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個小山村。那兒沒有奇花異草,沒有名勝古跡,更不曾聽聞文人墨客的詠嘆與古老美妙的傳說……可是,那兒有我的歡笑,有我的淚水,更有我親愛的家人與朋友。無論我是快樂還是悲傷,是成功還是失敗,小村都會像慈祥的母親一樣,張開溫暖的雙臂,輕輕地擁我入懷。小村會說話:山會說話,水會說話,甚至一草一木、一鳥一蟲,都在我短暫又漫長的童年里喁喁私語,淺唱低吟……
小村的周圍全是山。任意站在一個地方,你都會看見它們青黛色的身軀。一年又一年,它們幫助小村抵擋了太多的風雨。當一顆種子長成了參天大樹,它們在堅守著;當襁褓中啼哭的嬰兒成了耄耋老人,它們在堅守著;當蜿蜒的山道鋪上了水泥,行駛過小轎車時,它們依然在堅守著……有了山,小村才顯得安寧,并且充滿希望。有一回,村中幾個調皮的小兒,因玩火不小心點燃了竹林,半座山的青蔥翠綠被熊熊烈火焚燒得一片狼藉……而山卻默默地忍住疼痛,暗暗地積蓄力量,幾番風雨之后,竹林又大片大片地生長起來。每當我遇困受挫,心情沮喪,我多會選擇暫時逃離縣城,回小村走走。只要我踏上通往山林的小路,我的心就會漸漸地平靜下來。竹葉在風中沙沙作響,仿佛在與我對話,望著它們傲然挺立的身軀,我瞬間便明白了要學會堅強,要相信烏云遮不住陽光!
家鄉(xiāng)的山啊,默默地生長出樹木、藥草、竹筍,供人們燃燒、療傷、食用……還有那一路歡唱的山泉,那深碧澄綠的塘水,更是滋養(yǎng)、潤澤了小村的土地、鄉(xiāng)人的心扉。你看那方水塘,微風拂過,波光粼粼,如千萬顆鉆石堆積,平靜時如明鏡,映照著天光云影;流向山下則水聲叮咚,如鳴珮環(huán)。清晨或傍晚,嬸姨姑婆們會說說笑笑著來到水塘邊,洗菜又浣衣……鴨子們常常在里頭搖著大屁股游來游去,一有人來便“嘎嘎”大叫,撲騰著濕漉漉的翅膀飛跳到別處去了??诳实墓纺?,也常會跑到水邊,伸出舌頭舔舔水,興盡方離。鳥雀們唱累了,也會飛下枝頭,啄水潤潤嗓子,然后繼續(xù)賣弄清脆的喉嚨……我和哥哥呢,最愛在塘邊“打水漂”——彎腰抬手,石隨力走,我們精心挑選的薄薄的石片就像一個個輕盈的舞者,在水面上疾速跳躍著前行,牽引著我們戀戀追尋的目光,在歡笑聲中激蕩起層層漣漪……
對了,村中大多數的房屋,是用磚石砌成的。房頂則覆蓋著青灰色或深褐色的瓦片。磚塊年代久遠,顏色基本上已掉光,再加雨雪經年的沖刷與剝蝕,墻壁多像一幅幅潑墨畫:有的地方呈深棕色,有的地方顯出淡橙色,也有些地方黑、棕、橙各色融合浸染,再加上淡綠色的青苔的點綴,滄桑感十足。而細嗅,墻壁上竟還散發(fā)著淡淡的清幽的香。瓦呢,則是一片一片斜斜地躺在屋頂,密密匝匝,相互依靠,絲毫不亂。雨雪來了,沒有任何縫隙可鉆,只能順著瓦溝落下——于我這樣小小的游子來說,沒有瓦的故鄉(xiāng),又怎能叫故鄉(xiāng)?
小村,故鄉(xiāng),是我無論走多遠都會回去的地方。小村承載著我太多美好的記憶,它是我夢的天堂。
(指導老師:孫前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