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華
[摘要]目的:探討在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治療過程中,繪畫治療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5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25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的精神分裂癥治療與護理,實驗組在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的基礎上增加繪畫治療,一年為一治療總周期,使用康復狀態(tài)量表及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分別于治療前、后對患者進行評估。結果:一療程治療后,治療組康復狀態(tài)量表、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繪畫治療在精神分裂癥康復期起著重要的治療作用,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提高生活質(zhì)量。
[關鍵詞]繪畫治療;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治療
精神分裂癥是較為難治的一種精神類疾病,隨著社會節(jié)奏的加快,生活壓力越來愈大,精神分離癥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嚴重損害患者的社會功能和身心健康。精神分裂癥患者很難長時間的將注意力放在同一件事情上,因此有研究學者認為,繪畫作為一種精神高度集中的藝術手段,將其特殊性能運用在康復期治療中,可以起到治療效果。但國內(nèi)目前對這一觀點的研究數(shù)據(jù)少之又少,本文以臨床研究為指導,探討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治療過程中,繪畫治療的治療效果。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近年來接診處于康復期的精神分裂癥患者50例,分為實驗組(25例)與對照組(25例),實驗組: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齡在24-4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3±9)歲;對照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齡在25-4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4±8)歲;兩組患者在男女比例、平均年齡等方面差異較小,均有可比性(p>0.05)。
1.2臨床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精神分裂癥發(fā)作標準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及診斷標準》第三版,且患者不處于發(fā)作期。②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同意參與本次試驗。排除標準:排除患有嚴重身體疾病、代謝異常類疾病、及智力障礙的患者。
1.3研究工具
①Morningside康復狀態(tài)量表(MRSS),是一種根據(jù)患者依賴性、精神狀態(tài)、癥狀、社交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分的一種測試量表,有0-7級評分,評分越低說明患者康復越好。②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是一種功能缺陷的評定量表,由WHO制定的,SDSS分為10個項目,每項評分0-2分。
1.4研究方法
參與研究的兩組精神分裂癥患者均采用常規(guī)抗精神病藥物及護理治療,對照組無變化,研究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由??频尼t(yī)生、護士指導配合進行繪畫治療。每周一療程,一療程3次,每次治療3小時。由專業(yè)的講師進行示范,行循序漸進式指導,可按照簡筆、素描、著色、填色的順序進行,逐步完成訓練大綱,完成治療任務。
2結果
MRSS、SDSS評分比較從表1中可以看出來,在MRSS評分中,治療后的MRSS評分兩組均明顯低于治療前;而治療組治療后MR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后的評分;SDSS評分中,治療后的SDSS評分兩組均明顯低于治療前;而治療組治療后MR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后的評分。兩組測試量表的對比均有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結論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難治的精神類疾病,治療難,病程長,容易復發(fā);所以研究如何治療精神分裂癥是醫(yī)學一大難題。繪畫療法通常能夠給患者帶來寧靜感和愉悅感,能夠使患者從焦躁的情緒中慢慢安靜下來,轉移患者的注意力。繪畫療法的一大優(yōu)點是醫(yī)生可以參與到病人的心理活動治療中,在患者的繪畫過程中,關注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觀察患者在情緒上的變化,分析患者在繪畫里表達的含義,根據(jù)具體情況制定科學化的治療方法。
本次實驗結果,康復狀態(tài)量表(MRSS)評分結果,治療組:治療前45.99±16.58,治療后32.46±17.11,對照組:治療前48.97±16.98,治療后46.02±16.81;明顯治療后的治療組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恢復的更好;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評分比較,治療組:治療前11.92±1.67,治療后7.61±1.54,對照組:治療前12.18±2.01,治療后10.95±1.43;明顯治療后的治療組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恢復的更好。
雖然對照組患者也在逐漸恢復,但是情緒波動仍然較大,精神狀態(tài)不穩(wěn)定。而配合繪畫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情緒波動較小,愿意與主治醫(yī)生及親人家屬交流,治療依從性也較高,多數(shù)患者能夠?qū)ξ磥碛斜容^樂觀的展望,所以綜合本次實驗結果與臨床研究數(shù)據(jù),可以認為繪畫治療在精神分裂癥康復期起著重要的治療作用,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提高生活質(zhì)量。endprint