”的智能手機,都是無線電波在起作用。即便是很遠的距離,也不需要電線連接,利用電波傳遞信息,方便快捷。
電波雖然無處不在,可是看不見、摸不著,還有許多其他電波干擾,吳坤祖要準確捕捉它們,找到電臺,并非易事。不僅要過技術(shù)關(guān),還要過身體關(guān)和心理關(guān)。
技術(shù)關(guān)的攻克,得益于學校老師的指導。在教導主任的帶領(lǐng)下,吳坤祖學習了無線電方面的知識,掌握了無線電測向機的使用和其他電子制作技能。
身體素質(zhì)和“獵狐”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原來“獵狐”活動不是單純的在教室里講講科技知識,也不是簡單的在固定場所內(nèi)搜查,而是常在曠野、山丘的叢林或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的近郊、公園里展開,會在各種天氣情況下大量徒步行走、奔跑,所以還要進行身體訓練。
在無線電測向比賽中,不但競賽區(qū)域保密、電臺位置保密,就連同一小組的隊友都不能說話,眼神交流也不可以,更不會得到老師或者教練的提示。這是一個完全孤立、寂寞的比賽,只能和手中的無線電測向機進行溝通交流。好不容易發(fā)現(xiàn)電臺蹤跡,旁邊卻時常會出現(xiàn)迷惑人的假電臺,再次挑戰(zhàn)參賽隊員焦急緊張的心理。心理素質(zhì)不過硬,就不能成為“獵狐”高手!
特別是,比賽場上還會有各種突發(fā)情況,比如忘帶耳機、電子手表或者指卡,就只能退出比賽。吳坤祖每次“獵狐”前,都會檢查工具,確保萬無一失。
即使有充分的準備,過硬的技術(shù)能力、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和心理狀態(tài),也不一定能“獵狐”取勝。比賽爭分奪秒,吳坤祖的師兄曾因為3微秒的差距,和廣東省賽冠軍失之交臂。
吳坤祖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獵狐”訓練后,終獲得2015年全國無線電測向公開賽兒童男子組三等獎、2016年廣東省無線電測向公開賽3.5MHz個人賽一等獎、144MHz個人賽二等獎和團體賽一等獎、2016年無線測向錦標賽3.5MHz男子丁組三等獎的較好成績。
然而,這只是“獵狐”人一小段的生涯。
吳坤祖說,城市“獵狐”人的前方,永遠還有更多的獵物在等待。
家長說:坤祖是一個愛好廣泛的孩子,樂高,鋼琴,繪畫,跑步打球等等,并能專注每一項學習,他從小就膽大心細,大方善良,幽默風趣,在家和學校是大家的開心果。
他的生活一直井井有條,從1歲多開始,就會聽我們的建議并自己收拾玩具,3歲開始在父母引導和老師們教導下能做到分類整理玩具書籍,5歲開始自己收拾行李箱,6歲上學后每天自己獨立完成作業(yè)并收拾好書包,平時有空也會自己收拾整理桌面和床鋪。
在校尊重各科老師及學校校工,能幫助團結(jié)同學,在家主動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老師說:吳坤祖同學是一個陽光帥氣的小男孩。他喜歡探索,曾獲得廣東省無線電測向比賽第一名和第二名;他喜歡運動,壘球曾獲得學校運動會第一名,越秀區(qū)比賽第四名,廣州市比賽第五名,同時跳高也取得市田徑比賽第六名的好成績;他更熱愛集體,曾多次代表班集體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任務和評比,均獲得了優(yōu)異成績。
他嚴格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集體觀念強,積極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和文體活動。尊敬師長,樂于助人,能認真完成各種學習任務,善于獨立思考問題,是個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